洪 军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当前就我国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来看,由于云网络、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高等院校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在互联网中接收到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对信息加以筛选,去伪存真。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的首要问题是需要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提高高校学生政治思想素养的首要方式是需要调整已经固化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将教育体系调整至一个灵活的状态,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时代发展带动的是科技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文化的不断消亡,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可以在“大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在“大思政”课堂上,不仅可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茶文化与“大思政”教育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两个概念相对应的内涵可以发现,这两个概念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茶文化为“大思政”教育提供创新思路,”大思政”教育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文化空间。
我国茶文化中包含了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绵柔醇香,需要认真品读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华所在。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需要借助各种形式来体会茶文化的深远内涵。从字面含义上来看,追溯茶文化的源头是在茶叶被发现并进入人们生活后开始形成的。人们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独有的文化风格与文化内涵统称为茶文化,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我国传统“儒、道、法”结合,并相互影响,产生了独特的茶艺、茶道文化,茶文化即为这些衍生茶文化的统称。中国茶文化是“以茶重礼,礼中有茶”的传统思想文化,不同地区的茶文化的礼仪风俗习惯不同,又以不同的饮茶、品茶礼仪风俗习惯分成不同的茶文化派别,但是统一的茶文化礼节为“客来敬茶”,这也是我国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传统礼节之一。古代文人雅士通过饮茶、品茶等茶艺活动来满足“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时代到来,信息大量碰撞,高校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是微博等流量手段可以直接获取有效信息,了解日常微博微信热点话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海量的信息获取,学生的兴趣点也在随着社会的变革不断的调整,这也对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课堂内容更加需要与当代社会接轨,这样才在“大思政”课堂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情绪抵消,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精华的部分,可以为我国高校“大思政”课堂的教学转型提供新的思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不少,及时转型则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茶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大思政”教育模式相契合,就思维模式、培养理念来看,茶文化中提出的“实践”理论可以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转型中,将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感,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论相结合,推动现代高校“大思政”课堂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理念提供新的思路。
我国现代高校“大思政”课堂面临的转型问题主要有教育意识固化、相关管理部门并不重视思政教育,存在各部门之间无法协调而造成的管理疏漏问题,以及高校“大思政”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十分枯燥。
传统的教育意识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高校“大思政”课堂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实践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也相对单一,程序化、机械化的教育目标的设定使得教学目的略显单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意识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模式略显被动,理论教学模式只能教会学生浅显的知识,许多学生没有体验感,也没有情感带入。
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大思政”课堂的设置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但是许多高校由于协调不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不和谐,也有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的许多部门中存在着职能交互,不同的部门在没有协调好的情况下共同设置“大思政”课堂教学,就有可能造成工作重复,降低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阻碍了高校“大思政”课堂工作的有效开展。
思想政治课堂的理论教学多为填鸭式教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灌输——接受“式教学,即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在灌输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模块。这种”零互动“式教学,课堂氛围并不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较差。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思政”课堂的教育目的了,借助茶文化,引导高校“大思政”课堂的教育模式走上新的发展方向是势在必行的,也是今后高校”大思政“课堂教育的创新方向。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现代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茶文化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均是以人为本。学生在步入高等院校时,正是思想发展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意识尤其重要。开设茶专业相关课程的高校,为了加深学生的德育体验,通过在教授学生茶道知识的过程中穿插“大思政“教育内容,真正完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合理完善高校“大思政“课堂的部门架构具有借鉴意义。每个部门应当在构建”大思政”课堂架构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定位,扮演好确定的角色,这样才能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的发生。学校在协调不同部门工作的同时,可以提出自身的改革方案与创新思路。比如,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梳理思政内容的教学大纲,标出思政内容的难点、重点、考点。然后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结合的模式。课堂上可以采用ppt宣讲的形式,对于知识的重点部分可以板书或通过讲义授课;课程之外可以组建学习兴趣小组,通过组织辩论、观影的方式,加深对思政内容的学习。搭建学生之间了解的信息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在丰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许多高校提出,教学活动是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的,如我国南方高校的茶教育专业,在学生“大思政“课堂中,通过采茶舞表演,在丰富课堂活动的同时,以采茶舞曲素材为基础,将采茶舞所传递的古典文化思想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叠加“,完善高校”大思政“教学课堂的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参与或是观看采茶舞的表演,以第一视角增强体验感,也能提高学生对于”大思政“课堂的兴趣,增加课堂的主动听课的上座率。
许多地方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较为淡薄,还有部分高校并不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在信息量巨大的社会背景中,如果不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则极有可能误入歧途。由此可见,“大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改变教学思路,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紧跟时代潮流。传统茶文化思想作为我国流传已久的文化之一,在发展“大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大思政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大思政”教育这一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点燃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高校学生自我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