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洁,崔亚娟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北京 100101)
不同族群场域下的茶文化不尽相同,它们大多各有特色,而且茶文化在现代发展中,与其他生活因素的交互也越来越多。本文在探讨不同族群场域下的茶文化交互艺术的同时,也在考虑这些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因其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的不同,种植环境也不尽相同。而品其茶,养其性。品味不同的茶叶,对人的身心修养自然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不同的区域也定然有着不同的茶文化。地理差异一般会引起茶文化爱好者的族群差异,爱茶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我们称之为茶的族群场域。
中国幅员辽阔,中华民族有着安土重迁的特点,每个区域有着各式各样的方言。自秦帝国统一开始,我们华夏民族便有了书同文,可以方便地进行文化交流。各种区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包含,相互学习,从而才有了我们既具有区域独立性又具有区域交融性的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1]。茶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灿烂的一笔,显然是无法逃避这个大的文化特点的。由于我国古代文人的影响,描写茶的诗句数不胜数。这些诗句文章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还有,表现描绘茶相关主题的古代画家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如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描写了贵族阶级在家中宴客喝茶的娱乐情景。于此同时,民间表现采茶内容的歌舞戏曲艺人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如桂南采茶戏于明末年(公元1628年前后)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这些不是孤零零的独自绽放,而是相得益彰,更放光彩。
我国不乏种植茶叶的区域,每个区域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其茶叶种植的品类也不相同,这些地区都有着区域特色的茶文化,他们源远流长、奔腾不息。
过去只重视创生茶文化的创作者,而忽视了与茶文化互动的欣赏者和消费者的存在。就是那些能欣赏描写茶的诗作中意境的文学爱好者,能品味出描绘茶主题画作中艺理的艺术收藏者,以及民间观赏采茶戏并认同其宗族或村落发展的人们。他们也是茶文化族群场域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在爱好乌龙茶茶文化的族群场域里,视觉交互艺术形式能通过微信朋友圈促进茶友们的思想碰撞(如移动富媒体主题式新闻或宣传)。茶友们在讨论中彼此理解,彼此欣赏,甚至是彼此创生。类似李白与日本友人晁衡的交往、英国大诗人雪莱在牛津大学与霍格的思想交流、雪莱与拜伦的交往等。这些是在某种场域中,与对方意趣相投,进而互相有所创生。未来茶文化的族群场域,可能会在智能机器人的引导下,将线上追求艺术化生活的人们聚集在某个平台,在欣赏茶文化及茶艺术的过程中实现艺术化生活。
交互艺术更广义地指艺术交互或者艺术融合。这种融合有不同国家地区和区域间的地域上的融合,也有文化内部的融合即文化衍生出的子分支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交互艺术与科技有机结合,能更好地促进文化融合。在互相吸取学习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保持了较高自身文化的独立性,而非简单的文化杂糅。
交互是互生的前提,而互生是交互的必然结果,两种艺术和文化的碰撞必然会催生出新的艺术和文化[2]。新的文化具有新的精神和特点,这便是文化的互生,即产生了基于两者文化基础之上的第三种文化,产生了1+1>2的效果。
茶文化的交融类似于艺术的交融,如书法、绘画、音乐等。由于我国种植茶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茶叶种类众多,由此而生的茶文化也是绚丽多彩。我国自古是喜欢传播、借鉴和学习的民族,优秀的文化自然会相得益彰,焕发更大的光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相互影响也必然会绽放璀璨的光芒。
以我国茶文化与英国结合的实例为例。我国的茶文化注重内敛清静的特点,追去朴素和淡雅,这也与我国总体文化相一致,与我们中华民族平和、谦逊的特点相一致。因此,英国茶在东方内敛的基础上又具有了英国人外向的特点,英国茶文化是对生活和现实的提炼,饮茶的布置环境也相当的考究。这便催生出的一种特殊文化,既体现了文化的交互,更体现了文化的互生性。
只有进入当地人的世界,才能发展出对当地文化的深入理解,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3]。
福建和广东是我国的种茶大省。著名的乌龙茶就出自这些省份。该地区已有1000多年的种茶历史。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为我国“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当地的地理灵性。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对世界茶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探讨。
功夫茶是一种传统的茶叶准备仪式,至今仍保存在福建和广东。现在这个仪式也可以在茶商店或茶博览会上观看到。尤其是,随着手机类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许多人能随时随地欣赏到这个仪式的文化魅力。功夫茶是一种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的味道和健康益处的方法。特别是更精细的茶叶,它需要更多的技能或方式来制作茶叶。从工具选择到选茶,从水温到采摘、初制、精制的整个过程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大多数茶师将使用当地良好的泉水来制作茶叶。至于温度,不同类型的茶需要不同的温度以提取茶的精油。通常乌龙茶是95摄氏度和100压缩茶(如普洱茶)。然而,无论这个过程如何复杂,功夫茶的核心是精神状态,放松心情,享受茶的香气,接近大自然。
许多著名的茶起源于福建,包括乌龙茶,武夷茶茶,安溪铁观音和福州茉莉花茶。福建茶道是一种精心准备和供应茶叶的方式,事实上,英文单词“茶”就是从闽南方言借来的。
乌龙茶是通过独特的工艺生产的传统中国茶,乌龙茶有各种各样的品种,口味各不相同,其独特之处包括在强烈的阳光下枯萎和卷曲之前的氧化。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一种。著名的大红袍(红袍茶)是一种武夷岩茶。
铁观音是一种流行的乌龙茶,接近绿茶,只有一点氧化。最著名的安溪铁观音来自闽南安西县。这种乌龙茶,茶液为金黄色,提供了一种清新微妙的香气。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茶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逐渐有了更多的精神内涵。人们常利用这些精神内涵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标准,进行人生发展规划。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体现到人们价值观层面,主要有两层关系:
其一,茶与自己的关系。人们往往在茶的精神内涵中发现人与自己的联系。中国有个古词叫“慎独”,解释为人在独自相处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在人们看来,茶也是富有德行的。从茶的生长环境来看的,茶一般生长在深山,早晚沐浴天地之灵气,经受雨雪风霜,通过自己的枝叶展示出自然的功力,给人们提供清香醇厚、余味无穷的茶叶。这种磨练自己,奉献自己的精神,一直是中国文化所追求奉行的。
其二,茶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繁荣的茶文化也时刻体现着这一点。中国的茶文化蕴含了中国儒家、道教、佛家等相关文化的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关系;道教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要亲近自然,自然与人合二为一;佛家讲求人没有杂念、凡情俗事的困扰,讲求无欲无求。这三者的主要思想在茶文化中都有所体现,茶文化在这三者的融合之中能够给人以思想和道德的考量。
综上所述,不同族群场域下的茶文化虽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族群场域下的茶文化强调共享历史记忆的传承,共同的茶艺术的互生。其互生性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各类茶种和不同的生长环境之间,同时还可能包含着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其他因素的互生,这对其他文化之间的结合存在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5).54-58.
[2]马建欣.传统文化的区域特色与互生性影响表现[J].甘肃高师学报,2015(6):60-63.
[3]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