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生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农牧局尹集兽医站 731804)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的危害面较广,不仅会对羊类养殖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威胁猪、牛和骆驼等生物的健康生长,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绵羊养殖的影响,绵羊属于最易感染这两类病菌的生物,其次是山羊和土杂羊。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粪便、排泄物等对圈舍造成污染,进而导致健康羊受到感染。除此之外,受到污染的空气和飞沫传播也会形成远距离的病菌传播。为此,在发现染病的病羊之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处理,使其尽量远离健康羊群,避免造成大氛围的疾病感染,为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相关资料显示,在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如寒冷、潮湿和各种恶劣天气等都可能造成这两种病菌的滋生,对羊类健康养殖造成一定威胁。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交替时间段和早春、秋后这种气候相对寒冷的阶段,其中春夏交替阶段是养只生长的最佳时期,对饲料需求量较大,在此期间很容易出现抢食现象,在饲料摄入过度的情况下极易感染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之后会引发羊肠毒血症。另外,在早春和秋后相对寒冷的季节没有对饮食和用水进行有效控制,致使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冰碴,会增加这两种病菌的发病率。发病率较好处于2~12月龄的青年养只,以绵羊为主。羊只在染病之后如果没有进行有效隔离与控制,必定会造成大范围的疾病感染,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羊肠毒血症具有发病快,病程短和致死率高等特点,为此,对羊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染病之后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显的抽搐,染病之后的病羊最初表现为肌肉颤动,发病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四肢强烈抽搐的现象,伴随发生眼球转动、磨牙,一般在2~4h会致死;一种是昏迷,发病初期的羊只会有步态不稳的现象,最后卧地不起,存在流涕问题,在发病一段时间之后产生昏迷现象,部分羊只在染病之后还会出现腹泻现象,往往在发病3~4h会死亡。也有少数病程相对较长,病羊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耳尖和四肢较凉的现象,随后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部分肌肉颤动,最终呼吸急促死亡,病程在4d左右。
患有羊快疫的病羊在发病之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膨胀且排便困难,排泄物呈现黑色或者深色稀便。染病之后的病羊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群现象,会在远离羊群的区域活动,表现为步态缓慢,不愿走动的现象。在染病之后的病羊在体温上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只有极少数的病羊会出现体温上升现象。患有羊快疫的病羊在染病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衰竭现象,部分病羊连续昏迷,而部分病羊会在短时间内死亡。羊快疫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死亡。
在春末、夏初和秋收及易感季节,选择地势高且干燥的地区放牧,并适当给羊补喂食盐,亚硒酸钠、VE和矿物质,及时定期驱除羊群的寄生虫,在加强羊只运动量的同时,控制羊群蛋白质的摄人量,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采食过量饲草的籽实和粮食,全面提高羊群整体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在大规模的养殖场中,发生感染疾病的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和控制,有效控制疾病传播范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发生这种传染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疾病时,需要对病死羊和染病羊进行集中处理,避免影响健康羊的生长。同时,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降低病菌的残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健康羊迁移到高处养殖场所,避免空气和灰尘中携带病菌,威胁健康羊的生长。
羊快疫、羊肠毒血症发病急死亡快,一般无治疗机会,只有做好日常防疫工作才能有效控制这两种病的发生和蔓延。但对于感染轻、发病慢的病羊,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临床应用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羊免疫血清0.2ml/kg,配合头孢噻呋钠5mg/kg;羊免疫血清0.2ml/kg,配合使用盐酸多西环素8mg/kg;分开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d,并配合保肝排毒药物饮水,临床治愈率很高。
在上文分析中可以发现,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对羊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为此,需要加大对这两种病症防治措施的研究,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为羊类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