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应淑
(会理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四川 凉山 615100)
皮肤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癌类型,多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等处[1]。该病发病率较高,一般来说免疫抑制患者为高发人群。此外,皮肤癌的长期发展,不但影响患者的形象,给其带来不便,且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皮肤鳞状细胞癌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效果有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观察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1月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该疾病临床确诊;(2)具有完整资料;(3)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耐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8±3.2)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3.3±1.2)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6.5±2.7)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3.8±1.5)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在距离肿瘤边缘1cm左右处直接切除,尽可能把完整的肿瘤组织切除,切除后的缺损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若切除后创面较小,可直接缝合,但某些特殊部位如眼、鼻、口等一般进行局部皮瓣修复;若切除后创面较大,可采用游离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患者术后每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为3个月。
观察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首先清洗皮肤,然后将5-氨基酮戊酸制剂配制为20%的霜剂,涂抹在患处表面及其周围0.5cm处,封包并持续避光3~4h,再使用光动力激光治疗仪对患处照射,间隔7天,连续治疗3个月。
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情况,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分别为显效:皮损面积消退≥50%;有效:皮损面积消退<50%;无效:皮损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对切除部位的外观满意程度。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用χ²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其中显效32例(72.7%)、有效10例(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2%(41/4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7.3%(34/4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4.423,P<0.05)。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皮肤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特殊环境或从事某些特殊职业中的人群中,发病几率更高[2]。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紫外线的照射以及日常暴晒;(2)化学致癌物质的刺激;(3)放射线、电离辐射;(4)其他因素:如病毒致癌物质、遗传等。该病易被患者忽视,若不有效治疗任其发展,会导致肿瘤恶化转移,最终危及生命。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疗法、电灼烧、局部治疗等[3],虽然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皮肤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对于面积较大、部位较特殊的患者,手术局限性比较大,而且术后易形成疤痕,影响美观,难以满足患者对良好外观的要求。因此,对于不同患者的发病情况应采取合理的方法,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高效、经济且低风险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光动力学的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逐渐成为新兴的治疗新技术,其主要作用是以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在临床治疗肿瘤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5-氨基酮戊酸可以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膜表面的羧基末端巯基结构,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从而为激光照射治疗提供基础。特定能量频段的激光照射,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遗传物质的解散,导致癌细胞的凋亡。有研究显示[4],激光照射的过程中,5-氨基酮戊酸结合部位的肿瘤细胞膜可以发生完整损伤,细胞发生凋亡坏死。相比传统手术而言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具有更多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杀伤癌细胞,而且对周围正常细胞无伤害,治疗简单,效果良好。另外,对于年老体弱、不耐手术等传统手术的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代替传统治疗,既有效缓解症状,又不易留下疤痕,增加美容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优于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对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更满意。由此可以看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一方面可以提高鳞状细胞皮肤癌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另一方面对于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后外观满意度也较为理想。综上所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应用效果明显,在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也易于患者接受,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推广和应用。
[1]葛新红,焦亚宁,董灵娣,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0):1035-1037.
[2]张鑫,郝玉琴.不同剂量ALA-PDT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4):193-195.
[3]刘涛,王文婷,宋海峰,等.5%氮酮提高5-ALA-PDT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2):70-73.
[4]陈年,雷霞,成琼辉,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27例皮肤肿瘤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7,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