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 林琴 郑媛媛 梁小利 张先庚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308 6亿人,占16.7%;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500 3亿人,占总人口的10.8%[1]。而201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千万,在世界排名是第1位,60岁以上老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0.4%以上[2],且患病人数随人口老龄化进程仍不断增长,糖尿病已成为老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指导,着重饮食、运动指导以及血糖检测,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可使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高生命质量。但现有老年护理设施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手段原始等特征,致使数目庞大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照护服务需求与有限的照护资源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本研究通过借鉴现代远程医疗信息管理模式,搭建基于物联网的社区老人健康监测服务平台,从患者生理、心理、饮食、起居、环境、养生、疾病护理、社会适应能力和基础生活护理等多方面入手,为老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医养结合”照护方案。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成都市某社区2016年3月至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男34例,女46例,平均年龄79岁,患者参与研究至结束,均无失访、脱落。
1.2 干预方法 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通过搭建基于物联网的老人健康监测服务平台,从老人的生理、心理、饮食、起居、环境、养生、保健、爱好、疾病护理、社会适应能力和基础生活护理等多方面入手,为老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医养结合”照护方案。干预时间为6个月,具体内容如下。
1.2.1 搭建基于物联网的社区老人健康监测服务平台 基于物联网搭建老年健康监测服务平台,将收集的健康数据和资料进行存档、分析和远程动态监测,定时反馈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时做出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建立个人档案。②分组管理。③收集与分析数据,应用相关监测设备对老人健康指标进行测量,通过蓝牙功能数据从监测设备传入手机APP,手机APP进行干扰信号的滤除、信息的实时计算和图形展现后,通过网络将数据传入平台,在平台对所测得的血压、血糖、体质量、心率等健康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到手机APP,当出现指标异常时产生报警提示。④实时分析与永久健康管理。
1.2.2 构建“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方案 ①情志调护——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老人通常具有担忧、焦虑、恐惧、悲观、否认、孤独、依赖和内疚等心理,针对上述心理特点,运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总结的七情理论,针对糖尿病老人的心理特点,效果较显著的调护方法有调和喜怒法、发泄悲郁法、以情胜情法和乐观和畅法等[3]。②饮食调护——谨和五味,食贵有节。针对糖尿病老人阴虚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和气郁体质五种体质类型,制定饮食调护方案,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照护技术时针对老人的体质类型选择相应的食物进行饮食调护[4]。③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技术。对老人实施特色护理技术时应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病情及局部皮肤情况进行有效选择,常用护理技术有穴位按摩疗法、拔罐疗法和刮痧术等[5]。④运动养生——劳逸有度。老人的运动项目可按兴趣选取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量及强度根据老人的年龄、身体状况适当进行增减或改进,保证有效、安全、科学的运动,达到运动养生目的。⑤生活起居——起居有常。顺应一年四时的阴阳变化规律作息时间,“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可使阴气平和,阳气秘固,阴阳协调。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坚持适中有度的原则,以免“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3 评价指标
1.3.1 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6]该量表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SF-36共有8个维度,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精力(VT)、精神健康(MH)、一般健康状况(GH)。每个维度1~10个条目,总共36个条目,采用计分法,范围为1~100分,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3.2 生化指标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2.1 干预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 采用成组t检验,干预前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表1),提示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2 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在HbA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干预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s)
阶段 健康状况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躯体疼痛 精力 精神健康干预前 31.45±18.22 90.69±4.58 45.16±33.80 47.31±34.18 70.97±26.69 69.13±20.99干预后 41.13±16.52 91.55±5.02 69.35±29.38 74.19±22.29 89.11±19.30 77.13±22.22 t值 -3.86 -2.42 -4.99 -3.85 -4.78 -2.33 P值 0.001 0.023 0.000 0.001 0.000 0.027 58.87±15.31 65.97±12.68-2.96 0.006 50.32±13.65 64.90±12.55-5.72 0.000
表2 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
餐后2 h血糖/(mmol·L-1)干预前 6.598±0.963 7.130±1.002 9.698±1.359干预后 5.815±0.475 6.973±0.649 8.705±0.930 t值 4.611 2.416 3.813 P值 0.001 0.021 0.000阶段 HbAlc/% 空腹血糖/(mmol·L-1)
3.1 物联网技术在老年健康监测的应用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慢性疾病的监护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而社会上养老照护质量低下、设施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手段原始等特征,致使数目庞大的老龄人口照护服务需求与有限的照护资源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缓解[7]。近年来国内兴起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运用,如云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8]、基于云计算的医疗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9]等。本研究从移动终端提取数据,并发送至远端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存储,实现对老人的疾病监护和远程指导,完成老人健康监测全过程。另一方面,老人对新兴科技平台的使用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日常的干预,同课题实施者积极互动与反馈,对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推进我国健康老龄化。
3.2 “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方案可改善老人身体状况,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该模式包括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即日常文娱活动、常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注重老人的医疗保健、康复理疗、疾病诊治以及临终关怀等专业医护服务[10-11]。本研究中,采取的“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方案,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研究对象各维度分值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方案可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缓解老人的躯体疼痛;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HbA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均说明“医养结合”方案对衡量患者健康状况的生化因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1]国家统计局.2016年老年人口2.3086亿,达16.7%[EB/OL].http://www.sohu.com/a/124920280_611014.htm.
[2]Yu Xu,Limin Wang,Jiang He,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diabetesin Chinese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3]张辉,张先庚,梁小利,等.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3):208-209.
[4]刘静茹,毛智慧,刘晨冰.中医饮食调护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5):232-233.
[5]李忠琼,王红艳,刘月,等.中医特色护理在老年干部人群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9):2245-2246.
[6]王乐三,孙振球,蔡太生,等.健康测量量表SF-36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2651-2654.
[7]辛潮.失能老人社区照护服务需求及体系构建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河北经贸大学,2016.
[8]苏振涛.云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
[9]陆忠芳.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理工大学,2013.
[10]童立纺,赵庆华,丁福,等.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5,29(2A):476-478.
[11]查静思,吴宗辉.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5):70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