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2018-01-18 10:15杨秋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杨秋玉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现象、新问题,辅导员应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在满足学生群体多元化的需求方面日显不足,需要探索找寻新思路、新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工作方法在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公寓管理、就业指导和少数民族事务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以促进辅导员工作理念、方法的转变,为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工作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工作相关概念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1]它倡导“以人为本”,坚持“助人自助”。

近年来,社会工作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如何使其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发挥作用也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高校中的社会工作是指在高等教育环境体系中,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全体教育对象,特别是对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困难与困惑的教育对象提供帮助。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完善个人认知系统,满足学习需求,直面生活中的问题,适应成长带来的改变,从而调整教育对象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激发他们自身成长的内驱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1世纪以来,科技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使“互联网+”等新概念广泛出现在大学生生活中。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群体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90后”,甚至“00后”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过程,在网络时代的广阔视野下,信息迅捷,知识丰富,但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新信息的摄入,他们好奇心强却敏感,自信却脆弱,思维活跃却缺乏危机意识和前瞻意识,他们身上有鲜明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向往独立却不够成熟,他们的个体价值取向趋于现实化,这个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灌输说教,缺乏实践性的引导和思考,忽略了新时代大学生逐渐变化的群体特征。

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辅导员作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常常容易“身陷”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对工作进行梳理和思考。工作理念大多是传统的“以事为本”,在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缺少创新性,实效性也欠佳,工作方式方法单一,主要采取说教、面谈等形式,开展学生活动也常常流于形式。

因此,在多元社会文化背景下,面对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多样、个性特征鲜明的受教育群体,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要想真正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引领导航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不断总结,使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不落后于时代发展,与青年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接轨。

社会工作方法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种。高校社会个案工作,就是通过一种非间接沟通与交流方式,运用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学习和社会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2]小组工作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和过程,各种带有一定活动目标的小組,在小组组织者的带领和引导下,在业余时间段内完成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小组中的互动活动,完善个人人格和成长;或者为了达到活动前设定的具体目标,而促成小组成员间互助合作的集体行动。”[3]社区工作更加强调社区内资源的整合,通过社区的发展带动个人的发展,并形成互补的优势。[4]学校社区工作既包括校内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小环境,又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的大环境。

1.社会工作方法与学生日常管理

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中,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协助学生适应一定阶段的实际现状,如新生的适应性教育[5]、专业思想教育等,可以使用一对一的个案辅导方式,针对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也可以采取小组工作方法,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在观察中互相影响、互相分担、互相分享、互相支持,促进正能量在小组中产生,促进个人在小组的帮助下成长。

辅导员可以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意识,使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协调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体恤弱者的胸怀;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6]辅导员在个案工作中倾听、共情、鼓励;在小组工作中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学生社团活动等平台,使大学生群体真正实现“助人—自助—互助”的良性循环。

2.社会工作方法与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强调“以人为本”。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所开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的识别、干预和预防上,而对学生积极心理品格的形成和培养等缺乏重视。辅导员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分别就问题导向、预防导向和发展导向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实践探索,实现立体式、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策略。[7]

社会工作个案方法认为,个体问题的产生与环境的影响关系较为密切。社会工作的理念,不仅帮助解决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还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全面了解,结合其家庭成长背景及目前所处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应对困难的方法。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社会工作中的小组方法既可以在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群体中实施,又适用于对普通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或能力提升,小组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介入,使受众面扩大,更有利于提高整个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并促进正向良性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形式多样的团体活动,以及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等。社区工作方法的融入,可以从学生身处的家庭、学校、生活、学习环境、社会实践环境入手,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让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通过不同的社会身份体验不同的环境,从而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建立健全人格品质。

3.社会工作方法与资助育人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仅要提供物质资助,更要注重非物质层面的帮助,只有资助与教育并举,济困与扶志并重,才能使资助工作的实效与育人这一根本出发点有机结合,才能全力保障困难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社会工作当中救助弱势群体的职能与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有很多的契合点。“助人自助”原则,在贫困生资助的领域中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得到救助的同时激发自身潜能,明白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成长成才的道理。

辅导员可以通过个案工作,了解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他们所需的、合理的具体帮助,并通过一对一辅导,挖掘其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帮助其换个角度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促使贫困学生学会客观地面对逆境和科学地处理问题。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小组工作方法,消除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由于物质的匮乏,他们自卑、孤僻、内向、怯懦,辅导员通过组织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可以使他们在团队中获得支持与归属感,并从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

在社区工作方式中,辅导员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内社区中的勤工助学岗位,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外社区开展社会调查、义务支教、为家乡作贡献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贫困学生懂得感恩和回馈社会。

4.社会工作方法与公寓管理

公寓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同时它也是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载体,它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就是一个“社区”。辅导员应根据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建立公寓社区服务体系,在让人身心放松的生活环境中,综合运用个案方法解决心理困惑、小组方法解决宿舍矛盾和人际关系问题、社区方法促进勤工助学岗位的拓展。

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生活居住场所、放松娱乐场所以及人际交往场所,也是矛盾容易集中出现的地方。在这个学生熟悉并且感到舒适的场景中开展小组活动,会大大降低抵触和反感的心理情绪,更容易使小组成员放松和投入。辅导员可以将集体中存在的生活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情感问题等编入情景剧本,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换位思考、合理宣泄,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5.社会工作方法与就业创业指导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除了拓宽就业渠道外,也更加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服务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工作方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比如,每个学生各有所长,个案工作通过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以及择业过程中的障碍点,纠正其不合理的认知,可以使就业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小组工作中的交流探讨互动,可以使学生在模拟中得到更多的锻炼;社区工作可以更多地利用校园以外的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综合提升其就业能力。

在创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利用个案工作法可以使创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鼓励创业的学生形成自助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将创业思路或创意萌芽进行具体化和可行性分析,通过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来提升和明确自身想法;利用社区方法将社会资源、信息资源、人脉资源进行最大化整合,学生能够在创业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应用出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创业促就业,以群体带动个体,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8]。

6.社会工作方法与少数民族学生事务

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充满挑战。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以人为本、平等、尊重、个别化、接纳等专业价值观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服务育人[9]。小组活动可以促进不同民族间学生的文化和情感交流,使其体验互帮互助氛围;社区方法强调“人在情境中”,通过共同庆祝少数民族节日而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民族团结。

总结与展望

以单向灌输式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选择“围追堵截”,而不是“梳理疏通”,很多问题无法从本质和根源上解决。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和挖掘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将社会工作“服务学生”“助人自助”“平等尊重”的工作理念、方法、服务等,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指导和引领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0]。在注重个人发展的当下,如何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真正走向成长,是每个辅导员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借鉴社会工作理念,将社会工作的方法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相信会对创新学生工作思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白日新:《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2,第1-2页。

[2]杨小龙、张子中:《高校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第5版),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高冉、张福珍:《社会工作嵌入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模式探讨》,《科技视界》2015年第10期,第25-26页。

[6]吴水丽:《香港如何推展学校社会工作以保護儿童》,载王明仁等主编:《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中华儿童福利基金会,1998。

[7]付翃飞:《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索——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64-66页。

[8]张纪霞:《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7期,第92-93页。

[9]安民兵:《社会工作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24-27页。

[10]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令)》。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