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从心开始

2018-01-18 10:10艾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心育榜样实践

艾红

摘 要:“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人——(前苏联·苏霍林姆斯基)”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从心理上探索学生的内心感知和行为习惯开始,了解和认识他们内在的联系,从而掌握和实施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德育 心育 实践 榜样

一、心是景、德为路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 德就是一种文化,是一条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艰辛而逐渐形成的精神和思想规范,她已经成为一种民族、国家、社会的要求和规范,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生硬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及引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那么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是适得其反。

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正常化。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教育等。尽管德育与心育在教育的侧重点与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而任何心理健康的教育,如果只注重技巧和方法而脱离道德与情感的教育,最终都无果而终,因此,德育教育根本是心育,心育教育就要走进学生儿童的心里,深刻感知他们想法,只要我们抛弃世俗传统的眼光,走进学生心里,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 ,在这片美丽风景之中,找到一条德育教育之路。

二、师为“德”、“心”生爱

善从“心”生,恶从“欲”出, 世界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颗与众不同的“心”, 我从教29年,与很多“调皮捣蛋”、“怪异”的学生打过交道,而我不是从学生的表现行为去武断的看问题,而是透过现象去寻找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不断从学生身上找优点,不急于学生有多大的进步和表现,而是循序渐进的鼓励和引导,这样,你的工作思想和态度就慢慢的深入这些学生心灵深处,这就是教师的“德和法”,大到一个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小到教师的工作态度方式,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我们的言行已经深入学生心灵时,这难道不是一种德育与心育的结合,再加上尝试在心理因素上寻求突破。虽然有时挫折多于成功,但我觉得失败的教训,更能促使自己去思索,从而得到启发。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是生命進程的必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正确处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正确关系,首先就必须理解尊重学生,但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是鼓励他们前进的一股力量;但离开了严格要求,尊重就成了一种迁让。因此,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德行影响每个学生,善于关心体贴学生,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公正地处理事情。处理事情时,要找出问题的关键,切忌流于问题的表面;此外老师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德有法、心就动

德育教育不是讲大道理,更不是生硬灌输条条框框,也不是计划性、阶梯式讲座和宣传。否则学生极为反感,甚至是被迫应付,德育教育是感知和认知过程,是从工作、生活中去观察,从身边去寻找。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样道理,不能停留在硬件和教育的技巧及理论上,要结合本校情况,找具体而有感染力的案例,现在许多学校,更多的是群体性心理健康辅导和讲座,注重形式,缺乏个别辅导,个体追踪巡查和帮助,更缺乏社区、家庭、群体的分析和帮助,没有合力。难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面对当今社会种种与“德”相背现象,怎样使学生“出污泥而不染”,这就需要教师把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例如:传统文化的典故和自然界的一草一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教育的题材。“狼来了”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要说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学生德中显智等等,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廉、耻、忠、孝”等,既是德育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宽仁大于恨,知足大于贪,不但要自信,还要自知、自觉、自律和自省,不能自卑、自傲、歧视、嫉妒等,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松下幸之助说“所谓青春,就是心理年轻”。所以有了“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心态不同,认知就不同,境界影响心态,心态影响认知。古言道“哀莫大于死”,击倒一个人的不是外部力量,而是自己的内心。从以上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这里,本人举几个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遵循的方法。

1.心理暗示法引导法

经常说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无意中会给学生一种示范和引导,如果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心理暗示来诱导学生,会去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体验共享式引导法

常言道“心有灵犀一点通”,“英雄所见略同”“同病相怜”等等,说明只要一起体验和感知,就能很快走进和走近学生心灵深处,从而更好的实施心理引导和教育。

3.角色互换式引导法

生活中,我们习惯性思维总是站在自己或当事人对立面来思考和评价判断问题是非,很少或不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一定要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前,先走近学生,所以要进入学生的内心思想,先与学生同感,在与学生同分析同设身处地的转向理性思考,这样,既能得到学生首先接受你本人,从而感知你的关爱,从而接受你的理性分析和引导。

4.读书日记式引导法

多推荐一些睿智和心灵鸡汤的书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更深的去领悟社会,感知生活,调整心态,阳光而快乐的生活。例如《有一种境界叫放下、叫舍得、叫包容》等等,同这些睿智的好书,即丰富了学生社会,也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健康心理,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

总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奥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从找到一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心育榜样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