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之韵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18-01-18 10:10顾芳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

顾芳芳

摘 要:在课程改革形势下,幼儿园立足园本课程,开展珠之韵课程实践与探索,在活动中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促使珠之韵园本课程不断调整与完善。

关键词:珠之韵园本课程 实践 探索

幼儿园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珠之韵园本课程以幼儿发展为终极目标,从幼儿周围生活出发,利用水乡珍珠教育资源,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它宛若两页珠壳,孕育一颗颗小珍珠,在珍珠湖畔里生生息息,吸取矿物质,历经风雨出彩成一颗颗闪亮璀璨的明珠。在珠之韵园本课程实践中,教师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上,明确课程目标,创设多元立体的教育环境,审议课程活动,调整活动方案,形成珍珠文化的多元评价,全面和谐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理念先行,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与组织的指明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讲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课程组教师梳理课程的核心目标,从总目标—年龄段目标—领域目标。总目标是:“乐观悦纳、灵动机智、坚韧勇敢、纯洁大气”;年龄段目标是“珠之趣”、“珠之樂”、“珠之美”;领域目标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总之,课程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珍珠水乡,尊重劳动成果的情感。

在课程管理中,提倡整体性、适宜性、有效性原则,倡导课程要尽量让所有其中的孩子都有所获、各取所需;倡导课程整合一切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倡导课程处处回归科学求知、求真的本质。

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就是“五指活动”,虽各不相同,但缺一不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以儿童发展为本,以一日活动皆课程,以课程游戏化为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适宜性原则:幼儿园从实际出发,考虑幼儿、教师及环境资源等特点,因园制宜地选择课程内容。在课程审议时,以《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为蓝本,结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与已有经验,不断创新与完善珠之韵园本课程。

有效性原则:珍珠它不仅能满足孩子的观赏,更能提供孩子反复操作探索的需求,对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借助辅助材料将珍珠用于创作、想象等活动之中,满足幼儿创造、创新的欲望。

二、围绕经验,开发课程内容

珠之韵园本课程源于现实生活,在师幼共同生活中,感受幼儿的心灵需求,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教师团队围绕幼儿的关键经验开发珍珠课程内容,制定小中大年龄段幼儿关键经验发展表,审议课程地图,关注幼儿已有认识水平与旧经验,从问题到关键经验开发内容,从珍珠从哪里来,珍珠与人们的关系,我有一颗珍珠将把它变成什么等。围绕关键经验:探索河蚌,探索珍珠工艺,创意珍珠。从问题探索到儿童的关键经验,全方位指向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科学五大领域的发展需求。依据珠之趣、珠之乐、珠之美三个年龄段的目标,为孩子提供观察、操作、体验、创造、表达的机会,满足幼儿实现小主持人、小探索家、小艺术家、小表演家的愿望。

三、追随儿童,创设立体课程环境

环境是课程内容实施的主战场,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与物质条件。富有童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环境,既满足幼儿操作、探索学习的需要,在创设区域环境中秉着让儿童多感受、多经验的原则,利用环境中的走廊、区角、专用室等空间,创设了“微湖珍珠养殖区”,“水循环河蚌养殖区”等充满淡水生态的区域,满足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创设珍珠坊、珠绣展览区等充满艺术美感的区域,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鼓励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四、凸显自主,实施课程活动

1.注重生活环节

陶行知先生强调“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支持与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感受珍珠.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渗透教育内容。晨间游戏时,幼儿“串珍珠”、“粘珍珠”、“绣珍珠”;午间散步珍珠湖,观察珍珠养殖基地;节日时游览珍珠宝石城;游戏中创意珍珠。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分享经验收获有益经验,促进孩子喜爱珍珠,热爱珍珠水乡的情感。

2.尝试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以具体的生活内容为背景,兼顾知识、技能、个性和情感的发展,提供学习情境让幼儿幼儿进行探索。一个活动,一个话题,一个情节、一个游戏都有可能成为孩子关注的热点,形成项目活动。“湖畔小珍珠”项目活动中,追随幼儿的问题拓展活动,形成经验。从“蚌中取珠”探索活动中生成了“真假珍珠”的识别;“粘贴珍珠”生成“珍珠绣”活动;苏扇珍珠绣生成了“魔法彩珠”的另一活动。

3.创新教学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珠之韵园本课程替代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不适宜的课程内容,经年级组、教研组的审议后,确定了“我爱家乡珍珠美”的主题单元。教师、家长从水乡珍珠摄影开始,参与珍珠人家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珍珠坊、珍珠专用室;组织开展“小龙人采珍珠”、“跳动的小珍珠”、“神奇的珍珠粉”等活动。多层次、多样性开展具有本土创意的系列教学活动,得到同行的赞许。

五、借助文化,推进课程持续发展

课程实施与发展离不开教师、幼儿、家长这三者的密切合作。课程文化是课程建设者的精神支柱,它是指特定的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践行的、能影响课程建设进程和水平的知识、理念、信仰及处事方式等。在长期的课程实践中,珍珠所赋予的闪亮、晶莹、圆润、刚毅等珍珠品格,被广大的课程实践者传承。它激励教师勇于尝试,勤于实践、追求创新,提升自我。“珍珠老师”、“珍珠家长”、“珍珠员工”形成了一支“奉献呵护、刚毅坚持、圆融灵动”的教师团队。

珠之韵园本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累积、不断积淀的过程。在课程实践与探索中,教师仍需孜孜不倦挖掘珍珠水乡资源的有效价值,分析班级实际情况,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引导幼儿畅游珍珠湖,畅想珍珠,孕育出熠熠生辉的《珠之韵园本课程》 !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