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中多重人格的真与假

2018-01-18 05:25鲁朋举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14期

鲁朋举

[摘要]文章在心理动力学的视野下解读心理电影《致命ID》中麦肯·瑞夫的多重人格结构,进一步分析其多重人格形成的原因,包括童年期创伤、早期母婴关系、缺乏其他的情感来源等,在此基础上,也探讨了多重人格对患者的意义及治疗的方向。

[关键词]《致命ID》;多重人格;心理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14- 0093-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2018.14.041

心理动力学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就像煤给蒸汽机车提供燃料一样。在这个模型中,当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它的驱动力降低时,它就停止反应,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

电影《致命ID》中的主人公麦肯·瑞夫正是在这种冲突中展示多重人格给人带来的真与假。多重人格又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指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是一种分离性障碍,该类患者身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的特征、结构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他们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成长历史,性别和年龄,因此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心理行为特点及生理水平。此外,这些不同的身份会交替的控制患者的行为,都想争夺对身体的控制权,并会经常发生相互间的争执和竞争(赵一博,陈友庆,2014)。因此,多重人格是一种充满了神秘气息的心理疾病,在生活中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这种心理疾病的神秘性和少见性,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各种悬疑、惊悚的文学作品,电影《致命ID》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

一、麦肯的11个人格

《致命ID》影片开头就快速交代了麦肯的成长经历,母亲是一个妓女,曾因盗窃罪等入狱,入狱前对小麦肯疏于照顾,9岁的小麦肯从小被关在汽车旅馆中,等待母亲回来,也曾遭受到遗弃及虐待,被发现后送到儿童寄养中心。可以看到麦肯从这时就开始分裂出第一个人格,即影片中的小男孩提姆西这个次人格,这个人格是麦肯内心恶的起源。所以整部影片都发生在一家汽车旅馆,与麦肯小時候被遗弃的地方吻合。

乔治和艾莉丝这两个人格,是麦肯的理想父母形象,虽然父亲有些呆板、遇事慌乱,没有主见,但对提姆西是很关心的,修车时还精打细算想让提姆西上一所好学校,特别是看到提姆西差点被车撞时,冲出来却被撞死,这是麦肯内心渴望的父亲关爱。母亲也是温暖并且关爱陪伴孩子,与孩子游戏的互动,是麦肯内心渴望的母亲,但这一幻想的母亲力量实在太弱,不能温暖麦肯从小受到的创伤。

年轻夫妻小路和吉妮这两个人格中,小路脾气暴躁、吉妮撒谎骗婚代表麦肯人格中急躁和欺骗的部分,女明星的奢靡享受的生活是麦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同时过气女明星被人怠慢的状态可能是麦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所以麦肯分裂出这样的次人格。犯人在影片中被设定的是多起谋杀案的罪犯,但在故事发展中并没有伤害人,一直处于旁观者的角度看假警察杀死真警察,代表了麦肯人格中有恶的想法但没有实施的那部分人格,他想方设法逃走却还是绕回原地,说明了这是一个不可能逃出去的困境。那假警察是麦肯人格中恶的部分,不仅有恶的想法还有恶的行动,以杀死押送他们的警察来表达恶的力量,最后为了自己逃走又杀死了假老板赖瑞,但他们只是恶表现,不是恶的根源。假老板赖瑞在外游荡,好赌,贪财、胆小、懦弱,很讨厌妓女,但最后又准备和妓女一起协作逃走,虽然影片中没有交代麦肯的父亲,但赖瑞可能是麦肯现实父亲的形象。妓女这一人格虽身在红尘,但内心却一心向往平静的田园生活,想回家种柳丁,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个人格则是麦肯分裂出的现实中母亲的次人格,麦肯对这一次人格一直处于很矛盾的态度,从店老板对妓女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妓女这个身份的厌恶,司机却帮助她活着走出汽车旅馆,虽然提姆西最后还是杀死了她,并且从“妓女没有第二次机会”这句台词中可以看出麦肯对母亲的复杂感情,还是不能原谅母亲对他的伤害。

艾德是麦肯人格中善的一面,他撞伤人没有逃脱自己的责任并积极施救,面对女明星和妓女一视同仁,当意识到可能有更危险的事情时,安排妇女和儿童先走,当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虚构的人格,并且要除掉恶的人格时,他选择了与假警察同归于尽,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妓女,因为他看到妓女生活的意义,这也是他在曾经当警察时自己也疑惑的部分,另外,精神医生要求艾德杀死恶的人格,杀死了人是否意味着成了恶,所以艾德选择牺牲自己成全了妓女。因此,在艾德和妓女身上体现了麦肯人格中善的部分。

这是麦肯的11个次人格,这些都是主人格分裂出来的,那么主人格在哪里呢?应该是真正的汽车旅馆的老板。因为假老板赖瑞与他同名,当假赖瑞到的时候,真赖瑞已经死了却没有消失,之后他被冻在了冰箱里,这意味着当主人格被压抑或永远沉睡时,次人格就出现占据主人格的位置,所以麦肯失去了对其他次人格的控制,次人格争相出现在他的身体里,当恶的人格出现后就制造了一天内杀死6名邻居的事件,这与提姆西杀死6个人格相吻合。

二、多重人格的形成原因

从以上可以看出麦肯的11个人格是一种多重人格,这种现象是人格分裂的结果,它不同于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就好比“司机与汽车”,人的躯体是汽车,人格是司机,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司机对应一辆汽车,即一个人格对应一个躯体,而人格分裂则是多个司机对应一辆汽车,大家只能轮流开车,每个司机都有自己的开车习惯和风格,所以不同的司机开车时,细心的人就会发现相互的不同。人格分裂也是如此。那么多个司机是怎么出现的呢?

首先,绝大多数的多重人格患者都曾遭受过童年期创伤。包括性和身体的虐待,悲惨和被排斥的家庭环境,或者是这些创伤的结合(赵一博,陈友庆,2014)。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分离是一种防御机制,在其形成的初期,儿童的创伤性经验,尤其是严重的反复性创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儿童将产生的极度不被认可、不被接纳的自我分离开,保留“好的自体”,而照管者与儿童之间受损的依恋与抚育关系,进一步破坏儿童整体理解自我的能力,加剧了分离,以保留“好的客体”。在分离的次级建构阶段,那些离散的自我,经过与他人长期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各具特性的分离性身份,儿童以不同的身份去应对各种生活事件和情感情境,这一阶段对于多重人格的形成非常关键,随着创伤的累积,各种身份的能力增强,各自脱离“主人格”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多重人格(王铭,江光荣,2007)。人格分裂出来的多个人格,又叫做替身,这些替身具有完全不同的身份,也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如:“儿童”、“迫害者”、“保护者”和“监护者”。“儿童”这一类替身在多重人格中是最常见,他不会随个体的年龄增长而成长。儿童期创伤往往和多重人格的发展有关,个体在长期受伤害或虐待时可能产生儿童替身,这个替身代替真实人格成为受害者,而真实人格受到遗忘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保护则隐藏起来,所以当儿童替身控制该个体行为时,成年人可能表现出儿童的言谈和行为方式(徐嫒,2007)。

其次,心理动力学认为早期母婴关系会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儿童受到长期的虐待可能会产生反社会人格。影片中的麦肯小时候,父亲抛弃他们,母亲是麦肯照料者,但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忽视,经常把他遗忘在汽车旅馆。从小麦肯饱受遗弃和虐待,让他身体和内心受到创伤,于是这种痛苦的记忆让他分裂出了提姆西这一“儿童替身”成为受害者来承受这段痛苦的记忆。这段经历让其无法释怀,不能原谅母亲的行为,内心对母亲的爱和恨纠结产生冲突,所有的怨恨都集聚在这一人格身上,因此这个提姆西这一人格具有反社会人格特点,阴冷、残忍,缺乏情感,他不太说话,却在暗中观察所有人,杀人时毫无同情怜悯之心,以小孩子的形象来掩饰内心的残酷,隐藏杀手的身份。因此提姆西这一人格也是“迫害者”身份,他身上的反社会特性给麦肯在现实生活中带来危险,提姆西杀了人,麦肯却要為此承担负责,被处死刑,

最后,电影中的麦肯在现实中不但得不到父爱和母爱,也缺乏其他的情感来源。于是又分裂出乔治和艾莉丝这对理想中的父母来慰藉自己,乔治和艾莉丝则是“监护者”人格,一直保护着提姆西这个“儿童替身”,让他一直存在。但由于麦肯在生活中得到的关爱太少了,内化到乔治和艾莉丝这两个人格上的力量太弱,不足以弥补麦肯内心的创伤,父亲角色缺位和对母亲的恨,又使他分裂出其他8个人格。

三、多重人格的意义与治疗

首先,“存在即是合理”,多重人格的存在一定有它的作用。它是一种心理防御的出现的症状群,多重人格患者在儿童时期受到伤害或虐待,使用了分裂和分离的防御方式来应对创伤,从意识中除去某种事件或情境,分离了不能接受的事件和情绪记忆,保留好的自身和好的客体。这种方式使他们能封存那些无法忍受的创伤性记忆和情感,减轻这些对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吴艳茹,肖泽萍2006)。可以说,多重人格的存在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极端方法。

因此,麦肯分裂出的提姆西这一人格也是有意义的,它承载了麦肯小时候的悲惨遭遇的记忆,它不出现时麦肯就不会想起小时候的被母亲遗弃的痛苦记忆,这对麦肯来说是一种变向的保护,防止麦肯小时候因承受不了创伤而崩溃自杀,延续了麦肯的生命。同时麦肯的主人格也是以逃避为主要防御方式,所以产生了11个人格。

其次,对于多重人格的治疗不但要加强患者的安全感和稳定性,在安全接纳的氛围内表达痛苦,宣泄情绪,表达内在体验,修通主人格的创伤经历,重建过去,让患者看到自己在创伤中的力量和内心的渴望,改变患者对创伤经历的认识的意义。当患者有能力觉察到自己潜意识选择的这些极端的防御方式是无效的,能够不再逃避地面对原来难以接受的记忆和情感,知道除了逃避还有其他选择方式去应对创伤,就会逐渐放弃分离人格这种心理防御方式了。然后采用整合人格的方式,让他们减少冲突,互相理解,和平共处,互相整合。否则人格之间无法接纳就会产生愤怒,进而会产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最后,一个人会产生人格分裂一定是长期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一个人格分裂患者也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在世上继续生活,而没有选择结束生命,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痛苦中的挣扎,他们身上仍然有生的意愿,没有放弃自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此我们透过人格分裂这个症状,看到背后的这个人,有这样的视野才能帮助他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赵一博,陈友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312 - 315.

[2]王铭,江光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和临床评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426 - 429.

[3]徐媛,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的相关问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8):205.

[4]吴艳茹,肖泽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3):164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