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莹
摘要:中西内外,非语言交际活跃在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的大舞台中,它具备规范、反驳、替代、补充和反复的功能。而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最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对比中西方,文中集中阐述了中西方人士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触碰三大体态语领域的不同。由此,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体态语这一重要非语言交际符号,再结合自身的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做到真正与外籍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文章结尾处更是结合实际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论述了培养其非语言交际能力对于他们在与外籍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时的重要性。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体态语;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触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074-03
谈及交际,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便是語言,然而,语言不过是人们交际里的一种方式而已。人们想要向对方传达思想或情感,还可以使用手势、面部表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音量的高低、触碰等方式,以上这些都被包含在非语言交际之中。美国学者艾伯特梅拉比曾指出,在全部的信息传达中,肢体语言占55%,声音占38%,语调占7%。不难发现,非语言交际在有效交际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一位美国的传播学专家萨摩瓦尔提及,“非言语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而我国北京语言大学的毕继万教授秉持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和行为,这些属性和行为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
非语言交际包括非语言行为和非语言手段,而非语言行为可以是体态语和副语言,非语言手段则是客体语和环境语。本篇论文围绕体态语这一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关注中西方在体态语这一领域的差异,一方面有助于我们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与西方人士交流时,能更好地辨识西方人士的体态语,同时用符合西方人士的体态语去交流,从而弥补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对欠缺,最终达到与西方人士进行有效沟通的目的。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主要是在沟通中传达信息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它包括一个人的基本姿态,像姿势和身体;人体各个部位的动作,比如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语等;以及一些礼节动作,类似握手和拥抱等所呈现出来的交流信息。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被注意到的,在非言语交际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悲伤时,容易沮丧着脸;生气时,容易拉长着脸;思考时,容易皱着眉头;开心时,容易绽放笑容;害羞时,容易红着脸。这些信息,由交谈者的一方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后,也会及时做出反应。通常,西方人面部表情丰富,同时十分注重面部表情与自己说话的内容相匹配,尤其以拉丁美洲人和南欧人的面部表情最多。而亚洲人往往倾向于克制自身的面部表情,做到喜怒哀乐不形于色,面部表情则少很多。
1.微笑。在众多面部表情里,又以微笑和眼神交流最为明显。张嘴露齿的哈哈大笑表明收获到了极大的喜悦,而微微一笑则流露出一丝的快意。例如,西方人在接受到了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赞美时,会微笑着道谢。如果对方在赞扬一位中国人时,中国人的面部表情会流露出一种“不敢相信”的情绪,亦或羞红着脸,感觉十分不好意思,并用否定的词语来回答对方。在日本,人们会对慌乱的事情,或者令人尴尬的事情报以微笑。而这样一个微笑,常常让不了解这个文化差异的非日本国家的人感到迷惑和不解。
2.眼神。有学者指出在亚洲学生的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时,学生常常会看向其他地方,避免与教师的眼睛对望。而在欧美国家的学生课堂中,学生会直接看向教师,聆听教师的讲解,常常保持与教师的眼神交流。这是因为在亚洲的一些国家里,人们认为在交流的过程中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下级在听上级作报告时,下级的眼睛往下看反而表示尊敬。而这在西方人的眼中,是不被理解的。西方人在与对方交流时,一般会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看向对方的眼睛,表示对对方所谈论的话题十分感兴趣。当然,他们也不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一般会先与对方有目光接触,然后转移视线,接着再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如此循环,以示尊重。
二、身体姿势
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通过头部、手部、足部、身体部位来向对方传递思想。往往有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结合语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成为有效信息,也更容易让人理解。中国等亚洲国家人们的身体动作很少,幅度也非常小;而北欧、英美人士的身体动作相对明显,幅度也较大;拉丁美洲、南欧地区的人们谈话时则身体动作非常多,且幅度很大。
1.头部动作。在多数国家,一般情况下,点头表示赞同、答应、理解等肯定意思,而摇头则表示不赞同、不答应、不理解等否定意思。然而这一身体语言却在印度、保加利亚、斯里兰卡等国家无法实行。在这些国家,轻轻地摇头反而表示肯定。“印度式摇头”更是一度经常被非印度国家的人混淆。如果印度人对你点头或者轻轻摇头,表示的是肯定意思;假使他斜着头,幅度不是很大地对你摇头,表示的是不太确定的意思;倘若他对你幅度非常大地摇头,这才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而低头这一举动,含义也是十分丰富的。既可以是说明对方陷入沉思,精力非常集中;也可以是对方受到了责备,感到自责或羞愧;抑或是对对方的话题并不是那么感兴趣。
2.手势。在日常生活中,各国人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手势来传递想要表达的思想。比如在餐厅里,打手势呼叫服务生;在作报告时,打手势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马路上,交警利用手势来指挥交通等。使用手势既传达了意思,又简单方便。如果要呼唤对方走过来,中国人会伸出手,掌心向下,除大拇指以外的手指均上下移动;而西方人则是伸出手,掌心向上,食指前后移动。中国人的那种手势在美国人眼中是让人走开的手势。用餐完毕后,西方人一般会把一只手伸开放在自己喉咙的部位,掌心向下,然后在自己喉咙的部位一横,表示已经吃饱了。在中国人眼里,这个手势却是抹脖子的动作,意味着杀头。在马路上准备打车时,西方人面对迎面而来的出租车,往往右手握拳并翘起拇指;中国人则是伸出一只手臂,并晃动手部。在祈祷的时候,西方人通常是将中指搭在食指上;而中国人则是双手合十诚心地放在胸前。像“OK”和“V”这样的手势最常用。人们将拇指和食指组合成一个圆圈,剩下的三个手指伸直,呈现“OK”状。大部分国家都用此来表示同意的态度。此外,这个手势还可以表示数字“0”或者“3”;在法国,只表示“0”。在欧洲,人们只伸出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且掌心向外,呈现“V”状。此动作表示的是胜利的意思,而如果这个手势的掌心向内,则被看作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手势。在中国,人们往往用高举双臂并在空中挥舞双手,表示胜利。中国人作“V”这个手势,表示的是数字“2”,或者是剪刀的含义。endprint
3.坐姿与站立。中国学校的小学课堂里,总能看见井然有序摆放整齐的桌椅,座位上端正地坐着一名名抬头挺胸的小学生。而西方的小学课堂则是另外一种景象,桌椅不再按照既定的顺序摆放,小学生也是相对松散地坐着,姿态各异,时而低声讨论。透过这样一种中西方差异,可以窥探出中西方坐姿的差异。中国自古教导“坐如钟,站如松”,学生在课堂上更是要正襟危坐。中国人处于坐着的状态时,要求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这两个地方构成90度直角,腰部要挺直,膝盖要收紧,坐的面积占椅子的三分之一,不能倚靠在椅背上。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坐的姿势不会有特别的要求,除非是出席正式场合。西方人可以随意地坐着,或倚靠,或架腿,均可,以舒适为主。比如,有时候在谈话时,美国人会将双脚架在前面的桌子上,这是他们轻松自如、不拘小节的表现。可是这在中国,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三、触碰
触碰可以说是一个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一个感官,并最早开始成熟。触碰这一非语言交际方式,更是传递给对方一种爱、信任以及安全的信息,胜过语言。在美国文化中,触碰这一行为被界定为四类:第一类是专业领域要求的触碰,比如医生、护士、发型师等;第二类是社交礼貌式触碰,比如在打招呼和表达赞美等的时候;第三类是友好式的触碰,类似家人、朋友之间相互传达关心与关爱之情;第四类是亲密式触碰,通常指的是恋人、夫妻之间的亲密接触。
1.亲吻。亲吻是全球性通用的含义,一致的、少有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之一。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指出亲吻这一交际方式最早源于母亲用嘴对嘴的方式喂食给自己的新生婴儿。毫无疑问,当今亲吻已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效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了,只是在不同的文化国度里,亲吻这一行为在公共场合的可接受程度是十分不一样的。在亚洲的绝大部分区域,亲吻被看作是一种十分亲密的举动,在公共场合下的接受程度非常低,哪怕是礼貌性地问候也不被接受。在南美洲的塔普亚人的一些地区,公共场合下,亲吻只是男性之间一种和平的象征。亲吻手部也是一种寒暄的非语言交际形式,一本法国的礼仪书上声称,一位男士最好绅士般地握起女士的手,弯下腰身,但没有真正地用自己的双唇触碰到女士的手。而亲吻自身手部指尖是一种非常法式的交际方式,它能传达的最基本的信息是赞美某人或者某样东西十分完美或美妙等。这一交流方式在许多浪漫之国随处可见,例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亲吻指尖的交际行为源自于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的风俗习惯,当他们刚踏进或者正要离开某一寺庙时,会选择以飞吻的方式来传达对神圣寺庙的崇敬之情。
2.握手。握手的力度可以是温和的,可以是用力的,还可以是“德克萨斯人式”的。在北欧,人们常常能感受到有一定力度而简短的握手,同样,女士和小孩都可以用握手的方式来寒暄。然而,在北美和远东一些地区,只有女士与小孩先主动和别人握手才行。在法国,握手这种非语言交际方式可以说是隨处可见,打招呼,离别时刻,或者回归之日等。在南欧和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握手通常是温暖而又长久的,整个过程一直维持到用左手去触碰对方的前臂、手肘,甚至延伸到衣领位置而结束。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人被冠以“最美妙的寒暄者”的头衔,无论何时,只要两位朋友相见,他们总会先握手,再真挚地反过来拍击一次。俄罗斯男性,特别是中年男子,常常先以强有力的握手方式开始寒暄,接着会以所谓的“熊抱”方式来进一步打招呼。而这在俄罗斯边界的国家被认为是非常不舒服的寒暄方式。
3.身体触碰。身体上的触碰意味着由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发起的无意识的、偶然的触碰。身体触碰包括轻抚、拍打、猛击、捏掐、摇晃、拥抱、踢打、打扮、挠痒等,身体触碰暗示着一方开始入侵对方的个人安全距离。一般情况下,双方的身体触碰是由双方熟悉了解的程度所决定的。研究显示,通常有以下情况,人们更倾向于触碰对方:
与接收信息相比,给予信息或者提供建议时;
与接收指令相比,发号施令时;
与提供帮助相比,请求帮助时;
与被他人劝说相比,劝说他人时;
与聆听他人兴奋之情相比,传达兴奋之情时;
与诉说自身忧虑相比,倾听对方忧虑时;
与工作相比,聚会时;
有人指出非语言交际不会孤立地存在,通常依附着言语交际。那么,言语交际其实也不会孤立地存在,往往会伴随着非语言交际符号的出现。通过人与人之间产生交际的绝大多数重要信息,在言语话语的传达基础之上,无不依赖于相互之间的触碰、眼神、姿势以及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新生的婴儿在牙牙学语之前,就已经开始潜意识地学会理解人类的各种非语言交际符号了,由此,一个人从出生一直到生命的结束,都离不开对非语言交际的把握与运用。非语言交际的能力,特别是体态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工作的各行各业。而我们当今的大学生,结合本作者主要的教学对象正是医学类的大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在上海这样国际化的大都市里,护士与外籍患者打交道的概率是相当之大的。上海的涉外护士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还特别需要加强学习与理解西方国家的非语言交际符号,从而转化为自身可以在实际工作学习场所中加以运用的非语言交际能力。由此,涉外护士能够很好地将外语语言口头交流能力与非语言交际能力相结合,懂得西方人士举手投足之间,眉宇之间,以及外籍人士所有没有用口头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意思。这样,涉外护士在接触外籍病患时,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对外籍患者进行专业而又有效的交流。更进一步说,学习和掌握外籍人士的非语言交际符号,其实也是在深入了解他们文化深层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加平等地看待世界各地的任何一种文化价值取向。涉外护士也能从真正意义上地去尊重他国的文化意识,对缓解医患矛盾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美]萨莫瓦尔,等.跨文化交际[M].董晓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3][美]薩斯曼.跨文化沟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4]Richard Thompson. Body Language[M].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2009.
[5]Roger E.Axtell.Gestures[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8.
Abstract:Nonverbal communicaiton whose function is to standardize,to contradict,to replace,to supplement,and to repeat is ubiquitous in all walks of life around the world. The thesis attentively elaborates the difference of body language,one of the main ways of nonverbal commmunicaiton,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such as,facial expression,posture,bodily contact. Thus,our students are able to distinguish the body language of western people correctly,moreover,they can communicate truly and effectively with foreigners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foreig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the end,the paper mentions that as a student majoring in nursing,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when they are intend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foreign patients.
Key words:nonverbal communication;body language;facial expression;posture;bodily contac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