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的总目的之一是“能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使语文课堂和谐、高效,我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策略。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那就是语文课堂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的一堂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在潜移默化中,春风化雨,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达到务实高效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课上不仅关注学生个性、情感态度、思想境界的发展,充分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着眼点指向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回归语文本色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的解读是多元的,但不能远离文本。要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需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但千万别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真正的语文课是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课。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课件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它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如果刻意地追求课堂所谓的“丰富”而不管目标的落实,它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节注重形式的课。真正的好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文本,因为文本中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对世俗观念的爱憎,也包含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些都浸润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反复揣摩,大胆发现自己对文本的见解,积累好词佳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乐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真诚和蔼的对待每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情感的交融、心灵的默契,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空间,他们才会“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望才能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氛围。我们要为创造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流环境的设计者,活動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表现独立见解的倾听者,解决问题当中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以鼓舞和力量,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积极学习王敏勤教授的教学方法,利用单元知识树的形式导入整个单元,整体把握单元的中心主题。对于每节课文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按照预习—感悟—讨论—汇报—总结的教学流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但不放任。教师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浮浅时给予点拨;方法不当时给予指导;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就时给予鼓励。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才能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无穷的学习内驱力。让教师教的最优化与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教学最优化。
4.“以读代讲”,“读、说、写、演”巧妙结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灿烂的文化。读中有悟,悟中有说,说中有情,情景交融,情感得到升华,心智得到启迪,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熏陶,节操跃上新台阶,是我们育人的根本。一节好的语文课把“读”贯穿全程,确保“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有效果,而不是泛泛地读。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感悟并将感悟说出来、写下来或创造性表演。做到读与说、写、演巧妙结合,因为读是吸收,是内化,而说、写、演是表达,是升华。我们开展的课本剧的表演,课前三分钟演讲,大阅读活动和读书感悟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习作的能力。
5.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以人为本
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不仅能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多元解读文本、超越文本,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只要教师建立了大语文教学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积累语言、练就能力、发展思维、发挥潜能、学会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并受到熏陶,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坚持教书育人,就可称得上好课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