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龙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通过说服来使得学生产生态度转变的过程,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说服的条件以及作用机制,说明如何更好地说服或者抵制说服。本文从说服的视角,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并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工作建议。
关键词:说服;态度转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028-02
一、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1.说服者。不同的信息传递者会影响信息的接受程度。高说服者的专业性最有效的方式是让说服者看起来更专业,即让被说服者感知到说服者的专业性,比如说话语速稍快、语气坚定、着装正式等。同样,讲话的风格也会影响说服者的可信度,表明自己在该领域的专家身份会提高可信度,站在自身利益对面的演讲者也更容易被认为是真诚的。拥有良好的外形,或者符合被说服者的兴趣爱好的说服者说服效果更好,尤其是在进行一些肤浅判断时,比如购物选择。
2.说服内容。说服内容对于说服效果的影响,往往还与说服对象的特点有关。研究表明,好心情会增强说服力,被说服者会把好心情与信息本身联系在一起。而如果说服信息能引起被说服对象消极的情绪反应,比如恐惧时,说服效果也会增强,比如在香烟盒上放上变黑的肺部的照片来说服吸烟者戒烟。深入的事件卷入者往往不能接受差别太大的观点,而事件卷入度较低的个体比较能够接受差别较大的观点。
3.说服渠道。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被动接受的说服效果时有时无,且影响时间较短,不容易内化,不论媒体还是个人,想要真正说服别人都十分困难,而那些来源于自身经验所形成的态度却非常稳固,能够影响行为和决策。被说服者所处的社会人际关系也会对说服效果产生影响,所处观点一致的群体的被说服者态度更不容易改变。
4.说服对象。通常而言,老年人的态度变化比年轻人更小。青少年出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很多态度正在形成,或者容易更改,一旦成型会后往往会保持稳定。人一生中很多重要的观念都在青少年时期形成,并影响一生。
二、个体态度转变的本质
态度是个体对于人或者事物的积极或者消极的评价性反应,它通常根植于个体的信念,表现与个体的感受或者行为倾向中。态度形成之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外部信息能够通过两个途径影响个体的态度。当个体积极主动,并且全面理性思考问题时,信息就通过中心路径进行加工。双加工模型是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框架,具有很好的解释力,符合“最小努力认知原则”,当个体的动机和认知水平较低时,进行采用边缘路径进行启发式的加工,当动机和认知水平较高时,采用中心路径进行系统加工。这两种加工方式以互动的方式共同影响态度的改变。研究表明,通过中心路径的说服比通过边缘路径的说服效果更持久,也更能影响行为。
三、说服视域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说服者的影响力有待提升。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队伍,与学生接触机会多,容易建立亲密的联系,但专业性有待提升。首先,辅导员平均年龄低于全校教职工年龄,甚至大部分辅导员与学生年龄相仿,不容易产生权威感。其次,大部分辅导员没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或者显著的成功经验,不容易产生专业感。其次,辅导员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与学生接触时多因为事务性工作,与学生深入交流的机会不多,谈话技巧仍然有待磨炼和提高。
2.说服渠道窄化,面临最大竞争。从说服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说服渠道有:一对一谈心谈话、班会、课堂、讲座、学生活动。一对一谈心谈话效果较好,但耗时长,覆盖面窄,对辅导员的谈话技巧和个人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班会、课堂、讲座等学生参与度不高,容易陷入被动。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感强,但说服的针对性不强,缺少必要的引导。
从大学生的时间分配来看,50%以上的时间被学业占据,除去学习之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游戏娱乐和交际活动,真正参加学生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小。“95后”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大量的时间用于互联网,使得传统的说服渠道不断窄化,参与人数和参与程度降低。
3.内容教条化,容易引起态度免疫。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内容虽然时常更新,但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教条化。一是老生常谈,反复论证一些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二是避免出错,在一些社会现象和敏感时事上不敢发声,缺少解释。学生在面临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时,常常持回避的态度,从而丧失了对于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机会。在一些社会问题上,容易受到激进言论或者不正当言论的影响,对课堂學到的内容不信任,甚至可能强化其直接经验所形成的相反态度,出现态度免疫效应。
4.缺少针对性,没有产生互动。老师所传递的信息没有进行学生的认知通道,态度的转变自然也无从谈起。在一些学生活动中,只有组织者积极工作,而参加的同学缺少积极性,甚至一些活动为了积攒人气,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参加,这种没有参与感的学生活动自然也不能构成说服的条件。
5.被动说服教育时效性差,自我经验缺乏引导。当前的教育模式中,体验式的教育方式相对缺乏。大量的学生活动都是学生自发组织,或者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组织,缺少科学和专业的设计,组织者很难控制实践的效果。学生参加活动后的态度转变通常来自自我顿悟,而非活动设计者的主动引导。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效果的对策
1.提升说服者的可信度。辅导员队伍富有活力,与学生关系紧密,还应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理论和专业化水平,学校应该为辅导员老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展示机会,提升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再者,可以引进其他可信度高的说服者。一方面,邀请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社会名人、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与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学长学姐及青年教师分享经验,获得更好的说服效果。endprint
2.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曝光程度。要提升说服效果,应该提高说服内容的曝光程度。对于重点问题,反复强调,通过讲话、新闻报道、海报横幅、新媒体等方式增加说服信息的曝光量,尤其应该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正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生活交友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教育平台面临最大竞争。一方面,应加强网络舆论的管理,对于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甚至违法的言论进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应该努力创作出更符合时代特征、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的网络作品,用学生的语言,讲好老师的故事。
3.提高事件卷入度。从校园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事件卷入程度。通过消极描述唤起被说服者的损失厌恶。严格处理违反学生管理规定的学生,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降级或退学处理,并用此规定警示学习态度不端的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归属感。比如开展寝室风采大赛、十佳社团评比、优秀班级创建等活动,让学生高度卷入事件本身,提高说服效果。
4.建立态度一致的社会网络。学生工作者应该致力于建设一致态度的社会网络,让优良的学风、积极的氛围为成为校园的主流。注重寝室文化建设、班级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用优良的班风、寝室风气带动同学。加强对于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支持。协同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共同帮助和教育學生。
5.注重经验升华。在开展志愿服务类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宗旨。在开展参观实习类活动的时候,要引入专业的讲解人员,把参观内容升华总结,与自我学习和提升产生联系。在开展素质拓展类活动的时候,要把团队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内化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活动不走形式,也不只看场面,评价一个活动的好坏要取决于参与者的收获。
6.加强行为管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态度经常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也就是说人们常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同样,态度的改变也不一定能产生行为的改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关注态度的改变,也同样关注行为的改变,这两者相辅相成,但并不一致。在学生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行为的管理是工作基础,加强行为的约束,让大学生们养成规范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向阳,等.说服效应的理论模型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心理学进展,2012,20(5).
[2]唐映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态度免疫效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
Abstract: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rocess by persuading to make the students produce a change in attitudes,social psychologists study the conditions and mechanism of persuasion,how to better persuade or convince boycot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uas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al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 words:persuasion;change of attitud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