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文化教育热的冷思考

2018-01-18 19:32韦伟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韦伟

摘要:目前,校内校外传统文化教育蔚然成风,但由于认识的偏差,操作的急功近利,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基于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寻找它在当今社会的崭新价值和正确定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再生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31-02

近几年来,传统文化教育蔚然成风,但正如王宁先生所说的那样:“传统文化一经有关方面的提倡,便会形成比自发产生的热潮更热的势头。历来的教训是:一热,便会失去冷静,往往就有变味儿的危险。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教育者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我们必须承认,现实已不幸被王宁先生言中,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于追求形式。前不久某中学初三年级组织现场为父母洗脚活动,洗脚这样一件很私人的事被搬到大庭广众下进行,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相悖的。我们还经常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学校组织学生穿着汉服祭孔拜圣、演礼作乐。不能否认,这些活动确实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固然给了教育者极大的选择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可以自由。如果注意不到这一点,传统文化教育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陷入庸俗化的泥淖中。

第二,教育内容不当。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教师常常存在“凭感觉”“任好恶”“听人说”的情况,甚至还有哗众取宠的嫌疑。这些内容一经确定就“全面铺开”,闹出了不少囫囵吞枣、食古不化,甚至拿糟粕当精华的笑话。

比如不少学校选择把《弟子规》《三字经》等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者没有看到,这些东西多是古代成人社会的经验、规则的总结和固化,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局限性,有许多内容对现代社会来说早已过世和僵化。即使不考虑内容的价值与活力,这些读物的目的就是让儿童从小就符合成人世界的要求,做“钩头耸肩”“低眉顺目”的“好孩子”。这跟当今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潮流,让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正确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过于追求积累。不少学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过分追求知识的积累和见闻的增广。他们组织学生“朝背四书,暮读五经”,今天参观,明天走访,看起来背了不少书,去了不少地方,说到什么似乎都知道一些,实际上却是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什么也没有学到。

传统文化教育当然要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当然要一定量的知识作为支撑,但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承文化传统,涵养人文精神,因此过于追求积累知识的教育是低层次的、让儿童厌烦的教育。真正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从重知识积累向重精神内涵的传递转变,这样做才符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和目的。

对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实际上是在寻找它在当今社会的崭新价值和正确定位。笔者以为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边无际,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国学一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马一浮先生则说国学“即依‘固有学术为解,所含之义亦觉广泛笼统,使人闻知,不知所指为何种学术。”像钱穆、马一浮这样的大师说起传统文化都不敢下决断,但我们有的老师在选择传统教育文化内容时却缺乏这种谨慎。比如儒家文化虽然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但简单地认为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却不一定准确。杜维明先生曾说:“不能武断地把儒家传统等同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即使我们愿意同情地去理解徐复观先生遗嘱里所谓‘孔孟思想为中华文化命脉所寄的哲学含义,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远较儒家传统来得丰富。” 所以面对博大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披沙拣金,博观约取。我们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也不能因为我们的认识不足而阉割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二、要紧扣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活力的部分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史家、哲学史家庞朴先生曾说:“传统不简简单单是个遗产,而是遗产又投入了再生产了。”可以投入“再生產”的传统文化一定是在当下有价值的,有活力的。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方式,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当今仍有独特的价值。而“忠君孝悌”“贵义贱利”等思想,虽然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于当今社会已经不再合适,所以不应成为“再生产”的内容。

三、以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感受传统、理解传统为重点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一定量的知识做基础,但更需要的是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感受传统、理解传统。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袁济喜博士说:“中华文化是道器合一,核心人格论与价值论,即培养人才首先是做人的根本价值,然后延及到知识系统,而我们现在是‘西体中用,即采用西方教育的知识论与工具论来对待中华文化,其结果必然是‘得其形而遗其神。”所以传统文化教育比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感受传统、理解传统。

以参观南京夫子庙为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夫子庙建筑群的整体状况、历史变迁,以及每一个建筑的具体功能——凡此种种都是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所蕴含的宇宙观、自然观和审美标准并深入思考这些观念的价值与现实意义,这就能自然而然地、兴味盎然地把学生引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入了“再生产”的过程。

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正本清源”,走出误区,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责任编辑:谢传兵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has become common practice on or off campus. However, due to the bias of cognition and the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in oper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has serious deviation.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we should pursue its new value and correct positioning in the socie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value; reproduc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给”的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