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昌龙+吴帆+袁率+甘小燕
摘要:随着国家就业体制和政策的改革,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问题成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关键点。本研究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切入视角,通过对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讨论,得出如下结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相应就业政策的利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去向;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多利用社会资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应着重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规则;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3-0050-05
1 引言
毕业生就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就业率的高低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指标。在就业环境日趋激烈的大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竞争力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就业情况远不及预期估计的那样乐观。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查,试图明确国家政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培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关系网络等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毕业生对相关就业政策的利用状况,这对于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2 文献回顾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研究的焦点,其影响因素也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就这些影响因素概括而言,可分为高职院校自身因素,用人单位和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三个方面。
2.1 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培养的缺失
黄映琴(2007)较早的提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因素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机制;王世斌(2008)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对毕业生就业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准备和心理准备上不足,就业指导欠缺;陈然等(2010)也从高职院校视角出发,由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就业信息、各类荣誉、社会关系、资格证书、工作经验、个人素质,所学专业7个主要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类因素的权重值,得出应从高职院校自身角度采取措施培养有发展能力的毕业生。
2.2 用人单位标准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蔡瑞林等(2013)采用层次分析法论证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受用人单位影响较多,其次是个人、家庭,影响较小的是学校和社会因素;孙建等(2012)通过对安徽省七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个别访谈发现,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尤其在工资薪金,工作环境和压力,发展前景上尤为突出。
2.3 多重因素影响
贾云秀等(2012)以石家庄高职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从就业意向、择业计划和就业信息获取途径3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李欣晏(2014)通过对江西省高职生就业困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社会、高职院校、高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4个方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陈希(2015)基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现状,从社会、高校及个人3个角度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提出应协调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就业困境;凌璐(2013)也从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体3个维度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之间相互学习经验,转变教育理念等相应措施;张静华(2009)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职院校的390 名高职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各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宋克俭(2011)就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所存在的就业问题,认为存在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4个方面影响毕业生就业,对应相应影响因素采取相关措施。
综上所述,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这些研究关注的内容不外乎以下3点:①总结高职院校在能力培养、就业培训两方面的缺失;②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待维度;③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尤其是社会资本状况。现有研究已经意识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至少是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的一些研究还触及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差异性:即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尤为重要。
这些观点为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思考路径,但缺陷也同样明显。大多数研究只单独考察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各级就业政策和社会资源的作用,但并未深入探讨毕业生如何利用上述政策、社会资源求职,对政策与社会资源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也没有展开讨论。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规则和资源的关系很好地为这一研究提供一个方向。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利用到现有的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同时规则的使用即解释性规则和规范性规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笔者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调查问卷和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利用结构化理论中资源和规则的关系,研究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从而提出有效措施改善毕业生就业问题。
3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6年7月到8月对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届毕业生开展的就业调查。调查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在排除继续深造和未就业的毕业生的前提下,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样本。调查发出总问卷数共计269份,成功回收2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19%。使用spss19.0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所涉及的毕业生中,男性毕业生115人(占有效样本量的46.4%),女性毕业生133人(占有效样本量的53.6%),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其中最早毕业于2007年,最迟的2016年初夏刚刚离开学校,其时段横跨11年,以2015年毕业生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平均工作时间1.54年,其中工作时间最长达到了9年。endprint
这些毕业生来自室内设计、林业技术、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二十多个专业,现广泛分布于重庆、武汉、上海、十堰、宜昌、鞍山、兰州、深圳、黄石等城市。从工作单位的性质来看,他们绝大部分集中在民营企业工作(占有效样本量的67.1%),有少量分布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分别占有效样本量的7.6%和4.0%),还有极少数在国家行政机关、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学校(分别占有效样本量的0.8%,0.4%和0.4%)。可以认为,本次调查所涉及的毕业生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4 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资源和规则的使用状况
这一部分里,主要是要测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资源”和“规则”的使用及相互转换的状况。这其中,“资源”涉及的主要变量有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用来测量资源的使用状况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规则”涉及的主要变量有制度规范和政策,用来测量规则的应用程度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笔者希望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到底有哪些因素会阻碍/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4.1 资源的利用
4.1.1 配置性资源
配置性资源指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所掌握的对物质资料的转换能力。在配置性资源因素的考察上,建立的指标主要包括“是否是党员”、“专业对口程度”以及“胜任岗位程度”3个方面。“党员”身份用来测量毕业生的自身资源对求职的影响,“专业对口程度”与“胜任岗位程度”用来衡量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入职之后的表现状况,这也是大多数研究用来预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指标。笔者将这3个变量与通常用来衡量就业质量的2个变量“月收入”与“是否升职”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是否党员与每月收入以及近三年升职情况的卡方的概率P值分别为0.248和0.163(均大于0.05),可以认为党员身份与近三年有无升职以及每月收入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从对专业对口程度与每月收入以及近三年升职情况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中可以看出,当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前者的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为0.721,即是说专业对口程度与每月收入的相关性不显著;后者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128,且对应概率P值为0.046,两者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性。另一方面,胜任岗位程度与每月收入、升职情况二者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则相反。胜任岗位程度与每月收入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197,概率P值为0.02,可见两者间存在弱的正相关性;胜任岗位程度与升职情况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为0.513,两总体的相关性不显著。
可见,当专业与就业岗位越对口,毕业生越有可能在任职单位获得晋升。胜任岗位的程度会对毕业生们每月的收入产生微弱的正面影响,他们越能够适应岗位的要求,越有可能获得较丰厚的待遇,但尽管如此,勝任岗位的程度并不能帮助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升职机会。
表1、2的结论证明了专业对口仍然是获得升职的关键因素,而在岗位上的表现(胜任岗位程度)却是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也即是说,想要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专业对口和入职后的表现非常重要。
那么,用人单位有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什么要求呢?
从表3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上不高,仅有27.9%的用人单位注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恰好与表2当中的结论形成对比。想要升职,专业要对口;想要加薪,入职后表现更重要。然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很低。
出现这种悖论的理由在于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时未能把握好用人单位的意见,仅从专业性出发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导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产生误区。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方向的选择应多加吸取用人单位意见,培养适应性毕业生。
4.1.2 权威性资源
权威性资源指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掌控资源的能力。为了获取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利用权威性资源的情况,本研究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毕业生获得工作的途径,二是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社会支持网络。考虑到社会因素对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毕业生的不同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处在频繁流动的毕业生,本研究分别对他们获得第一份工作与目前工作(非第一份工作)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以求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从表4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各种招聘会与亲朋介绍是应届毕业生们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方式,二者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33.7%和31.8%,其次是学校的推荐分配,占总人数的12.6%。进入社会后,毕业生求职的途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亲朋帮忙联系的比例共占43.7%,成为他们更换工作的主要途径,其中除了父母亲戚和同学朋友的介绍以外,也有少数人通过同事来联系新单位,通过招聘会获得工作的比例降低到21.9%。可见社会网络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他们步入社会的时间渐长,社会网络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既然社会网络对毕业生就业过程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那么社会网络中的哪一部分在其中起着最主要的支持作用呢?他们毕业前后的社会支持网络是否有所不同?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过程遇到困难时求助的对象的考察,笔者了解到,有26.3%和21.4%的人在毕业前主要求助于朋友和父母,求助于同学、老师和亲戚的人分别占14.9%、13.9%和12.1%,极少数毕业生会选择寻求同事的帮助。毕业之后,朋友依然在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仍有21.8%的人将朋友视为主要的就业求助对象,但此时父母的支持作用已经大幅下降,从之前的21.4%下降到9.3%,求助于同学和老师的的情况也有所减少,同时,向同事求助的情况则大幅提高,同事成为他们就业过程遇到困难的主要求助对象(表5)。随着毕业生们社会网络的扩展,业缘关系逐渐替代血缘纽带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所起到的支持作用,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以及在他们遭受求职挫折时提供情感支持。endprint
4.2 规则的利用
考虑到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强调的规则既涉及价值观的层面,也涉及到法律政策的层面,本研究所考察的就业影响因素同样包括这两个方面,在价值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职业道德,在法律政策层面则主要表现为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基于此,讨论这两种不同的规则在毕业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它们是否对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产生影响。
4.2.1 职业道德
当被问及学校是否曾进行过职业道德的宣讲或者培训,有68.9%的毕业生的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回答没有的毕业生仅占7.4%,其余的毕业生则表示对此不是很清楚。此外,对于学校举办的职业道德宣讲培训,有13.3%和45.9%的毕业生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另有11%和2.9%的人表示比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剩余的7%毕业生认为对此无所谓。可见大多数毕业生对学校的职业道德培训的内容和效果持肯定评价,较少数毕业生对其不甚满意或漠不关心。
尽管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对在校职业道德培训的主观评价总体良好,但同时也有必要深入考察这些培训是否能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产生实际影响。由于职业道德培训并不能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毕业生的素质来间接影响他们的求职和晋升过程,本研究首先考察的是职业道德培训能否对毕业生的胜任岗位的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
从表6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在校职业道德培训开展情况与胜任岗位程度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013,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为0.840,可认为在校职业道德培训开展情况与胜任岗位程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换而言之,虽然毕业生们普遍表示对这些培训较为满意,但它们并未真正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在校职业道德培训开展情况分别与每月收入和近三年升职情况之间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也即是说在校职业道德培训开展情况与毕业生们收入和升职的相关性都不显著。
4.2.2 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
根据表7所示,毕业生们对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得益于学校定期开展的讲座和培训。其中,将近1/5的被调查毕业生都曾在学校的就业宣讲会上听说过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其次是就业扶持政策和自主创业毕业生所享受的补贴政策,约占18%,其他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则相对较低,使他们知之甚少。总体来看,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学校的普及情况并不理想,大多数政策法规在校园里的知晓率不足调查总人数的10%。
为了进一步考察这些政策法规的利用情况,本研究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是否用到就业政策进行提问,其中用到了就业创业政策的回答占45.3%,即将近半数的毕业生能通过运用这些政策法规,为自身创造更有利的就业创业条件。其中,他們用到的就业创业政策类型的频率分布如表所示。
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仍是最受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创业政策,在就业过程中曾得益于这项政策的毕业生所占比例高达36.9%。另外,尽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在校园的宣传情况并不乐观,但这项政策的实际利用率却出人意料地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量涌现的基层就业岗位以及国家为这些岗位提供的优厚补贴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这项政策在校园以外的宣传和普及。与前两项政策相比,其他政策的问津者相对较少,比例均在2%~7%之间,对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过程的影响有限(表8)。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国家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对规则的利用率较低,从而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多倾向于利用社会关系网等资源,而毕业生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受规则的制约,遵循相关政策措施的规范,使得资源和规则达到了统一。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首先,在众多类型的配置性资源中,是否具备党员身份并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那些工作能力优秀、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毕业生,更有可能获得较为丰厚的薪酬待遇,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与其他毕业生相比则更容易获得岗位晋升的机会。同时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的考察中较少关注专业知识的掌握,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就业培训中更多参考用人单位意见,使毕业生在就业中更具适应性。
其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利用到蕴含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权威性资源,随着他们步入社会的时间渐长,这些权威性资源所发挥的作用越大。同时随着进入社会后人际关系网络的扩展,业缘关系逐渐替代血缘关系所起到的支持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权威性资源。
再者,学校会定期为毕业生提供一系列关于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政策法规的宣讲会和培训,但这些宣讲培训未能在实际上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工作水平,对于一些重要政策的普及力度仍不足,学校应予以重视,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贯彻落实,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职场。
参考文献:
[1]蔡瑞林,王 彦.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45~49.
[2]陈 然,高红欣.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10(10): 62~65.
[3]陈 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解决对策[J].今日科苑,2015(11):87~89.
[4]黄映琴.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1):49~51.
[5]贾云秀,冯玉芳.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3~104.
[6]李欣晏,王 琤,李 舒.江西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4(4):96~98.endprint
[7]凌 璐.高職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指导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3(6),148.
[8]宋克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7):31~32.
[9]孙 健,卓 潇.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大学教育,2012(11):75~77.
[10]王世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青年探索,2008(11):65~68.
[11]张静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of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Hubei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Zhong Changlong1,Wu Fan2,Yuan Lü1,Gan Xianyan1
(1.Hubei Ecology Polytechnic College,Wuhan,Hubei,430200,China;
2.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Hubei,430200,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employment system and policies,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t present.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key points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Giddens structural theory.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graduates of Hubei eco-engineering college,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ing to the conclusion: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employment polic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greatly influences their employment;Graduat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se social capital more in the process of employment;The employing unit dont have too much professional skill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es,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mphasize the opinions of employers when conducting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graduat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mployment; rule; resource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