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玲+高雅
摘要:指出了拙政园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集中体现了文人造园的造园手法,对研究园林意境与造园理念的结合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拙政园中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波澜起伏的意境变化和环环相扣的景面文心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游览路径、建筑命名、额题、对联、植物配置等并结合诗情画意的诗句,浅析了拙政园景面文心的造园理法。
关键词:拙政园;景面文心;理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3-0097-04
1.引言
中国园林是古老的,也是一个立体的艺术文化载体。它记录时间的变迁,文化的更迭。人的感情是园林的灵魂,园林正是“为精神创造的第二自然”[1]。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艺术紧密相连,通过风景来表达其包含的艺术状态,使情感和场景结合,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意境,故而中国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2]。中国古典园林能够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最具标志性的特点就是以诗文造园。造园最重要的是“主题”,是造园者通过建筑、花木等要素来完成自己的整体创作,进而来表达自己的主要思想。文人写意园是一个三维的景观,想要真正了解造园者想要表达什么,也就是“文心”,就要让园林立体化、心灵化。使园林立体化,主要方式是通过楹联或匾额使园林渗透着诗意和文学,这使得有限的建筑、景观、鲜花和树木具有了很强的一个特定的诗意,更赋予了园林人格和灵魂。
2 研究背景
拙政园园主为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世籍苏州,博学能文,弱冠(弘治六年1493)进士,曾任御史。由于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的性格,所以在朝野中仕途不顺。受东厂诬陷和迫害,屡次遭贬。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开始筹建拙政园,正德五年(1510),王献臣告退回乡,远离街市、面向水竹、筑轩于草莽之中,贏取自然的胜境,建园以供生活与游赏之用。拙政园的建造时间约为1509~1530年,處于正德年间的后期与嘉靖年间的前期,是园林建造由朴实转向奢华过渡的发展阶段[4]。“拙政归园田”园名的“拙政”二字取自于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建筑物系数错落,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
造园如作诗文,必然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3]。在大型园林中,景观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的流动空间,表现了诗一般的严谨、精炼的章法。中国园林在宋代以后都有一个典型的特点,那就是都有灵魂,也就是“文心”。“主人无俗态,筑圃见文心”。园主人在造园过程中,融入他的思想与情感,无论是园林整体的立意构思还是各个园林要素细部的设计等方面都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以文点景,景面文心,文因景传,景因文显”的效果[5]。
3 拙政园景面文心理法分析
拙政园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部分,空间尺度最为典型,空间序列最为丰富,意境营造最为深远,因此为此部分主要研究范围(图1)。
3.1 起:曲径通幽
入园按照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设计,大门设在东西两住宅区的中间夹弄,进门一小院内有文徵明手植紫藤,经过火巷一直通到花园的门即腰门。在腰门处视线焦点的地方都有花台、都有景。几块石头、几根紫竹、临风摇动、很是活动。
入门即入园,见有一座黄石假山当门而立,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好像一道屏障将园中美景遮住。腰门进去有东西两个方向,东边额题“左通”,西边额题“右达”,这是根据主人的方向定的[6]。“通达”即两条路,第三条路是西边的廊,第四条路为廊和黄石假山之间,第五条路穿洞而过,第六条路翻假山而过,以此达到“日涉成趣”的目的。
出假山,有小池,绕池走到远香堂,豁然开朗。远香堂为中部的主体建筑物,周围环境开阔,堂面阔三间,落地长窗,在堂内可观四面之景如同长幅画卷(图2)。夏天荷花满池,清香远溢,取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意,遂提名“远香堂”。昔日,文人在此诗酒酬唱,眼前是一幅东西展开的“平远山水”画,三座小岛点缀其中,此为“一池三山”的仙境布局。荷花亦是主人“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象征。
从入园至远香堂,犹如平仄变化的格律诗,层层发展,引人入胜,直到远香堂达到了一个高潮。
3.2 承:深远幽回
走出四面开敞通透的远香堂,堂西侧紧挨着倚玉轩,“倚楹碧玉万竿长,更割昆山片玉苍”,小轩东邻远香堂,西与石舫隔河相望,北侧临水,南有曲廊通往小沧浪水院。在此可以感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奥妙[7]。花光四照,水石俱香,犹如处在“听香深处”,在此焚香小坐,足以催发诗思。
过曲廊折西,到达一个曲折变化的水院,在这个半开敞的小空间,美丽如虹的廊桥“小飞虹”横跨水上,巧妙的分割了水面,南为小沧浪,西为得真亭(图3)。“偶傍沧浪构小亭,依然绿水绕虚楹。岂无风月供垂钓,亦有儿童唱濯缨。满地江湖聊寄兴,百年鱼鸟已忘情。舜钦已矣杜陵远,一段幽踪谁与争?”可以看出这里是一个闲适幽静之雅地。自小沧浪凭栏北眺,在这段纵深约七八十米的水尾上,透过亭、廊、桥三个层次可以看到最北端见山楼,益显景观之深远、层次之丰富、意境之悠长。
过得真亭来到三面临水的香洲,“香飘杜若洲”,用楚辞香草比喻君子之美德,舱内悬匾额“烟波画船”,令人想起“朝飞暮卷,云霞翠叶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美妙。人们从八角门到露台,回望“香洲”,宛如画舫正徐徐行驶在烟雨茫茫、波浪翻卷的宽阔水面上(图4)。endprint
其西是清净的小庭院“玉兰堂”,院内主植玉兰花,配以修竹湖石。“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风韵动人。玉兰花形状像毛笔,所以又名“笔花”,传说这里是文徵明作画的地方。
过玉兰堂往北即位于水池最西端的半亭“别有洞天”(图5)。“别有洞天”为界门,洞天本为道家所称的仙境,群仙所居。它与水池最东端的小亭“梧竹幽居”遥相呼应成对景,形成了主景区的东西向的次轴线。
进而步上“柳阴路曲”(图6),“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漫步在蜿蜒空廊中,赏四时之景,乐一时之情。
行至见山楼,此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靠着假山(图7)。“悠然可见远山之楼”,楼额启示游人此楼可远借外景。平远之景冲融而飘飘渺渺,晴天远眺,可领略“山色有无中”的意境,雨天可观“远峰带云没,流烟乱雨飘”的空濛景象,风景极佳。额因取意于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又透露出洒然适的闲逸诗意:尘喧不染,闲来无事,心境一片悠然,浑然地眺望着远山,趣闲而思远。“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在此,足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8]。
从远香堂至见山楼,如文章之承接,又似一部单独的章回小说,波澜起伏,一时沉静悠远,一时开敞舒朗。如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有波谷,亦如人生起起伏伏。
3.3 转:净深转明
出“见山楼”东侧,过一座三曲桥,来到北部后山花径,这里芦苇摇曳,溪水潺潺,如此沉静深远的封闭小空间,颇具水乡特色。
行至东北角,有一“绿漪亭”,“戢鳞隐繁藻,颁首承渌漪”,点出了此地的风光特色:亭南池水清清,绿波粼粼,水藻浮在水面,游鱼穿梭在水藻绿波之间,亭北翠竹丛丛,亭边芦苇摇曳。清水、绿萍、翠竹、碧桃、芦苇,满目绿色泛碧漪,别有一番江南乡村风光。
绕过溪水向南,至“梧竹幽居亭”,造型轻灵独特,方亭四出辟拱,方中套圆,天地合一,好似亭中套亭,四望皆景。此四面均为月洞门,亦为框景收四面之景。亭北种有慈孝竹、梧桐、楓树,竹子高标,梧桐韵雅。正有“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之意境享受(图8)。
渡桥西行,水池浩渺,中有三座小岛,中间雪香云蔚亭在野水回环的小岛西北角土山上,野趣盎然。亭处“山花野鸟之间”,“蝉噪林俞静,鸟鸣山更幽”。东北角土山上的“待霜亭”,种植了苏州太湖洞庭山的“贡橘”,呈现出“洞庭须待满林霜”。“荷风四面亭”位于西北角的水池之中,亭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描绘了四季之景(图9)。此岛山景色意在摹拟太湖诸岛之缩影,极富苏州郊外的江南水乡气氛,为全园之景最胜处。于“雪香云蔚亭”,此为一高视点,居高临下,中园景色一览无余(图10)。
从山上下来,过“荷风四面亭”,渡石桥,又回到“远香堂”犹如看过钱塘江大潮,由悠远野趣至辽阔开明,从慢慢蓄势至壮阔开明,仿佛有酣畅淋漓之感,回到“远香堂”心境又归于平淡。
3.4 合:余音绕梁
入“远香堂”东侧圆洞门,便是几处封闭式的园中之园。“晚翠”月洞门中有枇杷小园,园西波形墙下有十几棵枇杷树,枇杷是吉祥果。
“玲珑馆”坐东朝西,小园北侧有寿星竹“日光穿竹翠玲珑”,馆内南朝窗格、园内铺地都为冰纹图案,比喻人格的冰清玉洁,“清如玉壶冰”遂横额“玉壶冰”(图11)。“林阴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修竹古时”,“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莳花种竹,风流继文画吴诗”,大有兰亭修褉的遗意风范,令人心驰神往。小院南为“嘉实亭”,亭中集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点睛一笔,情韵犹佳(图12)。
嘉实亭折东,为听雨轩小园,轩前有一潭绿水、几棵睡莲,轩后环以翠竹芭蕉。“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得诗书落叶,煮茗汲寒池”(图13)。
循廊北行至“海棠春坞”,这是一个由花墙分割成的封闭式庭院书房,院内虽然只有两株垂丝海棠,但满院是海棠花地纹,仿佛站在海棠花丛中一样(图14)。
游完这几处封闭式的小院空间,极其富有抒情色彩。犹如小说之尾声,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在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之后归于平淡,如饭后一抹香茗、一段轻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5 小结:以文点景,景面文心
此为拙政园中园之景,其间高潮迭起,其间意境、节奏如诗画般美不胜收,如诗乐般平仄错落。陈从周先生称其风格如姜白石之词,清空骚雅,如闲云野鹤,来去无踪。意在手先、以园示志、景面文心。“文章是桌面上的山水,山水是地面上的文章”,按照文学章法起、承、转、合来布局。园中有园是“各景”,各景是章回小说的园林化。立意、问名、额题、楹联、木刻、砖刻、摩崖石刻都是表达文意的。造园因素不能用言传表达,而这些文意的依托则成为设计者受园主委托表达的心声,也是设计者与游览者交流的平台,也是中国园林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借以自立于世界园林民族之林。
4 结语
由于笔者学识有限,期望能够通过这次拙政园的学习,对拙政园有一个新的了解和认识。景面文心的造园理法是中国古典文人造园的一大特色,期望通过这次对拙政园的浅析,更好的感受到园林意境营造的魅力,从中学习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使景观更具文化内涵和深意。
参考文献:
[1]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4]邵 忠.江南名园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M].3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曹林娣.姑苏园林,凝固的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曹林娣.静读园林[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