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思想高地 培育现代公民

2018-01-18 17:36陈欣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定位高中政治

陈欣

摘要:应试教育导向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出现了诸多异化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为此,必须对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定位,坚持“坚守思想高地,培育现代公民”的总体价值取向,以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整合教材、生活与时政”“巧灌输,重体验,求实效”“诲人而不毁人”“关注发展,重视过程,走向开放”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具体价值取向,推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意识形态;现代公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A-0050-04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背、默、讲、练、评”一着不让,知识本位、应试导向明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任何教学行为,从根本上说,均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认识和把握。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呈现的异化现象,折射出“对课程性质把握不准,重学科性、轻德育性,把知识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单向强制的灌输方法,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试的评价方式”[1]等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而要纠正这些偏差,就必须引导教师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定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定位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总体定位,以统领整个高中阶段的政治课教学工作。此外,还要在总体定位的指引下,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各要素的价值取向作出具体定位,以规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总体定位是灵魂,决定着具体定位,并通过具体定位来体现和落实;具体定位服从和服务于总体定位,并影响着总体定位的达成。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总体定位

任何国家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都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国家为了让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得到公众的接受和支持,主要通过学校,显性或隐性地传播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以保障自己的价值取向在整个社会中得到巩固和加强。[2]我国高中政治学科主要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培养的任务,其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总体定位,必须忠实于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会丧失政治学科特有的思想性。广大政治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立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路線、方针、政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是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需要先明白育什么样的人。[3]因此,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总体定位,必须明确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取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提出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014年11月,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正式启动。此轮修订,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在原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调整,目前拟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4]概而言之,作为公民培育的目标,对应思想政治素养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5]这就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总体定位可以明确表述为:坚守思想高地,培育现代公民。这是高中各年级政治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检验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高标准。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具体定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要素很多,本文重点选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五个要素,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定位。

1.教学目标定位: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在表述顺序上,依次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很容易给教师一种错觉:知识目标是首要目标。此外,学校日常的政治学科考试命题偏重知识,基础知识教学抓的好的教师,教学成绩往往名列前茅,这也会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教学目标窄化为知识目标,对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甚少甚至不予关注,使得政治课“不像政治课”,丧失其应有的活力和价值。

强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不是要简单地把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表述顺序倒过来,而是要引导政治教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统领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以《政治生活》“有序的政治参与”教学为例,可把“认同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无序的政治参与带来的危害,从而在思想上认同有序的政治参与。继而让学生结合案例探究“怎样才能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参与政治生活的实际本领”的能力目标,“掌握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的知识目标就会有效地达成。反之,把“掌握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这一知识目标作为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继而通过背诵、默写检验学生能否记住“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学生就难以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无法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更谈不上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了。

2.教学内容定位:整合教材、生活与时政

高中政治教材是师生共同使用的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工具。因此,确定教学内容必须基于教材。然而,一些教师受“教教材”的旧教材观影响,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视教材为唯一资源,整节课都围绕教材展开,对文本层层解读、有序呈现,并通过现场训练、背诵默写等方式加以巩固掌握,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endprint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教材内容也要有所取舍,将生活素材纳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题时,考虑到教材中的案例有点陈旧且离学生的生活有点远,笔者以自己到黄山旅游时在山上买了一瓶15元的可乐(山下通常卖3元)为例,先让学生探究山上可乐价格昂贵的原因。学生都能分析出山上可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但分析还不够深入。这时笔者介绍了自己在下山途中,遇到挑着可乐等货物上山的工人师傅并和他们攀谈,了解到他们从早上8:00开始上山,一直到下午4:00才能把货物挑到山上。这时候再问学生们为什么山上的可乐价格昂贵,学生的回答就深刻多了。他们不仅对造成山上可乐供不应求的原因有了深刻的理解,还对因运输成本增加造成价格相应提高(价值决定价格)这一道理有了直观的感受。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要求。尽管这些年教材改版的频率较高,但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及时把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纳入教学内容,则很容易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国当地时间2017年5月7日20时(北京时间8日凌晨2时),39岁的马克龙以超过64%的得票率赢得大选。刚好5月8日下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学习到“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制”,笔者及时下载并在课上播放了央视国际频道“马克龙当选法国新总统”的新闻综合报道,对法国总统的产生方式和职能地位、法国的“左右共治”现象及成因、法国的多党制及其弊端等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教学方法定位:巧灌输,重体验,求实效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了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6]当前,要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方法不动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将“灌输”理解为“单向灌输”“强制灌输”,教师牢固掌握着话语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甚至对老师宣讲的理论持怀疑态度等问题[7],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人甚至据此认为灌输教育已经过时,必须将其彻底抛弃。

从西方道德教育来看,无论是在黑暗的中世纪,还是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灌输教育一直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8]20世纪初期,西方出现了彻底否定灌输的道德教育思潮并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然而却带来了极端利己主义盛行、学生道德素质急剧下降等问题,迫使西方各国重新确立灌输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显然,尽管高中政治灌输教育出现了种种问题,但并不能据此否定灌输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意义及时代功能。为此,必须实现灌输方法的时代性和人性化,坚持渗透式灌输、柔性灌输、对话式灌输等方法。[9]

以《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为例。这一框题意在对学生灌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的思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先是给学生播放视频“网络直播乱象:诱骗打赏 未成年人深受其害”(央视网2017年4月17日),并提供了“网络直播的乱象有哪些类型”“网络直播乱象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为什么会深受其害”“怎样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伤害”等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感同身受网络直播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伤害。随着讨论的深入,“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所接受。

4.教学实施定位:诲人而不毁人

高中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一个诲人不倦的过程。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有教育良知、道德底线、家国情怀,自觉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做到诲人而不毁人。

拿高三政治课堂教学来说,很多人会辩解,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哪些时间去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看似误解实为借口。以《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基本原则和职能”“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两个考点的复习为例,笔者没有简单地对考点进行解读并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呈现给学生《WTO: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16年6月22日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数字盘点中国入世15年的红利》(2016年12月11日央视网)、《入世15年,中国商品遭遇反倾销调查不减反增》(2017年1月25日俄罗斯《独立报》)、《中国就市场经济地位起诉美国和欧盟》(2016年12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四篇文章,组织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相应设计四个问题:①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要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出警告?②入世15年来,中国为什么能给自身以及世界的发展创造巨大红利?③美欧日为什么依然拒绝承认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④中国为什么要在世界貿易组织起诉欧盟和美国反倾销“替代国”做法?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不仅使他们对两个考点的理解加深,还使他们认同世界贸易组织存在的价值,坚信中国是世贸组织中的“正能量”,认清美国、欧盟在阻挠中国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傲慢与偏见”“狭隘与自私”,增强国家认同,明确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祖国的历史重任。

5.教学评价定位:关注发展、重视过程、走向开放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更要考查他们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10]然而,一些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以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只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等价值取向偏差,难以起到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价值取向定位关注发展、重视过程、走向开放,就是要走出选拔、甄选的评价误区,克服“参考答案至上”的思维定式,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信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将评价的侧重点转向学生学习、探究、合作、努力的过程,并对这一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使评价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比如在《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学校即将进行的学生校长助理选举活动,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自主学习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选举常识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选举方案,并选派小组代表向同学展示、论证本组选举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场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在展示、论证、评议过后,请四个小组对各自的选举方案进一步完善,并提交高一年级部领导,为他们制定本年级两名学生校长助理的选举方案提供重要参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忘我投入,与教师坚持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是分不开的。

三、结语

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科学定位,矫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广大政治教师明确肩负的历史重任,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审视、改进、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积极响应并付诸行动,一定会迎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7]庄卫军.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偏差及矫正[J].江苏教育研究,2016(11A).

[2]曹开秋,江建民.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探究——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考试,2008(4).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4][5]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6]列宁全集:第6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38.

[8]尹立军.西方道德教育灌输方法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启示[J].青年时代,2016(5).

[9]徐春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灌输方法——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研究的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

责任编辑:杨孝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定位高中政治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