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富春,张 勤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450046)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关键是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断攀升,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多途径和全方位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迫在眉睫。很多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从文献检索来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内涵研究,学者们给出的界定总体上比较相似,但在中医药国际人才内涵外延的表述上还存在差异。张咏梅[1]、蒋剑锋[2]认为中医药国际人才主要具有以下特征:①具备国际理念与国际合作意识,拥有国际背景,熟悉掌握国际惯例;②拥有精深中医药专业知识及较高专业技能;③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④能够推动和引导中医药文化、科技、产业走向世界,与世界市场接轨的专业人才;⑤能够熟练运用外语技能。王立元等[3]、尚秀葵等[4]强调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要熟悉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及世界优秀文化,应对自然、人文、社会等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涉猎,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牛素珍等[5]认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且有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
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熟练使用外国语言、熟悉国际规则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医药翻译、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复合型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域影响力的中医药人才,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际人才队伍[6]。
目前,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多途径、全方位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更好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王立元等[3]、李欣[7]认为: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首先要确立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英语学习,集聚教育资源,全面提供制度保障,强化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中医专业师资国际化建设,建立双导师运行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吸引优质生源,提升国际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这些是加快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郭先英等[8]强调,要以最新的语言学、教育学理论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发展动态和当前社会对人才模式的需求状况,创造性地构建一套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以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为目的的,并能兼顾专业发展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曹立娅[9]指出:通过开办中医药英语试点班、开设中医药外向型专业、开设英语授课的医患交流实训课程,采用不同手段对中医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认为通过加强英语教学找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这一新的切入点,为培养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做更多的工作,拓宽学生专业发展的空间,培养出更多中医药专业外向型人才,以满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左艇[10]指出: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应注重①注重中医思维的培养,通过从中医理论和中医临证思维两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认清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②加强中医文化及经典古籍的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发扬中华文化;③注重与西医学接轨,中医学要从现代科学角度展现自身的疗效,更好地让世人接受;④注重培养途径的改变,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培养途径,以国际需求为目标,培养一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杨毅等[11]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了现有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原因,分析数据得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要想走出一条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特色之路,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设置以国际化临床接诊为中心、以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为中心的课程。其次,重视并加强基础英语学习,指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研究,总结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学者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宏观方面包括:国际化意识缺乏,国际化机制尚未完善等;微观方面主要是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存在问题。谢春娥等[12]指出高水平国际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问题包括:①语言表述的差别,它是外向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瓶颈;②缺乏标准评估体系,阻碍了国际型中医药临床人才的培养;③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培养来华留学生的难点。曹立娅[9]指出:通过多年采用不同手段对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发现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薄弱,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王立元等[3]认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有:①教育体系缺乏完善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②高校课堂缺乏科学合理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教学体系;③中医药院校缺乏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优质生源吸引力。这些都制约了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郝福莲[13]认为: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问题分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问题主要是医学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存在定位偏差,医学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脱节,且教学模式陈旧,内容单一,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个性问题首先是教师情况。要培养合格的中医英语类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教师在开展好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中很关键,首先,教师必须是中医英语类复合型人才;其次是教学情况,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多是在校内课堂完成的,缺乏实践教学环节,造成学生对许多专业方面基本概念和内容理解出现困难。牛素珍等[4]、李欣[7]认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国际化意识淡薄、外语水平偏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国内学者关于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策略主要从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保障体制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张咏梅[1]认为,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需要:①制订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政策;②建立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管理运行机制及工作体制;③健全国际人才选拔及激励机制;④大力争取国内外资金支持,设立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李欣[7]提出了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建议:①加强英语学习,健全保障制度;②优化课程结构,要以国际化临床接诊为中心;③强化师资建设,建立双导师机制。杨毅等[11]、牛素珍等[4]认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措施主要是:①要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和中医现代治疗新技术知识的培养;②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改革中医药院校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加国际性课程;④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⑤加强外语教学,注重学生中医外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国际交往能力。谢建群[14]、潘淼等[15]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理念,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与中医药国际化事业接轨,提升课程体系,宽进严出,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显示度,推动中医药人才国际流动,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学者对中医药国际人才的理解存在偏差,中医药国际人才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具备中医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人才,我们应当结合当前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及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探索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内涵,明确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探索出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措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中医药国际人才,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1]张咏梅.浅谈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1047-1048.
[2]蒋剑锋.推动人才国际流动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2):201-203.
[3]王立元,万红娇,马广强.加快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2):6-10.
[4]尚秀葵,刘公望,孟向文.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医教育,2001,20(2):21-23.
[5]牛素珍,阎聚峰,孙士江.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初探[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3):44-46.
[6]刘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3):189.
[7]李欣.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1):65-67.
[8]郭先英,孙俊芳.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海外英语,2013(3):4-6.
[9]曹立娅.高等中医药院校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医教育,2010,29(1):22-24.
[10]左艇.面向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11-13.
[11]杨毅,曹立娅,张飙.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5-7,13.
[12]谢春娥,赵翠芳,张小会,等.从“生物—中医”双学位模式谈国际型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7):701-703.
[13]郝福莲.中医外向型人才培养探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113-115,120.
[14]谢建群,严世芸,施建蓉,等.走教育国际化之路造就面向未来的卓越中医药人才[J].中医教育,2013,32(6):1-3.
[15]潘淼,李雪梅,应森林.加快中医药国际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光明中医,2016,31(17):2588-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