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臣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以往没有肝炎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 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1,2]。在治疗药物性肝炎中临床多使用甘草酸二铵治疗, 但效果不尽满意[3]。为了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疗效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79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 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79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 男2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49.9±12.4)岁;损害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结核药物、抗菌药物等;对照组, 男19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0.1±13.7)岁;损害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结核药物、抗菌药物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性肝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商品名:甘利欣,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40190)150 mg, 加入 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 q.d.,i.v.gtt.。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942)150 mg, 加入 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 q.d., i.v.gtt.。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4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清指标(ALT、AST、TBIL、γ-GT 、ALP)。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4], 分为有效和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38例、无效2例, 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25例、无效14例, 有效率为64.1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γ-GT 、ALP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LT为(364.3±62.5)U/L、AST为(332.9±56.4)U/L、TBIL 为 (64.7±11.2)μmol/L、γ-GT 为 (422.6±72.3)U/L、ALP为(221.4±43.7)U/L, 治疗后ALT为(64.7±12.3)U/L、AST为(63.3±17.2)U/L、TBIL为(15.4±2.3)μmol/L、γ-GT为(78.5±9.3)U/L、ALP为(74.3±11.7)U/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ALT为(365.1±66.2)U/L、AST为 (331.6±52.9)U/L、TBIL为 (65.3±13.4)μmol/L、γ-GT为(424.6±74.6)U/L、ALP为(222.9±39.8)U/L,治疗后ALT为(104.3±21.2)U/L、AST为(113.6±13.2)U/L、TBIL为(30.4±5.7)μmol/L、γ-GT为(115.3±19.2)U/L、ALP为(117.2±15.7)U/L。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γ-GT、ALP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γ-GT、AL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性肝炎疾病在治疗期间使用的药物种类相对较多,但临床疗效不尽相同, 目前临床在对药物性肝炎疾病实施治疗过程中主要会选择具有一定保肝作用的药物[5]。
本研究探讨了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疗效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结果发现, 观察组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64.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LT为(364.3±62.5)U/L、AST为(332.9±56.4)U/L、TBIL为 (64.7±11.2)μmol/L、γ-GT 为(422.6±72.3)U/L、ALP 为 (221.4±43.7)U/L, 治疗后ALT为(64.7±12.3)U/L、AST为(63.3±17.2)U/L、TBIL为 (15.4±2.3)μmol/L、γ-GT为 (78.5±9.3)U/L、ALP为(74.3±11.7)U/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ALT为(365.1±66.2)U/L、AST为 (331.6±52.9)U/L、TBIL为 (65.3±13.4)μmol/L、γ-GT为(424.6±74.6)U/L、ALP为(222.9±39.8)U/L, 治疗后ALT为(104.3±21.2)U/L、AST 为 (113.6±13.2)U/L、TBIL 为 (30.4±5.7)μmol/L、γ-GT为(115.3±19.2)U/L、ALP为(117.2±15.7)U/L。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γ-GT、ALP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γ-GT 、AL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肖波[6]研究表明, 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疗效与血清学指标有着良性的影响, 患者治疗后ALT、AST、ALP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饶建国[7]表明, 运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副作用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 同时副作用较低。
综上所述, 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疗效与血清学指标有着良性的影响, 同时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并且副作用较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