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时期西方药学传入后对中药学发展的影响

2018-01-18 18:49吴立坤钟赣生
中药与临床 2018年4期
关键词:医药学中药学鸦片战争

吴立坤,钟赣生

《神农本草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中药专著,可以看出中药学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近代之前,中药学的理论系统是一支“主干”,即围绕着中药的药性、功效、炮制、临床应用等,其也是占据我国医疗的主要地位。因此,虽然期间也有外国的药物传入,但大多都被中药学消化吸收。然而,鸦片战争后,西方药学的传入,对中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整个中药学发生了重大了变化,本文通过以下内容进行简单阐释。

1 近代时期西方药学的传入情况

1.1 近代西方药学传入的客观条件及历史背景

1.1.1 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属于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清朝逐渐走向衰落时,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期,发达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积极进行侵略、寻找殖民地。鸦片战争后,通过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

1.1.2 文化背景 由于近代严峻的民族和社会危机,再加上社会经济变革,导致思想文化领域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改变。鸦片战争前后,一些进步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改革,并编写著作介绍西方的自然及科学知识,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知识来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鸦片战争后,封建官僚分化出“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西方书籍的机构,并创办报刊等等,以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提倡西方自然科学[2]。而医药学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其在近代与文化变化的过程和情形基本相一致。

1.2 近代西方药学的传入

中西药学交流的历史悠久,自汉代起至鸦片战争以前,我国与西方一直进行医药交流,由国外传入不少药物和医药知识,但由于西方医药尚处于发展初期,具体传入的药物仍为香药和珍贵药品等[3],按我国中药的理论将其归类,故其传入仅是对我国中药学的补充;且时值西方药学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对中药学影响微乎其微,但真正的冲击来源于鸦片战争之后。

1.2.1 鸦片战争以后西药的传入情况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学突飞猛进,医药研究也随之有很大的提高,西药逐渐形成以实验为基础的系统理论。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我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使得国门敞开,西方医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在我国开始传播开来。

(1)开办诊所、医院:虽然鸦片战争前已有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我国行医办院,但影响甚微。鸦片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获得了在我国开设医院的权利,外国教会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和诊所,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协和医院”[4]。这些医院在诊治疾病时必然使用西药,客观上为西药传入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大量的西药进入我国。

(2)开设洋行、药房、药厂:随着医院的建立和扩增,我国人民已开始渐渐接受西药,导致对其需求量逐渐增加,西药厂和西药房便应运而生,其中也包括一些国内开办的药厂[5]。洋行、药房及药厂的开设受到高额利润的驱使,更表明西药在我国已经逐渐被接受,导致需求量不断上升,同时促进了我国制药行业的诞生和发展,进一步加速了西药在我国传播。

(3)建立西医药院校:帝国主义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中国,将西医药理论植入人心,在中国开办了医药学校,其中包括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校,训练年轻的医药人员,使其成为传播西医药的后备力量。除了以上外国创办外,中国人也自办了西医药教育机构如京师同文馆开办的医学讲座等。可见,虽然中国在当时重医轻药,四十年培养出不足一千名药师,但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西医药的传入和西医药知识的传播[6]。

(4)翻译与出版西药书籍期刊:经过前述途径,西药已经大量传入我国,而伴随医院和学校的建立,教材和参考书的编写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外国传教士出版和翻译了很多介绍西药的书籍,且国内精通外语的学者也编译了一些药学图书,以及留学生回国后自编药学书籍,如较有影响力的《中华药典》[5,7]。

(5)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从上述内容可知,西医药知识传入后,国人由早期被动接受到后来开始主动吸收、传播,这种主动吸收国外知识的方式也包括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如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发起的洋务运动,留学生利用在国外所学的知识技术为我国的药学事业作出了贡献[6],客观上也为在我国传播西方药学知识起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几种途径,西方药学传入了我国,被我国广大民众逐渐接受,但它同时对中药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近代时期西方药学传入后对中药学发展的影响

西方药学在中国经历了被猜疑到得以肯定、被拒绝到主动吸收的过程,在中国被广泛的传播及大量的使用,从而对我国中药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新理论的探索及临床用药的变化

传统中药学受到了西方药学的严重冲击,出现了全盘否定、废医存药以及轻视和不相信中医药等观点。面对如此不利的因素和巨大的挑战,如何保卫和发展中药学,中医药界对中药理论进行新的反思和探索,并进行了如下几种改革:

2.1.1 中西汇通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医药学的大量传入,冲击了中医药学,为了寻求发展,开始尝试了解西方医药学,将中国传统医药学与之进行比较、联系,在不同程度上加以吸收、融汇,并尝试运用,即形成了颇有影响的中西汇通学派,较有影响力为张锡纯,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8],开创了一条新的中西医药汇通之路。

2.1.2改良中医药论 由于中西医汇通的见效甚微,而针对当时医界把中国医学及医界的弊端(统称为“腐败”)问题,“医学改良”论应运而生,其中主要人物的当数恽铁樵,他主张改良中医药的基本思想:立足中医药,采西医药之长,以近代医学和科学诠释、提高中医药,应以中医治疗理论为指导,遵循传统医学的特点,灵活辨证,而后整体用药施治[9]。但由于受到国内文化运动的影响,很快被其他思潮占了上风。

2.1.3 废医存药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虽然功绩是伟大的,但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包括中医药)却没有肯定只是批判,抹煞了传统文化中合理、有用的价值;并且,只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时代性差异,而忽视了民族性的区别,使得包括中医药学的传统文化遭受了极大的打击,突出代表人物是余云岫。废医存药的思想在中医药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及抗争下虽未得逞,但仍严重摧残了传统医药学[10]。

2.1.4 中医药科学化 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科学界开展了中医药科学化运动,主张对传统并不一概否定,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为陆渊雷,他在肯定了中医药有效性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认为应以西医药为参照,用近代科学手段整理和改革中医药,其他主张中药改革的医家还包括施今墨等[10]。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现在研究中医药方法与方向。

综上所述,近代西药传入我国之后,面对冲击,中医药界一直在为中药的改革与发展寻找出路,出现了不同的理论思潮,但无非体现在对待中西医药学关系上的不同而已。

2.2 中药团体的成立

近代我国的中医药学受到西方医药学的冲击后,为了保持和发展中医药,广泛的交流技能经验,从而抵制冲击,遂创立了医药团体,同时也成为中西医论争的战场之一,尤其在民国以后,医药团体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出来,其中包括国医学会、上海医务总会等[10,11]。中医药学会和团体为中医药界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反抗了“废止中医”运动,并有利于进行中西医药的研究,更旨在寻求一条改革和发展中医药学的佳径。

2.3 中药期刊的出版

期刊的出版属于近代西方传入我国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交流形式,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是1880年广州博济医局发行的嘉约翰主编的《西医新报》,随着西医期刊陆续问世,中医药界人士逐渐认识其对于传播知识的重要性,遂开始出版中医药刊物,例如《医药学报》等[10]。中医药刊物的出版发行既介绍了大量中药内容,通过学术交流探讨了中医药的发展道路,又为“废止中医案”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武器,起到了积极作用。

2.4 中药研究与学科的分化

鸦片战争后一些去欧美、日本的留学生学习了西方的医药知识,回国后用所学知识开始研究祖国的医药。

2.4.1 中药药化、药理方面的研究 留学欧美、日本的学生归国后开始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我国中药界学者对中药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颇多,如王焕文发表的论文“关于茯苓的成分”等,较有影响力是麻黄素的发现,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最先引起国际上的关注和认可的伟大事件[5],它坚定了中药现代化研究者的信念,对中药的实验研究日渐增多,开辟另一条中药研究实验道路而奠定了基础。

2.4.2中药药性、鉴别、生药、制剂及炮制的研究 近代中药研究中还包括药性、鉴别、栽培、资源调查、制剂及炮制等方面的研究,药性研究的书籍如姚澜的《本草分经》等,有些著作在还结合了西方药学的内容,如蒋玉柏《中国药物集成》等;中药鉴别见于郑肖岩的《伪药条辨》,以及药用植物学如《植物名实图考》、生药学如《祁州药志》等,还包括杨叔澄的《中国制药学》、王一仁的《饮片新参》等中药制剂和炮制学著作[5]。

2.4.3中药学科的分化 纵观中药学整个发展历史,自我国现存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时期开始,中药学研究均是在中医药大一统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单纯的药性、药效等理论及临床研究,至近代西医药学传入,提供了实验方法论后,我国开始中药药理、药化等实验研究。随着研究的日益拓宽,中药学出现分支如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如此借助科技手段进行中药实验研究的方法,意在证明中药的科学性,并期望从中药成分入手能开发出更多的新药,这种研究模式深深地影响其后至现代中药的发展。

3 小结

近代时期西方药学传入我国后,尽管开始被猜疑、被排斥,但最终还是得到了肯定和接受,且在我国医疗体系占有重要地位,给传统中医药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这种冲击也同时刺激了中医药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使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思潮,并促成了中药书刊的出版、社团的建立以及中药科学化研究,即中药界借助科技手段对中药开始了实验研究,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出现了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学科分支,从客观上而言,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学,而且这种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中药发展,现今中药学的研究仍然承袭了前述模式,进一步证明了近代西方药学的传入对我国中药学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在今后发展中药学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用合理、正确的方法来研究和发展它,弘扬我国对待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医药学一定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长盛不衰,融入世界医疗体系,造福于全人类。

猜你喜欢
医药学中药学鸦片战争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浅述葛洪及其医药学
THE DRUG WAR
中医药学名词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医药学名词(四)
深圳大鹏古城与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