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比照观察

2018-01-18 09:12赵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帕酮普罗窦性心

赵川

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房颤较为常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会出现心房颤动情况, 患者会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律会发生不规律和不整齐情况, 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进而提高致死率[1,2]。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予以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行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的效果作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 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各23例。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2∶11, 年龄最小44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58.21±6.45)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13∶10, 年龄最小43岁,最大73岁, 平均年龄(58.42±6.59)岁。所有患者中, 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合并下壁的患者有16例, 下壁合并右心室的患者有20例, 前壁的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不存在过敏和禁忌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伴有循环障碍症状的患者;伴有传导阻滞现象的患者;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的患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血钾等基础检查, 参照组患者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5108)治疗, 首次取150 mg胺碘酮溶解于2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 稀释后对患者行静脉推注, 需在10 min之内推注完毕, 之后进行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的速度应为0.5~2.0 mg/min, 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若效果不佳, 可间隔1 h追加75~150 mg, 治疗总剂量需<450 mg;同时取盐酸胺碘酮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3254]进行口服治疗, 600 mg/d, 如患者心律稳定,口服量可降至200 mg/d。实验组患者行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2214)治疗,先对患者行皮试检验, 看是否对普罗帕酮药物存在过敏现象,首次取70 mg普罗帕酮溶解于2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 需在7 min中内注射完毕,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 若无转复效果, 给予静脉滴注, 速度为0.5~1.0 mg/min, 治疗总剂量<210 mg;同时取盐酸普罗帕酮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492)进行口服治疗, 450 mg/d, 当患者心律稳定后, 口服药物的剂量减少至300 mg/d。两组患者均行2周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患者心房颤动停止, 称之为显效;患者心房颤动偶尔发作, 均可自行停止, 其血流、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称之为有效;患者心房颤动不发生改善, 称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比较 实验组中, 窦性心律维持效果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2例、10例、1例,窦性心律维持总有效率为95.65%(22/23);参照组中, 窦性心律维持效果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9例、6例、8例, 窦性心律维持总有效率为65.22%(15/23);实验组窦性心律维持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88,P=0.0092<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中, 发生心动过缓1例, 发生血压下降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3/23);参照组中, 发生血压下降5例, 发生心动过缓3例, 发生恶心呕吐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8%(10/2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1, P=0.0218<0.05)。

3 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 心律失常较为常见, 心律失常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需对患者行及时治疗[3]。患者心肌缺血情况, 会引发代谢产物出现蓄积情况, 使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导致患者机体酸碱度失调, 进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恶化, 使患者的心肌功能受损, 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一旦患者发现病情, 需及时治疗, 将治疗效果提高[5]。

普罗帕酮对Na+内流存在抑制作用, 对其Ikr具有阻滞作用, 可将患者的心室、心房传导等予以减弱, 此药物还对钙通道具有阻断作用[6]。胺碘酮可抑制多种心肌细胞膜钾通道, 对血管平滑肌具有扩张作用, 进而使冠状动脉得到扩张,使血流量增加, 进而控制心肌耗氧量[7,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窦性心律维持总有效率为95.65%(22/23),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5.22%(15/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3/23), 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3.48%(10/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采取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 对比其治疗效果, 行普罗帕酮治疗的效果较优, 良好的控制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且可使心房颤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普及。

猜你喜欢
帕酮普罗窦性心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237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药物复律回顾性分析
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液中的痕量普罗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