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
在心内科中,左心衰竭并房颤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临床心悸症状、头晕症状、胸闷是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实施有效的治疗。蔺红梅等[1]的研究显示,胺碘酮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房颤临床效果确切,其研究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房颤。结果可见胺碘酮可有效控制急性左心衰竭并房颤的患者心室率,改善预后,改善心功能。为了进一步证实胺碘酮的作用,本研究纳入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分析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每组50 例。普罗帕酮治疗组患者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4.21±7.68)岁;冠状动脉心脏病22 例,先天性心脏病4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 例,扩张性心脏病4 例;男31 例,女19 例。胺碘酮治疗组患者年龄42~77 岁,平均年龄(64.68±7.56)岁;冠状动脉心脏病21 例,先天性心脏病5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 例,扩张性心脏病4 例;男32 例,女18 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普罗帕酮治疗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房颤,1.0~1.5 mg/kg 或者50 mg的普罗帕酮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249)混合5%葡萄糖液稀释后10 min 内缓慢注射完毕,结合患者情况每10~20 分钟重复注射1 次,普罗帕酮总剂量≤210 mg,静脉注射起效后改为0.5~1.0 mg/min 普罗帕酮静脉滴注。
胺碘酮治疗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房颤。1.0~1.5 mg/kg 胺碘酮(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3)维持静脉滴注,6 h 后减至0.5~1.0 mg/min 静脉滴注。1 d 内总用量1200 mg,之后逐渐减少用量,两组均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电图复常时间、心衰纠正时间、房颤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病情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2 级,治疗后12 h 内房颤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症状改善,治疗后24 h 内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且24 h 内出现复发;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胺碘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普罗帕酮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胺碘酮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普罗帕酮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普罗帕酮治疗组治疗后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2.3 两组患者心电图复常时间、心衰纠正时间、房颤消失时间比较 胺碘酮治疗组心电图复常时间、心衰纠正时间、房颤消失时间分别为(1.16±0.23)d、(3.21±1.05)d、(12.41±1.12)h,均短于普罗帕酮治疗组的(2.21±0.21)d、(5.17±1.52)d、(24.21±2.1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普罗帕酮治疗组患者中2 例一过性血压降压,4 例过敏现象,3 例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胺碘酮治疗组中1 例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胺碘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罗帕酮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心血管疾病中,严重的左心衰竭和房颤是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起病急,预后差,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左心衰竭的一系列并发症。房颤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于严重的左心衰竭和房颤的治疗,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3]。卫文婷[4]的研究显示,胺碘酮治疗左心衰竭并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确切,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都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左心衰竭和房颤的常用药物。其中,胺碘酮是一种用于严重左心衰竭和房颤的广谱有效疗法,可用于心室纤颤。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可以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心肌组织产生的时间进程,减慢传导速度,并促进折返功能障碍或消除。胺碘酮也可以抵抗对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的非竞争性抵抗,从而促进窦房结自主性的降低。相比较于房颤的其他治疗方法,胺碘酮更有效。研究表明,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可有效改善重度左心衰竭和房颤患者的症状。胺碘酮的应用效果更为显着,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5-8]。林新宇等[9]的研究显示,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确切,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胺碘酮组给予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显示,胺碘酮组的改善明显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显效17 例,有效28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0%。普罗帕酮组显效10 例,有效27 例,无效13 例,总有效率为74%。可见,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高,安全性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普罗帕酮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胺碘酮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普罗帕酮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组心电图复常时间、心衰纠正时间、房颤消失时间分别为(1.16±0.23)d、(3.21±1.05)d、(12.41±1.12)h,均短于普罗帕酮治疗组的(2.21±0.21)d、(5.17±1.52)d、(24.21±2.1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罗帕酮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千晓[10]的研究显示,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应用可有效改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促使患者心功能快速好转,控制房颤发作,其中,普罗帕酮组接受常规药物(普罗帕酮)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研究显示,治疗后,胺碘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胺碘酮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普罗帕酮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30.00%。胺碘酮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的临床治疗中可明显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化率,改善心功能,且副作用少,和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纠正房颤,促使心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