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会考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2018-01-17 00:58刘小玲
锋绘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刘小玲

摘要:全国预科会考的实施,把各个民族预科培养院校拉到了一个平台进行对决,成为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检测手段,也成为各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手,如何对大学语文学科进行教学改革,谋求知识传递与素质全面提升的共同进步,是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民族预科;会考;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规模的发展,各预科培养院校的之间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差异逐渐凸显,所培养的预科结业生也收获着不同的评价。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是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素质的关键,是少数民族预科生能否顺利升人目标大学的关键,于人才和国家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强基固本的功用。

民族预科教育如此重要,而预科培养水平不一,势必催生出一种可以检验各个预科培养院校教学水平的手段,因此,2015年6月,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少数民族本科預科学生结业会考”,并制定了科目考试大纲,各预科培养院校教学按照会考的方向设计教学活动计划,规范教与学的行为,避免教学内容的偏、深、难、怪,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体现了水平考试的作用,顺应了我国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全国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民族预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 民族预科会考研究现状

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从1983年提出创意到2000年管理权限的下移,相继历经了酝酿、创建、试验、局部推广、全面实施和转制六个发展时期。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起到了以下职能:评价职能高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诊断高中教学计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相关教育政策、规程、措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监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和全国高中教育水准的升降,为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中生成长过程导以正确方向,督促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整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三者朝着素质教育发展的目标协调并进。

全国预科会考制度的提出正鉴于此,发挥全国会考对预科教育阶段的评价、诊断、导向、督促和整合职能,从而规范预科教育。从酝酿推行至今仅3年时间,实践相对较多,理论研究尚不太成熟,会考制度及实施过程均需完善。因此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存在亦属正常。目前的主要任务在于分析全国预科会考背景下民族预科教学与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深化民族教学与管理改革,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改进措施。韩思奇,张立文(2012)《建立民族预科统一考核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及构想》从建立会考制度,会考框架进行了构想,对会考制度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任淑媛(2015)《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会考问题探析》中提出会考加大了预科教育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但不要流于形式,《全国民族预科会考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出会考科目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容易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效果,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冯建新,张静(2016)《民族预科教育会考模式改革研究》从标准化命题、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评分、标准化计算登记成绩等会考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

综上,学界对全国预科会考教学与管理研究,一是研究较少;二是研究集中在预科会考的某个侧面、阶段或角度,在内容的研究上仍有短板,还不能详细展示预科教学与管理的发展脉络,没有整体性阐述全国会考视阈下民族预科生教育管理的丰富内涵;三是研究偏重教学,对管理涉及甚少。

2 民族预科会考的重要性

教民厅函[2016]8号文件明确:结业会考成绩以不低于30%权重计入该门课程结业考试总分,具体权重由各学校确定。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本次会考作为学生的结业考试,以及升入目标学校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会考的开展,对预科阶段的教学与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全国预科会考作为唯一官方的对全体预科培养院校教学与管理的考查手段,受到了全面的重视,毕竟这是所有预科培养院校在同一平台的对决,会考的成绩决定着对预科培养院校的评价。虽然会考有明确的科目大纲,但也面对新的问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大学语文科目进行改革,使之适应会考,并做到高水平应试和综合素质培养两条腿走路,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 会考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习近平主席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问题,更提出教师要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落脚点,作为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以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公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提出的,在“学”上下功夫,在“谋”上动脑筋,在“实”上出真招,在“争”上求主动,在“稳”上做文章。办有温度的教育;践行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大学语文科目要积极探索教育模式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1 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定位

3.1.1 在“学”上下功夫

学习最新的文件,把握学科前沿,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用党的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培养出政治合格,成绩优异的预科结业生。做到立德树人,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端正的言行影响学生。

3.1.2 在“谋”上动脑筋

要胸怀全局谋,放眼全国的预科教育,查找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具有前瞻性地大胆预测,但会考成为常态化的形势下,大学语文教育将走向什么方向?谋局部篇,有关预科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教研和科研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理论和实践并重,争取出教研成果,并能用教研成果指导实际的工作。

3.1.3 在“实”出真招

一抓落实,落实学院工作要点和教研室工作安排,责任负责制和追究制,并结合督导做好教研室日常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民族司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教学改革的有关要求,结合民族学院实际,制定本教研室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督促和检查教研室执行情况。组织教研室学习教学理论,制订教研活动计划,积极开展学校交流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等教学活动。

二深入教学实际,了解教学、实习情况,加强任课教师的管理,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分析教学情况,研究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负责教研室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工作量的检查核定工作,做好教师综合测评工作。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考核,经常深入课堂掌握教学进程和教师讲课情况,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和意见。

3.1.4 在“争”上求主动

会考是预科培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大评比,是出彩的机会也可能是出丑的机会,功劳簿的反面可能是墓志铭,这句话特别深刻,好的预科院校软件硬件都要硬,因此,争取有优异的表现获得领导部门的肯定,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3.1.5 在“稳”上做文章

安全稳定一直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把好教师关,课堂为阵地,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每次课向辅导员反馈学生出勤情况,将学生行踪把握清楚,就不会出现恶性事件。还有一个“稳”,教师上课稳,状态稳,做好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分钟热度,教学改革要坚持而不能虎头蛇尾,自我充电和提高更要稳中求进,步步为营。

3.2 教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在民族预科生全国会考背景下,进行必要的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改革,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注重成绩的基础上寻求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与管理模式,注重实际效果及措施的可操作性,将民族预科生培养成思想坚定、立场正确、全面发展的预科生,为国家、为地区培养优秀人才。

3.2.1 向课堂要效果教法注重创新

为了提高教学質量,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准备迎接预科预科会考,规范化课堂,向课堂要效率,使预科教学专业化、规范化。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探索开始,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手段上,我们尝试了古代诗词“跨感官教学”,从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的角度进行古代诗词的教学和学习体验,把古诗词中的文字转化成音乐或者画面,有利于学生融入诗词意境之中,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容。“品评演”古代戏剧,现代诗歌单元的创作、朗诵等,教学改革成系列,创新教法成为日常思考的主题,并能够积极的实施到教学实践中,检验改革效果,教与研充分结合。教学创新也收获系列成果,在“声韵一科大”朗诵比赛中冠军、“迎中秋颂国庆”征文大赛中一等奖、首届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冠军、“我在河南上大学”主题征文校级二等奖、“信·新时代青马者说”主题活动二等奖均花落民院,大学语文的知识性和素质培养目标在教法创新中逐渐落实和实现。

3.2.2 考试命题工作严谨认真、章节测试针对性强

预科学生在校时间段,共计有9个月的时间,却要进行至少三次的考试,教材内容较多,按照统一的会考教学大纲要求,任课教师要做好章节测试工作,平时夯实基础,合理利用复习时间,扎实推进新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章节测试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考试命题工作采取考教分离,任课教师命题,教研室主任负责整合试卷,保持公平公正,测试每位任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检测的同时对任课教师也是考查。

3.2.3 践行大思政战略、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工作

贯彻大思政学工机制,教师与思政工作的距离并不远。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尤显重要。在教师中大力倡导严谨治学、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教职员工的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担负着传递知识和德育渗透的任务,尤其是民族预科的教师,一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力极大,因此任课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立德树人,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用自己的德行和学识影响教育学生,教师并不能只是教,而更要有育的观念,教师与思政工作的距离并不远。将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渗透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发展个体内在的优雅和卓越。利用教材上爱国诗篇,举行爱国诗歌朗诵会,使学生自主学习、感受爱国精神。

3.2.4 教学和科研形成合力

有效的科研可以促进教学的开展,和教学形成合力。通过科研工作教师可以发现兴趣所在,从而在教学工作中术业有专攻。利用学科优势,因势利导,教书育人齐头并进。利用教师职业,“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

参考文献

[1]韩思奇,张立文.建立民族预科统一考核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及构想[J].中国民族教育,2012,(9):22-24.

[2]陈鸿.加强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人才[J].中国民族教育,2010,(4):21-22.

[3]张继东.对高等院校民族预科教育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2):111-112.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