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
摘要: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高校思想课堂教学质量关系着我们的受教育者的世界观的培养成功与否,是培养一个完整合格的大学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广大思政教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首要任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对思政课堂的教学改革持续不懈的进行着多方位多角度的尝试。本文对目前思政课堂改革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1 如何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堂“抬头率”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短板在于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期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高校思政课的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
配方好比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即开什么课,课时是多少,什么时间上,怎么上等等,这些因素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总思路,也可以理解为总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学生在若干学时里,学习了若干科目之后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获得什么样的能力等等。这些因素需要地方高校思政教研室做整体的规划设计。
工艺好比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这一点起决定作用,教师的基础修养,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教师对于事业的热爱程度,教师每一节课的临场状态这些都直接关系思政课堂的“工艺”。
包装好比高校思政课的授课模式,天马星空的讲思政课堂可以有不同的授课环境地点,比如可以在烈士陵园做有关的专题的讲座,可以在当地的名胜古迹做有关的专题讲座,甚至可以是校园内的一块草坪或一个雕塑旁边。
2 如何切实改变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面对阶梯教室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学生,点名都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投入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达标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设计教学班级的小班化,学生学习形式的各种变化等等。比如可以尝试小班化教学中的学生试讲模式。
哪怕学生试讲只有十分钟,也需要在课下做大量的充分的准备。所以有利于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讲课”,这种角色的变换不仅让讲课学生有讲好课的责任感,也有走上讲台的荣誉感。在责任和荣誉的驱使下,学生就会认真准备讲课内容,精心准备课件和授课形式。其实,准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准备和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及对青年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深刻感受思政课的魅力,有利于自己今后思政课的学习。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升学习效果。思政课的授课主体应是思政课教师,大学生走上讲台,单就这一授课形式创新就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吸引力。听同龄人讲思政课,对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思政课主题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思政课带来的益处。这样亲和的方式更有说服力,也容易人脑人心。有利于让思政课教师学到新的授课方式,提升授课能力。青年学生的思想灵活、创新意识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也更懂得同龄人的所思所想和对知识的接受习惯,会采用大学生喜爱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讲授方式和方法。而这些正是一些思政课教师所不具备的,或者说难以了解到的。教师可以在听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学会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提高上好新时代思政课的能力。
3 如何让高校思政课有效连接互联网+的概念
清华大学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搬上了网络平台,选课人数已超1.3万,学生们在“学堂在线”平台上注册学习,观看在线视频、学习课程提供的精准阅读材料,完成在线习题和测试。贵州理工大学、三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等地方性学校也加入了清华大学开放的思政慕课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据调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慕课课程开设之后,有98%的同学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北大和复旦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讲“大学·人生”就吸引了北京、上海、江西、湖北等地的近5000名大学生同时收看在线直播。之所以基于互联网教学的思政课更受欢迎,折射出的正是“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已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理念提出挑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认为,从授课内容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时效性更强;从老师角度看,创新了师生沟通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从学生角度看,可激发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将主观能动性融入学习中,也为青年人提供施展个性的舞台。总之,基于互联网,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得到建立,“教”与“学”可以实现辩证统一。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教学体系被评为教育部2014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入选项目。据悉,全国人选项目仅20个,重庆仅该项目人选,该项目的推广还被列为教育部2015年十大工作重点之一。思政课作为基础理论课,所有学生必修(本科四门,专科两门),怎么上好思政课,对高校是一大难题。老师照本宣科,翻来覆去只是讲理论,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联网时代,光有教材不够,还要让教材灵活起来。我们希望利用好网络这个阵地,把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放进丰富多彩的网络页面,吸引学生们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艳成,刘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研究综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01).
[2]宋伟,郑淑芬.高校落实“德育为先”理念的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
[3]邢大海.高校思政教学中的人文理念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4]张惠玲.供给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