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发展

2018-01-17 10:41张雪峰
锋绘 2018年7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高校

张雪峰

摘要:本文围绕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及重点,有利于高校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有利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当前改革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结合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分配方案,从而确保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1 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

实行目标管理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它对于精简机构、下放权力,搞活半血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保证学校占率规划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根据总的半血目标制定出系一级在专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规模水平和科技生产及社会服务创收等方面的责任目标进行量化,通过检查、督办、考评等方式进行宏观管理,从而实现充分调动校、系两级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共同努力实现学校整体战略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要注意,一是目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难易适度;二是目标内容力求具体化、时效化、操作性要强。

2 改革高校机构编制管理

创新教学科研组织方式需要相应地改革机构编制管理模式。长期以来指令性的高校编制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调整、现阶段高校编制管理规定和标准在宏观管理中是必要的,但它具有过渡性和双重属性: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它是指令性的,以便确保对于学校人力资源的供给;对于学校而言它是指导性的。编制怎么使用是高教法赋予高校的用人口主权的范畴。高校编制管理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实行人员编制备案管理,也就是学校可以在法定原则和编制标准确定的合理区间,自主确定用人规模或编制数额,报政府部门备案。学校内部要对院系实行科学有效的人员规模核定和编制配置调控办法,如采取经费预算约束和进入指标约束相结合等办法,综合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科学配置学校人力资源、要充分重视并努力降低生师比、生师比既是效益指标,又是质量指标。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校生师比一直在17-19:1中“高位运行”,现在到了必须改变也有可能改变的时候了。

3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聘任制是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分配制度度是关键,考核是难点。要探索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针对学校不同类型层次、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分别制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不同评价内容和考核重点。对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师,着重考察其完成教学工作任务量、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研究水平;对科研为主型岗位教师,重点考察其承担和完成重要科研任务的情况;对教学科研型岗位教师,首先要注重考察教学工作水平和效果,同时,对从事基础研究的应着重考察在科学研究上的贡献;对从事应用和工程技术研究的着重考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重点考察其政治倾向、学术影响、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等方面的实际贡献。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要充分考虑教师劳动连续性、复杂性、创造性及个体自主性特点,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探索多元、开放的评价途径,注重考核评价导向的针对性、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价过程的规范性。

4 改革分配制度,强化激励体制,建立一套符合高校特点的工资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各高校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地探索和推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有效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高校改革要调整薪酬结构,加大激励力度。现有薪酬制度中由于固定工资占的比例偏大,不具调节功能,而校内津贴的比例较小,结构不尽合理,差距不大,激励作用也不明显,仍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因此,要改变以职务和资历为中心的分配模式,对目前薪酬体系進行调整。一是要调整现有薪酬分配结构,建立。“优化”的三元结构分配体系,即: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津贴,其合理比例应为35%:10%:55%,降低基本工资比例,提高绩效津贴的比例,突出薪酬的激励功能。二是校内津贴要从目前以职称、资历为中心的岗位津贴向以业绩为中心的绩效津贴转变,拉开档次差距,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即使是相同岗位的教师,由于工作质量的差异,薪酬的差距也可通过制定宽带薪酬体系来体现。当然拉大差距要体现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和谐性。三是薪酬分配重心要向教学、科研的一线人员倾斜,向关键岗位和特殊岗位倾斜,充分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对一流人才、学术带头人可设立特殊津贴,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薪酬。

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进行到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号)文件精神,后勤部门要转变机制,要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按照事、企分开,管理与经营分开,与服务分开的原则,将服务职能、经营职能从校部机关中剥离出来,切实让高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上来,将后勤服务、产业经营的工作交给社会,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先后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检验高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推动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才和学科建设;是否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高校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浅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