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反常而不失其真的表现手法

2018-01-17 10:56金慧茜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阅读者叙述者

金慧茜

“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文艺批评家弗朗茨·罗提出,后来由古巴著名作家卡彭铁尔等发扬光大。“魔幻”往往和“神秘”相联系,却又区别于“神秘”。弗朗茨·罗认为“神秘并不是经过表现后才到世间的,而是始终活动着并隐藏在其中”,而“魔幻”包含主体的创造和表现。卡彭铁尔则提出“魔幻”不是虚假,它恰恰是对神奇的拉美土地上的故事的真实表达。尽管后来“魔幻现实主义”常被看作是一种文学流派的名称,人们对它的定义、范围、特点等问题也一直持有争论,但对于阅读者来说,它根本上仍指向一种表现手法和随之呈现的文学风格。

这种手法依托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构思,具有一定的反常性:往往打破固有时空模式而遁入一个新的时空体中,在这里,科学规律不起作用,主观、客观差异被打破,虚幻、现实界限被掩盖,生与死的边界被模糊……这一系列效果的出現需要作者精心安排叙述话语,处理叙述者和人物的关系,在语言时态上加以雕琢,然而其最终目的是反映更本质、更深刻的真实。这种真实往往和人类无法克服和超越的局限或无法破解的神秘有关。因此,我们常常可以从作品中发现隐喻和象征的存在,有时表现为一些诡谲神秘的人或物,有时故事本身就是对现实的寓言。反讽和对细节的夸张也是“魔幻现实主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共同造就了让人迷醉、惊叹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魔幻现实主义阅读者叙述者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相信不可能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镜头中的阅读者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