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17 08:45罗小龙覃金春刘少华
锋绘 2018年6期
关键词:导师制高校

罗小龙 覃金春 刘少华

摘要:导师制始于西方国家,因在一些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实施效果显著,我国自2002始引进导师制,至目前为止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毫无疑问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教育部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受到试点高校师生的欢迎与肯定,于2012年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向全国高校推广。而导师制与“大创项目”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导师制;大创项目;高校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马丁·特罗指出:当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超过15%,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教育,中国目前处于这一阶段。很显然,高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教育教学质量势必下降,这是一个付出与回报的必然现象,无法改变。虽然大众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如精英教育,但可采取措施提高大众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甚至能够在大众教育的环境下对一部分学生实行精英教育,这个办法就是“导师制”。自从2002年中国部分一流高校实施导师制以来,取得显著效果,之后在全国高校快速推广并取得明显成效,尽管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高校导师制实践情况

中国各高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既取得了成绩,也存在一直问题。

1.1 导师制优点

(1)“因材施教”得以贯彻。对学生因材施教一直以来是教育界的最大心愿,只是在国内无论高校还是中、小学,生师比一直较高,难以实施因材施教。而高校导师制可对很多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因材施教,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跟随导师学习,事实证明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个性化知识结构的形成。在目前大众教育模式下导师制显得尤为重要。(2)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中国的高考被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桥”,目前这一情况虽然缓解,但要上办学层次高的院校仍然很难,在高中学生们被过分管束,上大学后突然放松,一些学生因此变得迷茫、失去目标。导师制对于帮助大学生确定人生目标及学习目标可起很好作用。(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导师制实施以前,教师与学生在课外的接触主要是通过项目,有项目的教师可吸引一部分学生参与,可还有不少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项目较少,然而他们精力充沛,同时也有不少同学没有参与到其他教师的项目中,此时导师制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这些老师与学生,让他们都能找到工作与学习定位。当导师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前行的过程也极大地锻炼了这些教师,对教师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1.2 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师资力量。教育部规定我国高等院校生师比不能高于18:1,而全球闻名的实行实施导师制比较好的高校如剑桥大学,生师比6:1左右,这种现实决定了我国高校不能照搬国外的导师制度。(2)导师职责不清。在高校推行导师制的同时,一直存在辅导员与班主任制度,辅导员与班主任管理大学生工作与学习各个方面,而导师主要为大学生指明人生方向(人生导师)和指导提升专业水平(学业导师)。从职责上看导师与辅导员和班主任划分清楚,但在执行时,学生遇到任何事情总是先找辅导员或班主任,导致导师职位尴尬。如果学生与导师联系较少,那么导师作用极为有限。(3)缺乏评估体系。目前很多高校导师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导师干好干坏没有区别,也无管理部门评价,导师做得好也没有奖励,甚至不能将其折算成工作量,这势必会伤害教师对于导师的工作积极性。而现在高校教师教学与晋升压力很大,如果导师制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晋升无任何助益,那谁可以一直坚持呢?!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执行情况

《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要求各高校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提出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由此可见国家对人才的重视,教育部发函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并实施“大创项目”,该项目实施至今,呈现以下特点。(1)大幅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以长江大学为例,以前我校项目集中在石油学科群,其它专业项目相对较少,非石油专业学生参与教师项目的机会较少。自“大创项目”实施以后,学校出台项目指南,题目可由教师拟定,也可由学生根据兴趣与长处自拟,灵活性很强,立项后向学校申请,学校根据其质量优劣评定出校级“大创项目”,并选择前若干名推荐为省级“大创项目”,同时有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实施,项目到期安排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2)补充和丰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普通高校各专业培养目标一般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熟练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从培养目标可看出,实践同理论学习同等重要,“大创项目”实施以前,学生主要通过实验与实习手段提高实践能力,一般来说,实验与实习综合性不够强。而“大创项目”则要求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更全面,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参加,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参与该项目的学生能力可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

3 导师制与“大创项目”相结合的优势

前文提及,学生参与教师项目也是导师制的一种形式,只是普通高校有项目的教师不是太多,且部分项目也不一定适合学生参与,自教育部“大创项目”实施以来,因学校支持题目由教师或学生自拟,课题针对性很强,且多数是当前专业研究热点方向,学生参与项目对于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通过“大创项目”实现大学导师制的优势如下。(1)弥补高校教师无合适项目“导”学生的缺憾。自1997年以来,高校办校规模扩张迅速,为保持生师比平衡,高校引进教师的速度也大幅增加,部分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年轻教师专业课程不多,项目更少,但精力充沛兼时间丰足,正是“导”学生的最佳时机。“大创项目”既可自拟题目又能提供相对于学生而言较多经费(校级“大创项目”4000¥,院级“大创项目”2000¥),这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大战略,可以看出,国家这一高屋建瓴战略决策对高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将产生重大影响。(2)提高教师“导”的水平与学生实踐能力。一般情况下,高校教授们项目多,但空闲时间也少,没有多少精力与时间“导”学生。年轻教师项目少,有时间及精力“导”学生,只是缺乏经验。但年轻教师也需要成长,在缺少项目、课程也不多的情况下,“大创项目”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锻炼指导学生的平台。不少高校年轻教师刚走出课堂就走上讲台,虽缺乏经验,但也因刚毕业学生气并未褪尽,更能理解在读学生,也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大创项目”后,实践能力必将得到明显提高。(3)加强师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都很严肃,课后,少数学生可通过问题与教师简单交流;另外少部分学生参与教师项目,可常与教师见面,其他学生则与教师在课外见面机会较少。“大创项目”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凭借自身对专业的把握为学生讲解本项目(指学生参与的“大创项目”)目前的研究热点,学生该从何处切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导师也没有课堂上的“架子”,学生有很多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观点与建议,认识到老师并非“高高在上”,这有利于双方的互相理解,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持续与教师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最终达到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MartinTrow,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Higher Education,Conference on Future Structures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Paris 26th-9th June,1973,63.

[2]阴医文.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本科生导师制——本导制度运行现状辨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34(01):40-42.

[3]朱泓.大连理工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5,36(1):75-78.

猜你喜欢
导师制高校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融合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