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经过课程改革的洗礼,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悄然发生改变,被多样的教学方式所取代,呈蓬勃发展之势。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但对学生的作答却缺少关注。理答,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答案或作答后的即时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所思、所答、所做的结果,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续的学习行为。
一、预设理答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教学的“生成性”特征受到教师的认同,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认为既然教学是动态,教师对学生的理答就不需要预设,产生“重视生成、轻视预设”的倾向。课堂上的回答存在多种可能性,教师要想收获课堂的精彩,就须让学生充分的预设。经过有效预设,教师的理答才会多一份把握。教师首先要细读文本,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解读文本,挖掘其意蕴,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疑惑点,根據教学环节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问题的预设不能只见教材不见学生,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要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习惯,尽可能预测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情况,并预设教师的理答方式,以便在理答情境中做到胸有成竹。如在苏教版四上《但愿人长久》教学中,教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预设问题:“(呈现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的图片)你联想到什么?”有学生从神话故事中想到嫦娥奔月,有学生从生活经历中会联想到中秋节,会想到全家人团聚。教师要预设理答:“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遥远的古代,山重水隔,人们望着那一轮或圆或缺的明月,会联想到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背起李月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教师精心预设,开启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锤炼语言
语言是传播知识的有效手段,可呵护儿童的幼小心灵,也是教学的媒介,向学生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然而,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语言表达的独特优势,反而呈现出程式化的问题,影响了教师理答的效果。教师要进行智慧的理答,就要锤炼理答语言。一是要善于倾听。教师要倾听名师的理答语言,从中汲取养料,不断锤炼,提高语言的有效性。教师要倾听同行的语言,检视自己的语言,对不恰当的理答语言加以改正,也让经典的理答语言为我所用。二是训练思维。教师要训练自己思维的条理性、拓展性、创新性,让自己的理答语言具有准确性、清晰度,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三是要积累素材,要通过阅读充盈知识,总结理答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理答库”。教师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引入理答的源头活水,从丰富多样的世界中捕捉灵感,增添理答语言的丰富性。四是重视操练。在理答语言的提升之后,教师要反复操练各种语言理答形式,提高将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的能力。
三、修炼机智
教学机智,是面对“教学意外”所表现的敏感、迅速、判断,对理答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修炼机智,对非预期的答案做出快速的反应。一是要养成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二是生成丰富的个体实践性知识;三是培养深厚的教育情感;四是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修炼教学机智,使教师在面对预期答案时能循循善诱,面对非预期答案时也能保持镇定自若。如在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时,当学生看到徐悲鸿受外国学生的侮辱时,加之受《虎门销烟》内容的影响,有学生在下面表现出义愤填膺,“外国人太坏了,他们看不起中国人。”学生附和赞同的不少,如果不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容易产生偏激的看法。于是教者把话题一转,“由于中国的落后,让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但是外国人都这么坏吗?”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徐悲鸿的老师达仰·布弗莱热情地指导他学画,并没有因为他是中国人而瞧不起他。”“老师,我知道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时,他的老师对他也很好。”“我还知道外国有很多了不起的科学家,像诺贝尔、爱迪生、牛顿、他们都很伟大。”这时我引导道,“当时中国很贫穷,让很多外国人都瞧不起我们。但不能一概而论。每个国家都有好人、坏人,我们中国也是一样,有秦桧、和珅等坏蛋。”
四、开发潜能
潜能隐藏于人的内心深处,不易被察觉。通常情况下,人的潜能不会表现出来,教师要为学生解除限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做乐于做的事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自己所需的东西,让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师要把自己置于鼓励者的位置,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学智慧,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使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审视自己的课堂理答,改变重提问轻理答的现状,做“有智慧的人”,通过预设理答、锤炼语言、修炼机智、开发潜能,促进语文教学的动态生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北沙中心小学)
学子·上半月2017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