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两国农业类高校留学生教育比较研究

2018-01-17 10:30:47吴彦萍程伟华刘爱军
中国农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荷兰留学生交流

吴彦萍,程伟华,刘爱军

(1.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7; 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一、引言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对于培养对华友好人士、服务外交大局、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创建高水平大学方面对国家有重要贡献和经济价值[1]。“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大幅提升政府奖学金学历生比例,与沿线46个国家和地区学历学位互认,推进‘丝绸之路’留学生教育,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的意见。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留学生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Andrade提出,高等院校的留学生为所在国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带来重要贡献。要保证这种优势,大学必须要更好地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并采用积极的支持措施[2]。本研究力图通过中国和荷兰两国两所农林学科知名大学留学生教育的对比,分析我国留学生教育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留学生教育的对策建议。

荷兰是一个国际教育发达国家,早在2000年初,就提出了全面实施国际化的教育计划,强调将公民教育与荷兰的全面外交政策联系起来。瓦赫宁根大学(下简称“瓦大”)是荷兰最早设立农业教育学科的学院,一直致力于农业、生命科学及自然资源领域相关的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截至2016年10月1日,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在校学生人数为10248人,本科生中留学生占6%,硕士生留学生占40%,其中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占66%[3],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名誉与声望,2017年QS农林学科世界排名位居第一。

南京农业大学(下简称“南农大”)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也是首批进入“双一流”高校。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成立国际教育学院,2003年设立了“校级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项目,2005年开始招收“巴基斯坦政府奖学金生”,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招生院校,2008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自主招生资格。2005年留学生数量仅为54人,2016年已达到420人,其中研究生371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展开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展开,考虑调查结果的可比性,主要选择“南农大”和“瓦大”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在两校开展,涵盖刚入学三个月及入学一年以上的留学生,同时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留学生。

本研究主要采用在图书馆、餐厅等地调查,在瓦大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2份,有效率为86.7%;在南农大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为90%。问卷经过核对、录入、编码,最后使用 SPSS 20.0 运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本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两国留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认知情况和具体评价,调查问卷的指标包括学生的基本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生源地,宗教信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留学时间、学习类型、学费来源、信息来源等;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情况,分别对个人发展、职业发展、教育评价、交流评价、文化差异、日常生活的评价;学生的社会融入性和思乡病情况,包括是否被社会排斥,是否有思乡病,能否克服等;学生对文化冲突、语言障碍、饮食习惯、教育差别、思乡病等生活学习障碍的评价等。本文力图通过对比,从“瓦大”留学生教育的优势和我国留学生培养的差距两方面呈现调查结果。

三、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留学生的基本特征

从调查样本来看,在华的留学生男性占65.3%,在荷的留学生男性59.6%,两者都体现了留学生男生一般多于女生的特点;从年龄来看,在华的留学生年龄段26~34岁较多,占比50.7%,在荷的留学生,18~24岁年龄组占比高于中国,35~44岁年龄组低于中国;从婚姻来看,两国留学生均有部分已婚,中国的略高于荷兰;从生源国来看,亚洲都是主要生源国,在荷兰的留学生63.5%来自亚洲,大于在华留学生中亚洲学生(43.3%)的比重,但在华的非洲留学生比重(45.0%)远远大于在荷兰的留学生(15.4%),这和我国近年来与非洲国家合作与交流关系密切有关;从留学生宗教信仰来看,在华留学生中76%具有宗教信仰,在荷兰留学生44.2%有宗教信仰,详见表1。

表1 样本的基本特征

(二)留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

从留学时间看,调查时间正值新生入学3个月,两所大学学习三个月的留学生比例都较高,且两所大学学历留学生居多,一年以上的比例更高,中国(“南农大”)为48%,荷兰(“瓦大”)为61.5%。

从留学生学习情况看,两所大学都提供了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的留学项目,其中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教育。留学荷兰的学生硕士占51%,博士占39.2%,留学荷兰的硕士一般1~2年,时间短,费用低,质量高,信誉好,很受留学生欢迎。留学中国的博士占48%,硕士占24%,本科占21.3%。据全国留学生数据统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2),2012年的学历留学生中博士占6.2%、硕士占20.7%、本科占73.1%[4],统计数据存在差距,原因是“南农大”属于农科类大学,留学生主要以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学生为主,所以,学历留学生中以硕士和博士为主。从学费来源来看,政府奖学金是留学生学费的重要来源,包括留学国政府奖学金和生源国政府奖学金。从留学国政府奖学金来看,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比例高达61.4%,而荷兰政府为39.2%。反映出我国农科类大学主要以政府奖学金(82.8%)为主的现状。在荷兰(“瓦大”)的自费留学生比例高于中国“南农大”,原因是荷兰教育国际化程度高,特别是“瓦大” 的国际盛誉吸引了很多优秀自费留学生,见表2。

表2 学习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宣传工作对于吸引留学生很重要,如电视和互联网都是获得留学国重要的信息来源。但中国和荷兰有所不同,中国的驻外大使馆及留学生生源国政府在推动来华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政府的推动作用。具体到教育宣传,我国的驻外大使馆及留学生来源国政府在宣传来华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报纸也发挥了作用,这方面与荷兰存在不同。荷兰教育国际化程度高,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57.7%),我国高校英文网站建设时间短,信息不够全面,留学生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进行了解。

(三)留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

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于个人发展、职业生涯、交际能力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为了深入了解两校留学生的情况,本文用1-6的Likert表进行衡量,1代表“我非常不同意”,6代表“我非常同意”,要求被访问者进行评价。

从个人发展看,在华留学生认为在华学习主要体现在“对我一生价值高”(4.77)和“帮助我和他人发展”(4.35)。留学荷兰的学生则认为留学主要“对我一生价值高”(5.19)和“符合我的期望”(4.79)。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整体上两国留学生有显著性差异。留学荷兰学生对个人发展4个指标评价均显著高于在华留学生,说明在荷留学生认为留学对个人发展价值高。

职业发展方面,本文设计“有利于我的职业发展,理解和应用职业理论”和“提高我的实践能力”两个指标。调查显示,来华留学生认为在华学习首先是“有利于我的职业发展,理解和应用职业理论”(4.59),“提高我的实践能力”(4.51),荷兰则是(5.10和5.04)。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留学荷兰学生评价显著高于在华留学生,说明留学生对留学荷兰提供的职业发展满意度高(两者均为p=0.05,sig=.000)。

教育评价方面,对于“教育方法有效”、“学术氛围好”与“学院指导和辅导非常有用”等三个指标,在华留学生认为“教育方法有效”(3.95),“学术氛围好”(4.34),“学院指导和辅导非常有用”(3.79)。在荷兰的留学生认为“教育方法有效”(4.96),“学术氛围好”(5.23),“学院指导和辅导非常有用”(4.90),留学荷兰学生对所有指标的评价显著高于在华留学生的评价(均为p=0.05, “教育方法有效”为sig=.005,其他都为sig=. 000)(详见表3)。这反映出荷兰“瓦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比较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很好,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学术科研氛围浓,深受学生欢迎。

表3 教育评价独立样本T检验

交流是留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手段,有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与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在华留学生认为交流主要体现为“我们经常与同学交流”(4.41),“我们和导师积极交流,得到积极反馈”(4.37)及“可以随时找同学和教授帮助(4.33)。在荷兰的留学生认为交流体现为“我们和导师积极交流,得到积极反馈”(5.02),“我们与老师、助教经常交流(4.92)”,“大学的信息是充分透明的”(4.73)。这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另外,大学的信息透明度方面,差距明显(中国为3.59,荷兰为4.73,p=0.05,sig.=.000),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网络信息是汉语,没有完整的英语版信息,因此,由于不懂汉语,或者汉语水平有限,留学生根本无法直接浏览阅读和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他们主要是通过间接形式获得的,影响了信息的透明度和满意度,这是值得高校改进提高的。荷兰尽管英语不是母语,但是大多数人会讲英文,高校内英语为工作语言,信息透明度非常高。

文化差异方面,来华留学生认为中国文化和本国文化差异大(4.97),但是对生活和学习影响相对小。荷兰留学生也是如此。但二者有显著差异。中国和本国文化差异高于荷兰与本国差异,但是同时影响度小于荷兰,表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接受度较高。

在日常生活方面,来华留学生认为自己与当地居民关系友好(4.27)和住宿条件好(4.17),但对医疗保险满意度低(3.63)。在荷留学生同样认为自己与当地居民关系友好(4.08),但对找到喜欢食物满意度低(3.00)。来华留学生在认为自己与当地居民关系友好、可以找到喜欢的食品上具有比在荷留学生具有显著较高的均值,说明满意度高。在荷留学生在医疗保险上评价显著高于中国留学生,这与荷兰发达的医疗保险机制有关系。

(四)留学生的文化融入性

Sherry et al.认为学习新的文化标准对留学生是一大挑战[5]。留学他国,能否融入当地社会对留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当然也体现了一个社会对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中国,62.7%的留学生认为被当地人排斥,同时46.7%的人没法克服。65.3%的人有过思乡病,其中42.6%认为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荷兰的这一比例较低。荷兰是一个国际性较强的国家,大多数人可以讲英文,没有语言障碍,因此留学生较容易融入社会生活。中国国际化最大的问题是语言,汉语学习较英文难得多,同时大多数国人没法通过英文交流,包括媒体大多数也是汉语,这样带来了沟通与交流的障碍。据了解,大多数留学生中文还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加强汉语学习,严格执行汉语水平考试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有利举措。

(五)学习与生活障碍评价

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在外总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当要求留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一系列障碍指标打分时,来华留学生认为语言是第一大障碍(5.12),思乡病较不重要(2.92)。留学荷兰的学生则把教育差别作为一个障碍(4.06),其他均不重要(详见表4)。整体上,除教育差别与思乡病外,在荷留学生指标均较比来华留学生其他都低,说明其对学习和生活满意度高。来华留学生思乡病显著低于在荷留学生,说明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比较能适应,能够克服思乡病问题。

表4 学习与生活障碍评价独立样本T检验

四、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荷两国农业类高校留学生教育各有特点。“瓦大”在留学生教育培养上的明显优势如下:1.“瓦大”教育评价高。主要源于该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授课过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善于运用先进的授课手段和新颖的授课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够合理高效、系统进行,能与教师互动交流;学术氛围很好,得益于重视教育过程的监控,监测影响教育质量的每一个环节,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纠错和改进,确保了教育质量;2.“瓦大”个人发展、职业发展评价优势明显,这与该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办学宗旨“一切为了生活质量(For Quality of Life)”具有密切关系,而且落实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包括学科专业的设置及大学教育的理念;3. “瓦大”具有细致规范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从调查来看,学院指导和辅导非常有用;与老师、助教经常交流;定期和导师见面,积极交流,得到及时反馈;大学的信息是充分透明的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学校的管理规范和细致,以人为本,互动交流充分。但荷兰政府对国际教育的投入和宣传力度较小,留学生在荷兰也感受到明显的文化差异和融入性难等问题。

我国在留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优势主要是政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留学生的培养政策不断完善,尤其近两年来,我国留学生规模和质量获得了稳步发展,以南京农业大学国际留学生为例,2005年仅为54人,2016年已达到820人。但调研数据显示,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1.语言是来华留学生面临最大的障碍;2.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和教育评价的选项均低于留学荷兰的学生,且有显著差异。这些选项与高校的相关教育教学与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值得深思;3.“大学的信息是充分透明选项”明显低于留学荷兰的学生,且差异显著。这反映出我国高校信息资源的网站建设、招生宣传工作有待加强;4.关于“留学生的文化融入性选项”,在我国62.7%的留学生认为被当地人排斥,同时46.7%的人没法克服,一定程度说明,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国际化建设有待优化加强。

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荷兰的成功经验,建议如下:

(一)制定入学考试制度和建立专业能力考核机制,消除语言障碍

当前尽管有些高校放宽留学生招生政策,但留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依然要综合考核,以生源质量的提高达到规模的稳定与持续发展。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严格的考试和考核制度,既简化又能重点考察综合能力和文理科的综合渗透。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授课语言为汉语或英语,无论是汉语授课还是英语授课,都必须达到专业学习的汉语水平(HSK等级)或英语水平(雅思或托福)及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在具体要求上,英语授课的留学生,汉语水平要求等级可以降低。比如说,汉语授课的汉语水平考试达到6级,英语授课汉语水平考试要求达到4级。这样留学生就可以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语言障碍减小了。一方面,生活上的事情能够自己解决,沟通交流无障碍,文化冲突自然就小了;另一方面,学习上的困难也小了,能够自己查阅资料、浏览学校网站,全面获取信息资源,与同学、老师和工作人员充分交流,有利于留学生享有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6]。

(二)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培养质量

调研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对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和教育评价选项明显低于荷兰留学生,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引起的,留学生不懂汉语,但高校校园日常交流、授课、网站等使用的都是汉语,学校的优质资源留学生无法享有,自然在教育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影响着他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国际化程度不高,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引起的,实际上,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就是国籍不同,他们来华接受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方面应该与中国学生是趋同的,但事实上,因为语言问题,采取英语授课,但是高校又无法满足英语授课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在教育过程中自然不同程度被“特殊化”和“边缘化”,因此,高校应围绕发展目标,如南京农业大学提出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应将此目标贯穿到教育理念中,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完善的制度确保国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教育职能,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拓展招生宣传渠道,增强信息透明度

调研数据显示,通过因特网、报纸书籍、人员交流、驻国外的使领馆、以及政府的宣传等渠道,在招生宣传方面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其中大学的信息是充分透明的选项,来华留学生明显低于留学荷兰的学生,且差异显著。事实上,我国多数高校英语版的网站是急需完善更新,提高信息透明度。国际学生在来华之前,主要通过学校网站、我国驻生源国的使领馆以及在校留学生和毕业校友了解高校信息,但全面了解高校的师资情况、学科专业发展动态、高校的优势特色等主要是依靠高校网站,目前,很多高校都还没有英语版的全面展示高校信息的网站,这是急需完善和健全的,这有利于扩大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优化加强校园和社会国际化环境建设

调研数据中,如留学生的社会融入性低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有医疗保险且充分的评价低,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化环境建设有待优化加强。一方面,从国家层面,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规范国际教育市场,形成完善的国际学生校外住宿、校外就医、校外务工等管理机制,改善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接纳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贯穿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可以借鉴荷兰“瓦大”的成功经验,构建细致规范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完善来华留学生服务水平、提高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1]强百发,王晓燕,郑粉莉.农业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5(1):111-114.

[2] Andrade M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English-speaking universities: Adjustment factors [J].JournalofResearchinInternationalEducation, 2006(5):131-154.

[3]Wageningen UR. Annual Report 2013 [R]. Wageningen UR,2013.

[4]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4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R].北京: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2014.

[5]Sherry M, Thoma, P,Chui W.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 vulnerable student population [J].HighEducation,2010(60):33-46.

[6]刘翌欣,窦琴. 关于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研究[J].人民论坛,2012(29):192-193.

猜你喜欢
荷兰留学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凡·高
读者(2020年21期)2020-10-28 08:47:30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在荷兰骑自行车
学生天地(2020年3期)2020-08-25 09:03: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