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资源并用拓宽食品专业学生学术视野的研究与实践

2018-01-17 21:45马海乐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8期
关键词:视野导师研究生

马海乐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学术视野的宽度决定着科学研究水平的高度[1]。学术视野的拓宽对于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的增加,科学研究全球化速度的加快,高水平大学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机会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对于普通大学的绝大部分学生而言,尚存在受培养环节单一、跨国学习交流机会较少、对产业发展状况了解不多等因素的影响,目光仅仅局限在导师课题组的范围内,存在学术视野不够宽广、创新思维不够开阔等问题。近些年,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国际、科研、产业多资源并用的方法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利用多种国际资源拓宽学生学术视野

一个研究生水平的提升、学术视野的拓宽离不开国际资源的支持[3]。近年来,随着学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充分发挥“学生出国学习”“导师出国研修”“聘请海外专家”“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机构”“招收优秀留学生”等多种国际资源的价值,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1.1 国际资源1:学生出国学习

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伯克利分校、堪萨斯州立大学、日本秋天县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丹麦奥尔胡思大学等世界上20多个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流合作关系。近10年,先后派出30多个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主要途径有国外合作导师资助、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学科经费全额资助、学生自费等。学院拿出建设经费,每年全额资助部分优秀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6~12个月。经过海外学习,学生的思维水平显著提高。例如,曲文娟博士2008—2010年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了为期2年3个月的科研工作,其论文在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CIGR)2010年世界大会上获得Armand Blanc奖,Armand Blanc奖是针对青年学者设立的最高学术奖,此次大会仅有3位青年学者获奖,曲文娟是唯一的一位学生获奖者。

1.2 国际资源2:导师出国研修

近10年来,学院有38位导师出国研修。导师出国研修比例的迅速增加,带回了更加先进的科研理念和前沿的科学技术。

笔者因为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修1年,学到了“扫频工作模式超声”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回国后通过对这一技术的深入研究,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等重要科研项目30多项,研制多模式超声波设备17种,2项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邹小波教授赴英国利兹大学研修1年回国后,拓展了农产品品质超声检测的技术方法。徐斌教授因为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修1年,学会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其在健康主食开发中的应用,得到我国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少挂面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导师的视野影响着学生的学术视野,导师将其所学到的科研方法、前沿技术传递给了学生。因此,近年来学生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术浮躁的现象有明显改善。

1.3 国际资源3:聘请海外专家

10年来,学院共聘请15位国际著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其中2位受聘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为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一方面年均邀请海外专家做举办学术报告10余场,要求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听取学术报告次数不得少于20场;另一方面,邀请部分兼职教授参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进入研究生指导团队,对学科研究方向的拓展、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潘忠礼教授受聘江苏省特聘教授的机会,引进了农产品红外加工新技术,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2010年受聘以来成功申请获批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江苏省国际合作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与潘忠礼教授联合指导曲文娟博士发表的论文Ex traction modeling and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s from pomegranate marc(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10,99(1):16-23) 被列入ESI高被引论文;联合指导的王蓓博士在UC Davis 2.5年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开创性地将脉冲强光应用于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研究,回校后建立了专门的脉冲强光杀菌灭霉、杀青保鲜实验室。学院兼职教授、意大利莫利塞大学教授Raffaello Castoria博士和张红印教授联合指导的留学博士研究生Gustav Komla Mahunu 201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影响因子6.087) 发表文章1篇。

1.4 国际资源4: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机构

为了与国外知名科研团队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3年学院组建了4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应国际食品生物防治技术创始人美国Charles L.Wilson教授的倡导,2013年作为3个发起单位之一,参与组建了“世界食品保藏研究中心”;应江苏雅仕鲜切产业有限公司的建议,2013年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雅仕鲜切产业,成立“中美鲜切产业研究院”;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与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中英农产品无损检测联合实验室”和“中美谷物科学与营养联合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机构的成立,为研究生直接参与联合研究项目,提供了一个重要舞台,学生可以在这里直接目睹国际同行的科研前沿。

1.5 国际资源5:招收优秀留学生

2010年以来,招收博士硕士留学研究生及留学博士后31人。一般能来华留学都是优秀的学生,为研究生教育增添了不少活力。例如,2013年毕业加纳籍留学生Ernest E.Abano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毕业的泰国籍留学生Saritporn Vittayapadung和加纳籍留学生Ernest Teye获得江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5届巴基斯坦籍留学生Rashid入学半年就获得欧盟“伊拉斯谟世界项目”资助到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作访问学者合作研究6个月,成为了学校首位获得该项目资助的在校学生。

留学生进入课题组,其积极向上、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深深影响着国内的研究生;对国内研究生尽管没出国门,但其风貌也代表着中国,因此学生变得更加努力;与留学生的互帮互学,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2 利用多种科研资源拓宽学生学术视野

学术视野的拓宽,自然离不开科技资源的利用,通过科研反哺教学[4-6]。学院通过“科研平台”“学术会议”“科研项目”等科技资源,让学生直接触及科技前沿。

2.1 科技资源1:科研平台

学校建设有“科技部教育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江苏省食品物理加工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食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食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平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近年来,获得学科(专业)及平台建设经费9 500余万元。

学生直接参与导师关于平台立项申请、建设论证、运行管理等工作,了解到学科创建这些科研平台的意义、设立的主要研究方向、拟开展的重大研究课题。对于学生在更高层面、更宽视野的学习本行业的科技前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平台也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2.2 科技资源2:学术会议

学校食品学科的导师们按照其科研特色,加入并在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等学术团体及其二级分会任副主席、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位。带领学生参加学会、协会一年一度的学术会议,学院也会根据自己的特色举办一些学术会议。例如,曾经召开过的2014和2015年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及装备学术交流会、第一届农产品初加工学术研讨会等;也包括出国参加美国IFT、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等学术年会。最为盛大的就是研究生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年会,每年有40余人。

年会发表的均为尚未公开的科研成果,年会上的主题报告往往是学术大师关于行业某个领域的前沿动态。学院对于在学术年会上论文被收录的学生报销会议注册费、对于获得分会场发言的学生报销注册费和差旅费,并将其作为评奖评优和免试推荐读博的加分项,计入创新学分。学生参加学术会议,非常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学习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对于拓宽视野最为直接。

2.3 科技资源3:重要科研项目

近10年来,学院导师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部委项目130余项、省级项目80余项。因此,教师为了训练学生,往往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立项申请、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工作,全过程参与科研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在高等学校,研究生是导师科研项目实施的主体,承担导师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对于学生学习科研方法、发挥独立创新能力、解决科学难题、拓宽学术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3 利用多种产业资源拓宽学生学术视野

通过产业资源,了解产业前沿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对于研究生的学习非常重要[7-8]。产业资源包括“教师密切合作的企业”“学科聘请的产业教授和企业导师”“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等。

3.1 产业资源1:导师合作企业

由于学校是一个工程背景很强的高校,导师与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诸多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创造出了很多“神话”。例如,早期朱金华教授通过领衔创办企业的方式,将镇江建成了我国最大的生物反应器制造业基地;陈钧教授通过技术转化的方式,培育出全国最大的中小型超临界设备制造企业;笔者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超临界蜂胶生产企业,在国际上建成第一条超声辅助酶解制备功能多肽的生产线,并在首家实现了油菜籽多肽的工业化生产。

研究生跟随导师,积极参与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等科研活动,对其学术视野的拓展主要表现在:①学习到了哪些技术成果可以实现产业化应用,如何将一个实验室成果通过关键设备研制、生产线建设,转化成商业化产品;②从这些食品及其制造装备生产的技术提升、食品的营养特性和功能活性评价中挖掘学位论文深化的切入点;③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以企业生产可实现为导向的实验室技术研究新思维,否则出现大量的高端制造技术只能在试管中创造,无法在工厂中实现。

3.2 产业资源2:省级产业教授和校级企业导师

聘请有近20位省级产业教授和校级企业导师,他们参与着研究生的开题、部分阶段报告、毕业答辩等培养活动,会从实际生产、市场需求提出一些建议,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更加契合生产实际,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产业资源3:产业创新技术联盟

作为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常务理事单位,学院是奶业、食用菌、小麦、海洋制品等多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员单位。带领学生参加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的活动,学生可以很好地从产业链的角度,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位置和重要性,知道如何与上下游链接,了解到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

4 多资源并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的实践效果

多年的实践证明,国际资源、科研资源和产业资源等多资源的并用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和提名奖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0篇;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三等奖7件、“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件;学生参与的1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及行业科学技术奖;1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在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CIGR)2010年世界大会上获得Armand Blanc奖。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为100%,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水平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中出现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水平学者,也出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家、高级管理者等高端人才。但是,“多资源并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作为一个教育模式鲜见研究,因此,希望更多的专业教师与教育教学专家合作,深入探讨其中的规律,为我国高水平的学生培养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视野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居· 视野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视野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