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长葛市由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逐步转变为小麦—蔬菜、小麦—大豆、小麦—红薯等种植模式。长葛市农技推广中心经过近5年的跟踪调查,全市小麦套种尖椒面积日益扩大,2017年该种植模式占套种模式的91.4%,为长葛市粮食连年增收增效,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小麦—尖椒种植模式每667 m2总产值4074元,其中,小麦折合产量407.5 kg/667 m2,市场价格2.4元/kg,产值978元/667 m2;尖椒折干产量360 kg/667 m2,价格8.6元/kg,产值3096元/667 m2。该模式与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相比总产值增加1900元/667 m2左右。
根据长葛市近几年套种成功经验,小麦套种尖椒种植模式三二式最合适,即3行小麦2行尖椒,按常规播种小麦方式,播带1.2 m,种植3行小麦,行距20 cm,留空档0.6 m,翌年5月移栽尖椒。
生产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要在农田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等适宜的条件环境下进行。要求土地平整,疏松肥沃,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避免与茄科和葫芦科作物连作,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为了确保优质高产,要重施小麦底肥,即完全腐熟有机肥4000 kg/667 m2,氨基酸复合肥4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为 15:15:15)30 kg/667 m2, 尿 素30 kg/667 m2(底施60%,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施40%)。耕深一般25 cm左右,深耕后立即耙耱,达到深、净、细、实、平的整地要求。
小麦品种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周麦22、圣源619等矮秆大穗型品种,尖椒以红太阳2号、三樱8号为主推品种。
1.做好小麦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发病率高的田块用2%立克秀、3%敌委丹、2.5%适乐时等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同时对地下害虫达到防治标准的田块要搞好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按照 1:100:1000或 50%辛硫磷乳油1:50:500的药、水、种比例拌匀,堆闷2~3 h后播种。对小麦胞囊线虫病特别严重的田块,可在小麦播种时沟施5%灭线磷(线敌)颗粒剂3 kg/667 m2。
2.适时、足墒、机播(带镇压设备)。适宜播期为10月7—15日,播 种 量 为 10~12 kg/667 m2, 播 深3~5 cm,实现一播全苗,保证苗全、苗匀、苗壮。
3.根据麦田杂草种类选择合适除草剂,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冬前化除。用20%氯氟比氧乙酸乳油 30~40 mL/667 m2,加 40% 唑酮草酯 5 g/667 m2,对水30 kg均匀喷雾。
4. 2月下旬起身期施尿素12 kg/667 m2。
5.防止春季冻害。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适当抑制小麦生长发育的同时提高抗寒能力。
6.搞好“一喷三防”,综合防治病虫害。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以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麦蚜虫、麦蜘蛛、吸浆虫为主的地块每667 m2用12.5%禾果利40 g+2.0%阿维菌素2000倍液防治。有吸浆虫发生的地块,此时是蛹期防治最佳时期,每667 m2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3 kg,掺细土25 kg,均匀撒于麦地,撒后及时中耕浇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主要防治穗蚜、吸浆虫、锈病、赤霉病、预防干热风,每667 m2用15%三唑酮100 g+4.2%高氯.甲维盐60 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g对水30 kg喷雾喷防。
7.科学排灌。小麦全生育期及时浇好出苗水、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降雨量过多要及时排出田外。
8.适时收获。6月上旬是小麦适宜收获期,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质量最高,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
1.育苗设施。2月中下旬用小拱棚育苗,育苗畦建在排灌方便、背风向阳、3年内没种过茄科作物,无病、肥沃的土壤作苗床土。畦宽1.5 m,选用2 m竹片扣成2 m宽棚膜。每667 m2尖椒需要15 m2苗床。
2.苗床营养土配比及处理。用腐熟有机肥和近3年未种植过茄科的蔬菜类土壤按1:2比例,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各1 kg,混合均匀。为了防治地下病虫害,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3%辛硫磷颗粒剂100 g和多菌灵200 g,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闷2 d,苗床营养土厚度为7~10 cm。
3.播前浸种催芽。育苗前晒种2~3 d,然后储藏在通风处,播前用50 ℃水烫种消毒15 min,再用25~30 ℃水浸种15~20 h,控水晾干,用100倍适乐时溶液拌种后用纱布将种子包好,在28 ℃左右温度条件下保温催芽,有50%种子露尖即可播种。
4.播种。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土温达8 ℃时即可播种。播前用喷壶浇水,水渗干后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畦内,用筛子再盖1 cm营养土后盖上白色地膜。播种量25~30 g/m2。
5.苗期管理。整个苗期不需要施肥,在播种时浇透墒情况下不需要再浇水,特别干旱情况下喷淋即可。控制好温度,注意通风。移栽前7~10 d要揭膜放风炼苗。起苗前2 d浇1次透水。
6.适时移栽。一般在5月上旬足墒定植在小麦田预留区内,定植原则肥地棵大移栽密度宜稀,薄地棵小宜密,每穴双株,穴距0.18 cm,6000穴 /667 m2。
7.麦收后肥水管理。麦收后根据土壤墒情浇灌提苗水、门椒水、对椒水、四门椒水。浇水结合施肥同时进行,浇提苗水施肥以尿素10~15 kg/667 m2,浇门椒水和对椒水施肥分别用氨基酸复合肥15~20 kg/667 m2。
8.及时摘心。摘心打尖掌握瘦打肥不打、涝打旱不打、高打低不打的打顶原则。苗高15 cm,并有7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稍摘掉,保留下部的4~5片叶,促使分枝。在第1次摘心21~28 d后,或当侧枝长到7 cm左右时,进行第2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稍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片叶。进行2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增加,利于高产。
9.及时防治病虫害。尖椒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种子也能传播,在做好种子处理前提下,移栽后与小麦共生期做好蚜虫防治。尖椒苗期可用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5%菌毒清300倍液、或20%病毒A 500倍液防治。尖椒疫病,土壤带菌随浇水传播,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苗期和成年植株均可感病。发病初期喷施或浇灌50%甲霜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600倍液灌根防治,7~10 d灌根1次,连防2~3次。尖椒灰霉病,及时摘除病果及病株,花期用75%百菌清800+50%速克灵+72%农用链霉素500倍液防治灰霉病兼治辣椒疫病。尖椒细菌性病害,主要有尖椒疮痂病、软腐病、叶斑病、青枯病等。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交替防治2~3次。防病同时加入适量含钾、钙元素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10.收获。尖椒红椒率占85%~90%时全株拔出,在地里晾晒,然后果朝里边,根部朝外堆成小堆,促进后熟和脱叶,晾晒至八成干时进行摘果分级,晒干出售。为防止病株再传染,把尖椒植株全部清除田地,为小麦播种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