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2018-01-17 19:45
河南农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叶鞘茎秆果穗

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也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玉米纹枯病除了为害玉米外,还可以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及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

一、发病症状

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侵染引起,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水稻、小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在玉米上主要为害玉米的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渍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果穗苞叶上的云纹状病斑也很明显,造成果穗干缩、腐败。

二、发生规律

玉米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7月为水平扩展高峰期,病株率迅速增加,病菌主要在叶鞘上传染危害,不侵入或少侵入茎秆;8月中下旬为侵茎高峰期,造成茎秆腐烂,影响养分和水分输送;9月上中旬在玉米叶鞘和茎秆上形成菌核。玉米秸秆再利用,包括做饲料、堆肥等再回到田块中是玉米纹枯病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玉米纹枯病发病的因素很多,其中,温湿度是影响玉米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25~30 ℃的气温、90%以上的相对湿度,是玉米纹枯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候条件。在病害发生期,特别是雨期长、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发生重。玉米连茬种植田块、土壤中积累的菌源量大,发病重;高肥水条件下,特别是偏施氮肥的地块,玉米生长旺盛,加之种植密度过大,增加了田间湿度,透风透光不良,容易诱发病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田间杂草丛生,造成玉米底层(基部)高湿,易于发病;生育期长的品种发病重于生育期短的品种;倒伏玉米使病、健株接触,为病害传染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病情加重。

三、防治对策

为了防止玉米纹枯病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降低防治成本和防治难度,减轻危害,治理策略上树立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指导思想。在玉米纹枯病零星或轻发生区采取应用抗病品种和农业治理措施,即可控制其危害,并压低田间菌源基数。在玉米纹枯病中度或重发生区,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根本上控制该病的发生,切忌单一采用化学防治来控制。

(一)种植抗病品种

应选择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如豫玉26号、浚单18号、济单7号等品种。叶片过于宽大,生育期长的杂交品种不利于通风透光,发病重。

(二)农业措施

1.科学运筹肥料。施足基肥,适施氮肥,增施有机肥,补施钾肥,配施磷锌肥。

2.合理密植。提倡宽窄行种植或扩行缩株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3.加强田间管理。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控制发病条件。培土壅根防倒伏,抑制菌丝生长。

4.化学除草或人工除草。使用土壤封闭除草技术或人工锄地,除去杂草,可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

5.摘除基部老叶病叶,带出田外销毁。在改善田间小环境的同时,也不影响产量。

6.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进行深耕翻土,以消灭越冬菌源。

7.病害严重地块,实行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如种植大豆、花生等。

(三)化学防治

1.尽可能使用包衣种子,没有包衣种子的每667 m2用10 mL适乐时对水200 g拌种或用12.5%禾果利或志信星可湿性粉剂10 g对水200 g 拌种 2~3 kg。

2.适时施药防治。田间病株率在3%~5%时,每667 m2用5%井冈霉素100~150 mL,或12.5%禾果利或志信星可湿性粉剂30 g,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 g,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25 g,对水50~60 kg,对准发病部位均匀喷雾。一般间隔7~10 d再用药防治1次,连喷2次,可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叶鞘茎秆果穗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基于离散元的柔性作物茎秆振动响应仿真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几种试剂对设施红提葡萄促早栽培果实膨大的研究试验
浅谈玉米果穗青贮技术
辣蓼及其常见混伪品种的真伪鉴别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小麦茎秆与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