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洁,葛冠男,赵凯军*,李梦灵,谈 龙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超声科,吉林 长春13003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外科)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 TAO)是血管的炎症、节段性和反复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主要侵及四肢中、小动脉及其伴行静脉,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累计腘、股、髂动脉[1]。 本文章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为TAO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探讨TAO最常累及的动脉部位,以期探索TAO的发病规律,提高对TAO的认识。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1例临床确诊为 TAO的住院患者,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1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超声检查,并详细描述患者受累的四肢动脉情况。上肢主要扫查尺动脉和桡动脉;下肢沿动脉走形依次扫查股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及足背动脉, 其中扫查腘动脉时取俯卧位,扫查其他血管时均取仰卧位。对血管各节段进行短轴、长轴切面扫查,记录血管内中膜厚度,管壁光滑程度,管腔是否通畅,腔内有无血栓,血栓位置、大小,管腔狭窄程度等。
经统计121例 TAO患者共599条动脉受累,下肢受累多于上肢,最常累计的动脉为胫前动脉(139条,23.2%), 其中下段多于中、上段,其余受累动脉依次为: 胫后动脉(121条,20.2%)、足背动脉(119条,19.9%)、腘动脉(77条,12.9%) 、股浅动脉(60条,10.0%)、腓动脉(30条,5.0%)、尺动脉(17条,2.8%) 、桡动脉(14条,2.3%)、股动脉(12条,2.0%)、股深动脉(10条,1.7%) 。
本病的典型症状为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血管狭窄或闭塞后会引起肢体缺血、疼痛,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端溃疡和坏死,导致截肢,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生命质量受到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诊断与治疗,1.5%-2.0%的患者还会出现死亡情况[2]。TAO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寒冷刺激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的患者均来自中国东北地区,患者发病前都有受寒病史。寒冷的刺激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皮肤以及肢端末梢血管收缩,氧耗量增加,低温引起血管持续痉挛,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受损,复温或者扩张血管的药物很难使其症状缓解[3]。由于寒冷使得上、下肢血管产生的收缩反应不一致[4],使得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本文统计结果与其一致。
TAO患者二维超声可见受累动脉段管壁回声模糊,内中膜厚度增加,严重处可见血栓形成,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病变呈节段性,正常动脉段与病变段交替出现[5]。 本文统计胫前动脉下段及胫后动脉为TAO最常受累的部位,这可能是其解剖特点导致的。当胫前动脉与胫后动脉向下移行时,其走形方向于近踝部发生改变,且胫前动脉下端会发出血管分支,而血管弯曲及分支的部位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这些部位相同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是血流低剪切力[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E-选择素在正常的血管内皮表面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当血流剪切力异常时,血管内皮受损,导致其表达增加,甚至持续表达。有研究表明,在TAO患者血管壁组织中,VCAM-1和E-选择素在内皮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7]。VCAM-1和E-选择素诱导的炎性细胞的黏附作用可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炎症[8,9],释放炎性介质参与血管损伤及血栓形成。
二维超声能清楚显示血管腔内情况,并可动态观察,为该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根据本文对121例 TAO患者的超声表现的整理分析,得出 TAO患者受累动脉下肢多于上肢,其中以胫前动脉发病率占比最高,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告一致,可为探索 TAO的发病规律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邢洁(1991-),女,在读硕士;赵凯军(1962-),女,吉林长春,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研究。
参考文献:
[1]克罗妮韦特.卢瑟福血管外科学[M].第4版.郭 伟,符伟国,陈忠译,译.第7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1155-1172.
[2]陈文卫,石 华,孙 彬,等.彩超显像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 学杂志,2013,8(3):154.
[3]王 涛,顾玉东,沈忆文.低温性血管收缩的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3):139.
[4]董承统,黄善生,杨思禹,等.针刺对血管非条件和条件收缩反射的影响[J].天津医药杂志,1964,6(7):583.
[5]姜玉新,王志刚,等.医学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5-355.
[6]Vander Laan PA,Reardon C A,Getz GS.Site specificity of atherosclerosis:site-selective responses to atherosclerotic modulators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Biol,2004,24(1):12.
[7]罗 成,郭 轶.VCAM-1和E-选择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0):1347.
[8]Yu GI,Jun SE,Shin DH.Associations of VCAM-1 genepolymorphisms with obesity and inflammation markers[J].Inflamm Res ,2017,66(3):217.
[9]Berthelot L.Immune and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J].Nephrol Dialysis Transplant 2016,30 (10Suppl):S3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