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友,宋勇林
(1.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262300;2.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 威海264500)
降钙素原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的前体糖蛋白,在健康人血液中PCT浓度非常低,近些年来,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感染性疾病在儿科为常见多发病,由于儿科病患体质和抵抗力偏弱,且儿童病情变化快,进展快,另外,我国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普遍且复杂,由此导致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增加了儿童患者的可能性[1],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抗感染药物治疗,一直是儿科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有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的24 h内不能做出及时反应,并且某些病毒性感染发生过程也伴随了CRP的升高,降钙素原对于细菌性感染反应更快,且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3]。本研究旨在分析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儿科收治的113例疑似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年龄分布为1-11岁,按照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细菌感染患者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病毒感染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非感染患者3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9例。两组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均参照《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为主要依据选择入组。感染类型:上呼吸道感染58例,肺炎23例,脑膜炎15例,心肌炎17例。患儿均无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生长发育符合规律,三组患者之间在性别、年龄及一般病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患者入院后于治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于EDTA抗凝管内,选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技术,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CRP,设置离心机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设定10 min,得血浆,与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仪器上检测降钙素原。结果判定:降钙素原≥0.5 ng/ml,阳性,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分为4个等级:0-0.49、0.5-1.99、2-9.99、≥10 ng/ml;C 反应蛋白≥5 mg/L,阳性;白细胞计数≥10*109/L,阳性;中性粒细胞比率(GR%)≥70%,阳性。
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的PCT、CRP、白细胞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的CRP、白细胞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各检测指标之间的比较
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阳性率(P<0.05),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的CRP、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感染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均很低,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细菌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值分布于0.5 ng/ml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值90%以上均在0.5 ng/ml以下,说明细菌感染发生时,降钙素原的升高具有特异性。细菌感染组的抗生素使用有效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PCT检测结果及抗生素治疗有效情况
在临床工作中,由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非常常见,尤其在儿科为多发疾病,该类疾病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机体炎症及器官功能障碍,临床医生多采用传统项目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IL-6等进行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其他类型微生物感染的鉴别诊断。但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在个体之间的基础值差异较大,且容易受生长发育、生理状态、体温、情绪等的影响,因而在细菌感染诊断方面灵敏度较低[4]。微生物培养虽然是目前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存在培养周期长、样本易受污染、阳性率低、检测结果时间滞后等多种问题[5]。儿童发病特点是进展快、变化多,因此寻找一项针对细菌性感染快速准确的诊断指标,是当务之急。
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目前在医疗界乃至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值得深度探索。由于儿童生理发育尚不成熟,药物代谢在其机体内的代谢途径与成人有差异,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性[6]。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其免疫作用主要为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亦可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生理情况下,人体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很少,成人和儿童<10 mg/L,当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或组织损伤时,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IL-6)刺激肝细胞,C反应蛋白可在感染发生后6 h合成增高,峰值可高达基础值的数十倍到数百倍。但C反应蛋白的急性时相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在感染和组织损伤的急性期均可表现为应激性增高[7]。因此,C反应蛋白不仅在细菌感染发生时升高,病毒感染、烧伤、外科手术、慢性炎症、心肌梗死等病理状态均可使CRP升高。
降钙素原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无激素活性,相对分子量约为13×103,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健康机体内,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粗面内质网的PCT-mRNA翻译生成降钙素原前体,降钙素原前体进入内质网膜,糖基化及特异性酶切后形成PCT[8]。病理状态下,机体内进行降钙素原的异位产生,可来源于外周血单核细胞,肝脏、肺部等多个器官组织。降钙素原是由降钙素相关基因编码生成的产物,而该类基因是由人体上皮细胞对细菌感染产生应答之后所表达出来的,相反地,这在病毒感染发生期间是一种负调节,因此病毒感染时降钙素原并不升高[9,10]。因此针对细菌感染,降钙素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有研究显示,在急性细菌感染的恢复期,血液中降钙素原的浓度快速下降,降钙素原的浓度变化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1]。Sager R等提出,作为机体对细菌感染应答的替代性指标,降钙素原可以辅助临床传统诊断指标,根据临床症状和临床表现,帮助诊治患者,指导抗生素的处方用药[12]。因此,在细菌感染的治疗阶段,若抗生素治疗有效,则降钙素原快速下降,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可用于指导抗生素的应用,从而改善抗生素滥用的情况。
综上,降钙素原对于儿科细菌感染可提供更灵敏的诊断依据,在区分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而在儿科感染患者诊疗中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Zheng SF,Yu F,Chen X,et al.Enteropathogens in children less than 5 years of age with acute diarrhea:a 5-year surveillance study i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J].BMC Infect Dis,2016,16(1):434.
[2]Carcillo JA,Planquois JS,Goldstein B.Early markers of infection and sepsis in newborns and children[J].Adv Sepsis,2006,5:118.
[3]Altunhan H,Annagür A,Ors R,et al.Procalcitonin measurement at 24 hours of age may be helpful in the prompt diagnosis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J].Int J Infect Dis,2011,15:e854.
[4]卢志勇,单平囡,许德顺.动态监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PCT 和CRP的临床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1):113.
[5]陈大庆.新生儿败血症辅助检查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02.
[6]刘艳杰.分析某院儿科门诊1960例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119.
[7]Lee JY,Hwang SJ,Shim JW,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procalcitonin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lobar pneumonia [J].Korean J Lab Med,2010,30(4):406.
[8]季娟娟,孙耕耘.降钙素原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5):462.
[9]Schuetz P,Albrich W,Mueller B.Procalcitonin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 and guide to antibiotic decisions:past,present and future[J].BMC Med,2011,9:107.
[10]Schuetz P,Christ-Crain M,Muller B.Procalcitonin and other biomarkers to improve assessment and antibiotic stewardship in infections-hope for hype?[J].Swiss Med Wkly,2009,139:318.
[11]Charles PE,Tinel C,Barbar S,et al.Procalcitonin kinetics withinthe first days of sepsis:relationship with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ntibiotic therapy and the outcome[J].Crit Care,2009,13:R38.
[12]Sager R,Kutz A,Mueller B,et al.Procalcitonin-guided diagnosis and antibiotic stewardship revisited[J].BMC Med,2017,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