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驻马店 463200)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水稻与小龙虾共生互利提高田地利用率和获得较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通过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结合,发挥水稻和鱼虾类共生互利的作用,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不仅可以取得稻虾双丰收,促进稻田的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而且减少了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田地污染状况,达到了“稳粮、促渔、增效、安全、生态”的良好效果。
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市、信阳市是全省稻田种植主要区域,近年来,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和市场销售实际情况,河南南部地区大力开展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稻田养殖小龙虾一般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清新无污染,排灌水方便,旱不干,涝不淹,稻田土质无污染,田埂坚实不渗水,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稻田。
稻田田埂要加宽、加高、加固,设置进排水系统。一般情况下,田埂宽度要达到3 m左右,机械压实,不塌不漏,防止小龙虾打洞时候把田埂打穿、坍塌,田埂要高出稻田60 cm以上。外层加设高出田埂地面50 cm以上的光滑围栏板(铁皮、塑料薄膜、钙塑板、玻璃等均可),防止小龙虾外逃。设置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一般应选择在稻田对角的两端,有利于进排水的顺利流动,进排水口处加设过滤网和防逃栏栅设施。
根据稻田的形状、面积大小可开挖成“田”字形或“目”字形等不同的形状,虾沟和虾坑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20%,沟宽1.5~3 m,沟深1 m左右为宜。虾坑可开在虾沟的交叉处或稻田四角,深于虾沟。
一是放养的虾苗、虾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活泼好动,翻身有力;二是同一稻田投放的小龙虾苗种规格要求达到一致,一次性放足虾苗。
3.2.1 春夏季放养模式
一般每年的5~6月份在稻田插秧后,投放小龙虾苗种进行稻虾兼作种养。投放幼虾苗种40~50 kg/667 m2,虾沟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在稻田和虾沟中的天然饵料不足时,逐渐加量投喂人工饲料。
3.2.2 秋冬季放养模式
一般每年的9~10月份在稻田收割后,投放种虾(抱卵亲虾)养殖。投放抱卵亲虾 15~25 kg/667 m2,雌雄比例为2~3:1,虾沟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水深加到田面30 cm以上,10月下旬水位升高到50 cm以上,以利于小龙虾交配和越冬。到第二年3月下旬或4月初,在稻田和虾沟中的天然饵料不足时,逐渐加量投喂人工饲料。
小龙虾苗种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 min,达到杀菌和消毒的效果,避免将病菌和寄生虫带入养殖水体。
小龙虾苗种放养前,要对虾沟进行及时清理,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沟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施发酵过的有机草粪肥300~500 kg/667m2,主要是培育水体中的轮虫和虾沟内栽植的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为虾苗虾种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
小龙虾苗种投放以后一般不用投喂人工饲料,只有在生长旺季,水温达到15℃以上,稻田和虾沟中的天然饵料不足时,才进行人工饲料的投喂。投喂时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四定方针,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加量投喂,日投喂量可按在稻田虾体重的3%~5%计算,并结合天气和观察小龙虾觅食、剩食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在阴雨天气以及发现大批小龙虾蜕壳时,要及时减少投喂量。日常养殖中,尽可能充分利用稻田和虾沟中栽植的水草、轮虫等为主的天然饵料,进行健康养殖。
定期进行水温、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等水质检测,做好水质调控。定期加注新水,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加高水位。
坚持日常巡田,早晚各一次。田间敌害主要有水蛇、水鸟、水老鼠、蛙类、黄鳝等,要及时发现清除。注意检查进排水口栏栅是否坚固、田埂有无塌漏以及防逃围栏是否完好,特别是要做好暴雨来临前的检查和管理工作。
建立巡田检查制度和做好生产养殖记录,强化稻田管理措施,护养好虾沟中栽植的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小龙虾蜕壳时严禁出现干扰,加强夏季汛期检查,严格防止小龙虾逃逸等。
一般在小龙虾苗种放养2~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开始捕捞商品成虾,捕捞工具有虾笼、地笼网、撒网、手抄网、拉网等。捕捞时具体结合小龙虾生长情况可以捕大留小,常期捕捞。经常捕捞能有效的降低养殖密度,从而促进达不到上市规格的小虾快速生长。也可以在稻子收割前排干虾沟,干池全部捕捉。日常捕捞要根据当时小龙虾市场需求量以及销售价格高低,决定捕捞量的大小和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