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开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辽北春季风较大,大棚布局以防风利秧苗生长为原则。棚骨架连接要紧密,棚膜覆盖要严实,为增加防风效果,在棚外对称的每隔5米吊一个较重土袋,保证不能漏风通气,防止保温效果不好,出苗参差不齐。每年4月中旬,气温变动较大,都有一场低温冷害,如果保温效果不好,会使局部苗床的秧苗受冻而死,如果被大风掀起棚膜而没有及时覆盖,会导致整个棚内的秧苗大面积死亡,不能机械插秧。
育苗基地需大量客土,每个标准硬盘可装营养土2.5公斤,覆土0.5公斤,如果客土选择不当,对秧苗生长非常不利,很难培育优质秧苗。客土选择没有农药残留的玉米田土壤、蔬菜地土壤、水田地势较高地方的土壤。客土一定要过筛,除去坷垃和杂物,筛片要选择网眼较小的,否则育苗时造成机械阻塞、覆土不均、出苗不齐。营养土配制一定选择优质壮秧剂,按照要求与过筛土混配,并按照客土与有机肥7∶3或8∶2的比例配制营养土,偏碱土壤可进行调酸处理,配制后的营养土pH值5~5.5,有利于秧苗生长。
应用水稻机插技术,要求秧苗秧龄期在28~30天,要比其他育苗方式缩短5~7天,而且叶龄以3.5~4叶为佳,要比常规育苗少1片叶。大面积应用时,要分批进行浸种,要求在浸种时一定要在上一批种子取出后,浸入下一批种子,要及时向浸种池补充药剂,否则达不到浸种消毒防病目的,浸种时间根据水温确定。
为确保播种质量和效果,育苗前一定要检修育秧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由于机械原因,影响育苗进度和质量。育苗机械要放平,如果机械摆放不平,偏高一侧会因播种密度不够造成缺苗,导致插秧时出现空穴无苗。播种量可根据籽粒大小每盘(30~60厘米)100~120克。播种要观察底土和覆土的情况,切忌底土过薄或覆土过厚,造成出苗参差不齐、生长不均。将温度计悬挂大棚内中间位置,距离地面1.5~2米。
摆放秧盘地方一定要土壤平整,避免凹凸不平,造成后期秧苗生长不均,如果灌水不及时,没有紧贴地面的地方后期极易发生青枯病。有条件的可在摆放秧盘前浇一次透水,水渗下后搂平床面。摆盘时最好边摆盘边搂平,保证秧盘紧贴地面。
秧盘摆放后,应立即将喷灌管线安放妥当,立即喷水,一次灌透,然后苗床施用除草剂,施药要均匀,施药结束后在苗床上覆盖无纺布或地膜,防止棚膜滴水将秧盘土壤打出坑洞,漏出种子造成缺苗。生产上切忌为操作方便先覆膜后滴灌,由于无纺布渗透水分要有过程,导致水分分布不均,出苗不齐。用过的无纺布由于通透性不好,易导致苗床缺氧、种子腐烂、出苗不齐。如果幅宽6.7米大棚,每列摆9~10盘的苗床,喷灌的细管线要达到1.5~1.7米,摆放在第二个硬盘位置,这样喷灌辐射半径才能保证棚内全部秧盘的水分供应,实现出苗整齐,苗期管理能够均衡一致,如果水分供应不到位,形成边苗和弱苗,影响插秧效果。
第一次浇透水后,苗床要盖严,正常天气条件下7~8天,种子可达到立针状态,此时苗床如缺水,要立即补水,再经2~4天苗床内的秧苗出齐。出苗立针前,苗床内温度可达到30℃,以后随秧苗生长发育,最高温度依次降低到25~20℃,苗期管理温度控制在20~25℃,水分保持苗床湿润即可。水稻秧苗2叶1心至3叶是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种子胚乳的养分消耗殆尽,秧苗抗性降低,需要吸收外界营养。一是注意预防苗期病害发生,及时喷洒防治立枯病的药剂;二是补充养分,及时补充肥料,生产中可追施硫铵50~10克/平方米。机械插秧要求最高秧苗高度为15厘米,苗期注意观察每个苗床,当秧苗长到6~8厘米时,可根据插秧时间进行调控,及时撤去无纺布,适当控制灌水,实现插秧时苗高12~15厘米。插秧前3~5天,结合灌水可追施一次送嫁肥,为预防前期潜叶蝇和稻水象甲发生,也可在此时喷施持效期较长药剂,实现秧苗带药下地,减轻病虫害发生。水稻工厂化育苗是水稻生产上一项重要实用技术,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栽培,减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对水稻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