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刚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食品理应更加安全,然而有些企业节约成本、偷工减料,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食品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地被曝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职能部门、政府、媒体等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家标准相关规定中也有修订和新增食品安全62项,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食用盐是每个家庭生活的必需品,是每日三餐中不可少的调味剂,食用盐安全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健康。因此,在了解我国食用盐安全的基础上,需要对食用盐进行严格检测,强化原料、加工、运输、售卖这一系列过程中的检测和监控,确保食用盐的安全,给每个家庭带来健康。
在食用盐行业中,将不合格的盐产品或者工业用盐来充当食用盐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减少不合格盐产品流向市场,需要加大市场监管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对食用盐的安全检测。目前,我国已有食用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食用盐质量的检测机构不仅包括官方的检测中心,也包括系统外的检测点,如各地区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检测标准是检测食用盐安全的基本依据,因此在我国的食用盐安全检测过程中,必须执行《食用盐》《食盐卫生标准》等相关食用盐标准。标准的检测对食用盐产品的粒度、水不溶物、铅、碘等化学元素都有明确要求来保障盐产品的质量[1]。盐产品在生产完后,需要进过检测,开具证明才能出厂;由于对包装、运输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也要附带相应的合格证明以及运输条件也有所要求,这些都与食用盐的安全息息相关。国家食用盐的卫生标准不仅为我国食用盐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对安全检测制定了参考依据。
我国食用盐检测设备只针对于现行食用盐安全检测的各项检测项目,有部分检测设备并没有达到检测的要求。由于食用盐的检测设备成本较高,也呈现多种多样的检测设备,各检测部门或检测站没有及时更新设备,延缓食用盐检测进度,降低盐产品检测效率和质量。
检测盐产品的内容是根据卫生标准来制定的,食用盐检测内容应与标准一致,但部分检测内容是落后于检测标准。由于本身食用盐检测标准的不完善,所以检测内容是不完整的。因此需要在完善检测卫生标准的基础上,再完善检测内容。
食用盐产品按照不同的来源、加工方式、功效分为不同种类的盐产品,由于产品种类的分工不同,其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每个盐产品为一个单位,建立不同种类的检测,提升检测工作效率和质量。
由于我国各地都有盐产地,分布极其广泛,因此针对数据检测起来也非常有难度,不同地区建立盐产地的数据库,能够方便后面工作的跟踪和总结,节省精力与时间。因此,建立不同产地盐产品的检测数据库极其重要。
不同的食用盐产品制作除了添加原料外,还需要添加各种辅料,而在食用盐产品添加的各种原料和辅料等缺乏检测能力。食用盐检测中易检测不出这些辅料,其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质,将会对食用者造成健康和安全威胁。因此,提高食用盐在检测辅料的能力非常重要。
认真研究食用盐的产品质量,对有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存档,建立信息资料库,这对食用盐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害因素研究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食用盐检测标准,不断完善并且提高盐产品质量的检测,从而完善检测内容。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在食用盐产品属性、规律上修订出现行的标准,为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为了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食用盐流入到市场中,需要在企业完善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拥有高水平的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在目前的盐产品质量检测中,仍存在有不合格或者以工业盐代替食用盐的事件发生,造成盐产品的安全隐患。目前食用盐检测中,存在着食用盐的检测设备更新换代比较慢、检测内容不完整、未形成产品的品种分类、不同盐产地的数据库未组建以及缺乏提升食用盐的检测能力。因此,在了解当前食用盐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现行标准基础上,需要加强食用盐的安全,强化食用盐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完善检测内容,并且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确保我国食用盐的安全,给每个家庭提供健康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