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蓉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实践,列举目前一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要心中有常规,并从有要求、有细节、有方法多方面提出了如何做到行动抓常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常规 课堂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120-0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一年级是学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起始阶段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对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特点,加强常规训练,选择有效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为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制于各方面原因,教师呈现的课堂往往与自己的愿望相违,尤其在一些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纪律涣散,教师要么“声嘶力竭”,靠嗓门去镇住学生,要么“无可奈何”,一味放任学生,造成课堂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如何让教师脱离困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实效,使课堂达到理想的状态?首先应当从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英语学科如何建立好常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找到问题,心中有常规
学生课堂上主要存在的问題是什么?静不下心来听课,不受纪律约束。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阶段,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等方面的变化都需要孩子去适应,而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活泼好动,注意范围狭窄易分散等特点,给教师控班带来了难度。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来说,开始自己的课堂,应当从建立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开始。而这往往是一些任课老师容易忽视的问题:一是将自己的注意点放在教学内容上,从而更多关注知识的传递,缺乏对教学对象课堂行为的关注;二是关注到了学生常规的问题,但不知道如何下手进行改善,往往走向两种极端——或通过“凶悍”的震慑来达到想要的效果,课堂充满了训斥,时刻绷紧了神经,老师累学生也累,或通过“温柔”的鼓励来达到想要的效果,方式单一,缺乏尺度,有一时效果,对部分人有用,却没有长期效果。
所以,上好英语课的基础是教师要心中有常规。
二、解决问题,行动抓常规
心中有常规,把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主要有赖于教师教学的方法和艺术。同时要能够抓住学科的特点,方能训练得法、训练有效。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要求,立规矩,把握“21天效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英语课堂的规矩和其他学科的规矩相比,应该是有共性的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课堂上要明确如何上课,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教育孩子如何遵守课堂纪律。同时将每一个要求细化到具体的行为准则中去。如何坐,如何听,如何举手,如何放置书本,如何写字,如何收发本子等,都需要立要求,反复尝试,形成习惯。行为心理学中,有“21天效应”之说,指的是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要培养学生好的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同时有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所以,对于教师而言,把握刻意阶段的21天尤为重要,务必要对学生立要求,规范到位。
(二)有细节,观全面,像班主任一样管事
教师的眼光要放远、放开阔,不要总停留在自己学科的范畴,而要重视教学内容之外的其他东西。教师每天进入课堂,首先关注的应当是学生的状态: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做好,各类物品摆放是否整齐划一。除此之外,还要关注一些细节。如果这节课前是有眼保健操的,学生在做操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孩子做操的情况,不应迫不及待地利用这5分钟的时间做自己的课前准备,不管学生。如果教室的地面上有一些垃圾,桌子东倒西歪了,要求孩子捡拾、调整。在课间的时候,发现学生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随意地推搡、不顾安全地奔跑等,教师应停下来进行教育。试着去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有问题必管,即便不是班主任也能像个班主任那样去管理学生,这样一来,教师自然在学生中建立了威信,学生在教师的“火眼金睛”和“有错必纠”的攻势下,自然更容易服从教师的管教。教师虽不和学生谈学习,却把学习的基础条件准备好了。
(三)有方法,讲艺术,建立自己的课堂机制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期。感知、注意和记忆方面都有其特点,觉得小学生活充满新鲜又不习惯;对于学习好奇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教师在落实规矩,关注细节的过程中,方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教师首先创设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指令用语系统,操作简单,趣味性强,并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当教师需要孩子仔细看时可以边配动作边说“Little eyes!”学生回复“eyes, eyes!”同时配合注视教师的动作;需要动耳、动手、动嘴时,可以配合动作并说“Little ears!”“Little finger!”“Little mouth!”孩子分别回复“ears, ears!”“Finger, finger!”和“mouth, mouth!”并配以相应的动作。
其次,教师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创设更多侧重听,侧重学生静心观察的活动,从规则上入手,使学生能够静心思考。如在进行词汇朗读时,优化跟读的形式,采用游戏式的活动让孩子进行跟读:活动“little see-saw”,当教师领读单词声音特别大声时,学生用特别小声的声音跟读,反之,教师声音特轻时学生声音则特响亮,以此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类似的活动还有“Do Ro Mi”,学生读词的声调根据教师的指挥从轻到高或从高到轻;“Little Detective”将单词卡片藏在某处请一名学生来找,其他学生说单词,通过声音的高低来提示学生单词卡片的位置等。再如,在学生起立发言时,设计“魔法棒”点到谁谁就来读的活动,教师一边在头顶甩“魔法棒”,一边喊“咒语”:“magic, magic, magic bin!”并邀请某名学生或某组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同时留意教师是否叫到了自己,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还如,在教课文的过程中,多让孩子倾听、观察读音,让孩子听后回顾、模仿,这样的形式也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再次,合理把控课堂的节奏,张弛有度。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自身的语言节奏因活动的不同而不同。如在介绍课文背景时,教师要善于讲故事,放慢语速,调节声音,充分渲染情境;在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时,要加快节奏,以让学生应接不暇,高度集中注意力,制造紧张的气氛。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内容的安排上,毕竟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要有一些热闹的时间,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放松、安静的时间。英语课堂一般比较活跃,穿插一些安静的动笔活动或放松的歌曲等,有助于孩子调节。
最后,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正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年级的学生易受暗示和鼓舞,期待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不妨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借助评价,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努力达到更高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着眼于学生课堂行为,及时给予评价,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亲密的动作、一颗小五角星都可视作对学生的奖励,在评价的内容上,把握多面性原则,绝不局限于课堂的问答,而可以更多地着眼于学生静心听讲,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孩子规范课堂言行;在评价的对象上,不局限于对个人行为的评价,也要关注一个群体如小组的表现,让学生之间相互约束,相互提醒,相互竞争。在课堂外,教师要思考适合本班孩子的课堂评价机制,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这些行为鼓励累积叠加,让学生并不局限于一节课的表现,而能约束自己在每一节课上面都用良好的表现争取老师的鼓励,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学生常规的训练,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用耐心和智慧坚持实践。做到心中有常规、训练能得法,才能保障学科教学顺利实施,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