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云华 陈路阳 廖千慧
摘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面前,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在全国高职加大养老专业办学力度的情况下,技工院校开办养老专业面临扩大招生的挑战。本文以广州市技师学院养老专业的办学为例,分析了技工院校养老专业办学的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开办养老专业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技工院校 养老专业 办学困境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出台了多种政策激励养老专业的办学,目前已有159所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并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广州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14年携手知名养老企业,探索老年健康管理专业建设,摸索出了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一、广州市技师学院养老专业办学历程
1.以课题引领。带动养老专业建设
学院在2012年11月赴番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州市老龄委、广州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等单位就养老护理服务专业的前景、学历建制、招生途径、课程体系、学习模式、政府养老优惠政策等方面情况进行研究论证,并撰写了新专业开设的情况汇报,对养老护理专业建设的筹备工作进行了部署。2013年5月成立课题组,深入到相关养老机构、家政公司、家庭进行养老护理人才需求调查,了解养老护理岗位的技能要求、人才培养规格,探索与养老机构和家政公司合作办学的可行性以及可采用的培养模式。
学院以课题引领带动专业建设,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办学实践中验证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模式。
2.在具体的招生实践中摸索办学模式
如图1所示,在2013年课题调研过程中,学院和一家养老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然后进行招生宣传并招到了社会人员10人就读,最终却因为学员中8人年龄大于国家规定的免学费年龄22周岁,无法解决学费问题而中断。
在多方努力下,2014年学院和一家养老机构深度合作,直接在企业中招收32人成为学徒,根据企业员工现状,采用学分制组织教学,并且通过行业支持,争取到了民政局社会福利专项基金的支持,解决了学费问题,学院成为广东省技工院校首个开办校企双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技工院校。
2015年学院应势而为,开招了以初中为起点的全日制学历班,虽然同样也争取了民政局社会福利专项基金的支持,但因为没有和相关企业合作,仅招生8人。
2016年学院吸收前三年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寻找深度合作的养老机构,另一方面争取其他途径办学。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每年选送一批贫困家庭学生赴帮扶方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对口帮扶任务要求,解决广州市养老护理技能人才用工紧缺问题,学院与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黔南民族卫生学校)协商,合作开办老年健康管理专业。接着,学院与广州泰康之家粤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广东泰成逸园两家养老机构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保证了学生的实习和优质就业。2016年共招全日制订单班学生100人。
2017年学院延续“精准扶贫招生”加上企业合作办学,共招收了100名养老专业学生。
二、技工院校开办养老专业存在的问题
学院養老专业办学经过5年的摸索,找到了学徒制的有效办学模式,但在办学中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1.社会对养老专业人才认识存在误区
学院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现有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包括生活护理、社会工作、护理管理、基础医疗护理、营养保健、行政后勤管理等,并没有实现工作任务的细分。因为人手有限,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只能停留在生活护理工作上。
随着高素质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需求多元化,对养老专业人才的类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见下表。
养老机构根据社会需求,需要的养老专业人才包括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生活服务、机构管理人员。但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养老专业人才只局限在生活护理方面,这就给技工院校在招生宣传上带来极大的障碍。
2.政府在吸引更多人报读并从事养老服务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为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省、市出台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广州市民政局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广州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建设行动方案》,于2016年12月经广州市政府同意印发执行。方案提出:建立完善全日制与持续教育养老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养老服务就业和岗位补贴制度;建立一线护理员工资制度;加强护理员子女就读、住房等保障工作。方案的任务措施第一条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纳入了扶持目录,指出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中等以上院校和技工院校,可向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申请专项资助,这一举措,也是学院2014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双制班先行先试成功实践的保障。2016年学院和黔南州的合作开班,也是借助了广州市政府运用精准扶贫政策解决养老护理人才紧缺问题的东风。
各级政府在吸引更多学子报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从事养老服务业的利好政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严重影响了技工院校养老专业的招生。
3.技工学校养老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没有准确定位
根据养老机构人才需求,技工院校对养老专业人才的方向和层次应进行准确定位。学院最初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为:各级养老机构基础管理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员等职位,经过3~5年的专业技能提升及工作经验增长,有机会获得技术骨干、部门主管等关键职位,也可自主创业。而在实际工作中,养老机构基层的管理人员都需要有1~2年的生活照顾工作经验才能胜任,而成为部门主管需要8~10年的管理经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不准,不利于学生就业。
而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相对较窄,没有形成辐射的专业群,也影响了招生规模。在2016年的招生策略上,学院把养老专业衍生为老年健康管理专业,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招生形势良好。
4.未和养老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2014年10月,学院和友好养老机构开办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校企双制班,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运用企业学徒制办养老专业的一次成功尝试。但由于是以学校为主导的人才培养,培养方式还比较单一,属于一次性合作,没能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学院养老专业和泰康、泰成等高端养老机构的可持续性合作还在实践中。
为了实现长期合作,需要政府搭桥、行业支持,实施以企业为人才培养主体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才能保证企业和学校实现双赢。
三、高职养老专业办学的启示
高职院校在养老专业开办时间比较早,专业建设的投入比较大,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有效的做法如下。
1.与中大型养老企业合作,建立人才供需合作的常态化机制
根据社会需求,养老机构正在走产业化的道路,不少养老集团正在建立集康复医院、体检中心、养护院、养老养生研究中心、老年人设备器材公司及社区社会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养老社区,满足长者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需求。高职院校更注重和综合性养老产业集团合作,为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奠定基础。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优先到企业就业的机会,建立了人才供需合作的常态化机制。
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和无锡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平臺“江苏经贸九如学院”,采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着重构建科研、经营、实践三合一的专业实训基地,在大力修建高端养老基地的基础上,正筹划建设老龄化及养老服务业研究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采用企业合作订单式、校企融合的现代学徒制等有效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2.在现有专业基础上,打造养老行业专业群
为突破养老专业办学困境,各高职院校在招生上也是想尽办法。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其中社会事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已办成国家级示范专业,招生专业涵盖了文秘、法律事务、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康复等专业群。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则形成了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涵盖社会工作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等专业的涉老专业群,近几年招生形式大好。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在家政服务专业群中衍生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的护士专业群中专门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
3.注重养老专业人才专业价值观的培育
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大,使得养老机构每年都出现护工荒。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具有尊老敬老、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将有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高职院校都注意到了这一点,特别注重养老专业人才专业价值观的培养。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具体做法是所有涉老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开展养生保健、推拿按摩、音乐照顾、生活照护等慈善义工活动、公益创投服务,旨在培育学生爱心、公益、专业、坚守的价值观;对有爱心、品学兼优并热爱养老服务业的学生进行多重奖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专门编写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自修手册》,让学生人手一册,不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为了学习先进的经验,各高职院校都注重和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和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养老机构都有合作关系。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有了留学的机会。
四、规范技工院校养老专业办学的对策
1.和高端养老企业合作办学,运用企业新型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企业对新招录员工(或订单培养人员)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整体化学习,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和养老机构合作办学是很多学校在办学中总结出的经验,而大牌企业进驻养老服务业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些企业的进驻使养老服务业朝着高端发展,养老机构的建筑设计和工作人员都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端养老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解决人才培训和提高的问题;学校和高端养老企业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实践环境,解决实训基地和就业的问题,两者可以实现双赢。
技工院校要在充分了解企业的培训目标和岗位设置、学徒文化水平的情况下,和企业共同构建适合工学结合的新型学徒制课程体系,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弹性的学习制度,用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培养社会需要的养老专业人才。技工院校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合作企业,且不止和一个企业合作,在不同的专业群中进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合作,以凸显技工院校的办学优势。
2.拓宽办学思路,准确定位,规划建设技工院校养老服务专业群
和高职院校不同,技工院校养老专业人才的目标培养定位在:处在领导层的管理人员和处在操作层的技能人员之间的中间层。可胜任各级养老或福利机构的高级护理、康复保健、活动策划或管理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同时还兼具从事老年产业的推广或自主创业的能力,可与基础的养老护理员有所区分。基本职能是在从事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前提下,还负责班组管理、家属沟通、社区管理等工作。技工院校要拓宽办学思路,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基础,建设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以老年健康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为衍生专业的专业群。
如图2所示,技工院校应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老年健康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形成专业群进行招生,扩大招生规模。
3.按照“大专业、小方向、强技能、重道德”的指导思想进行养老专业建设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养老专业建设的方向,要求招生要有一定的规模。技工院校在还未形成一定规模前,可以按照“大专业、小方向、强技能、重道德”的指导思想进行养老专业建设,彰显技工院校办学特色。以3年制6学期为例,前3个学期重点培养大专业即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技能,第4学期开始进行小方向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老年健康管理、社区管理等专业能力培养方向,第5、第6学期在安排顶岗实习时也根据学生选择的小方向进行订单式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的是专业技能训练,并在其中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渗透。
运用“大专业、小方向、强技能、重道德”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兼顾了学生的个性,是技工院校进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有效方法。
4.开拓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养老护理人才渠道
鉴于养老专业人才国际交流通道越来越顺畅,技工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入国际健康养老人才标准,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奋斗目标,并在教学中转化技能大赛成果,以推动国家养老产业的人才培养快速发展。可以尝试“一试三证”培训考核办法,同时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香港专业能力证书、IPSN国际证书三个证书,建立互认互通的养老护理员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以“粤、港、加”养老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为试点,逐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