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2018-01-16 10:08杨思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展瓶颈农村教育对策建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在经费投入、校舍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各地区的教育事业已展现出令人可喜的变化。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山區,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尝试探究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发展瓶颈;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杨思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第一小学教师。(宁夏 固原 756200)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1-0121-02

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山区农村教育在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办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等办学条件也发生着喜人的变化。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一、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

1. 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教师的专业结构上看,体育、音乐、美术、外语等课程教师尤其短缺,不能开齐开全新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造成学生学科知识短缺,给校本研修带来了困难,也给教师执教新课程造成了新的“本领恐慌”。从教师资源分布上看,近年来由于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随之就出现了自雇“代教”现象。这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教育教学能力有限,很难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2. 山区教师流失严重。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大量流失。乡镇教师向县城流动,县城教师向中心城市流动,造成人才流失单位相应学科瘫痪,使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财政拮据,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另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加剧了山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失,拉大了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不利于教育的公平竞争和均衡发展。

3. 无法开展教育教研。对于多数农村学校,教育教研一直是学校发展的软肋。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已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可以解决自己的教学实践问题,提高自身的素质。但由于农村教师理论水平不高,而且缺乏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很难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同时,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教师无法接触到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因此,农村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较低,并没有发挥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意义。

二、改善山区农村教育困境的对策

为了突破制约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笔者参照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 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要通过为教师提供岗位培训、业务技能培训、校本课程培训、学历达标培训等措施,实现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术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有效整合,充分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上存在冗员不能裁、缺员不能补、能者不能进、庸者不能汰、横向流不动、逆向堵不住、养闲养庸养懒等现象,这诸多现象需要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及早研究,趁早解决。对目前紧缺的中小学体育、艺术(音乐、美术)、小学英语、计算机操作等学科教师要进行本土化培养。要不断改革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和用人方法,建立教师优胜劣汰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社会平衡能力,规避教师短缺矛盾,提高办学效益。

2.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和实践主体,推行新课程,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当前山区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农村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保障足够的培训经费,改变教师自掏腰包的局面。二是要为培训“瘦身”,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偏僻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能力、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方面差别较大,所以在培训中应尽量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培训策略。培训内容要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采取灵活机动原则,化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使培训者真正受益。三是尝试分类培训制度。譬如业务技能培训、校本课程培训以及学历达标培训等。业务技能培训主要针对新课程、新的中高考模式,采取以省教研机构为主的省级新课程培训,同时开展以市县教师培训中心为主的市县新课程培训,各级培训点要对培训教师严格考核,层层把关,确保培训质量。校本课程培训:建立联片管理体制,每月可利用双休日集中培训一次,为教师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学校要培养本土专家,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学历达标培训:为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出台一些与学历挂钩的奖励措施,引导激励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函授、自考、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等成人培训。

3. 完善激励机制,为农村教师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当前贫困山区、县镇与乡村在办学规模、格局、教师层次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统一调度、合理安排资金,出台适度向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建立农村教师专项补助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二是尽力解决农村教师子女读书、子女就业、评先评优、岗位聘任、外出培训、职称晋升等后顾之忧,使一线教师能体会到在农村工作的优越性。三是新教师名额分配时要向农村地区予以倾斜。在农村教师流向城镇学校加剧的态势下,教育行政部门既要适度放宽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及时调配优秀毕业生,输送新鲜血液,提高“造血功能”,增添发展后劲,还需加大名优教师支教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名优教师去农村学校支教,引领农村新教师快速成长,改变农村教师结构失衡的困境。

4. 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级领导、学校师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皆非常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考试与评价改革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包括教学及其效果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部分。评价的模式应多元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多进行分析性评价,为教与学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评价应侧重于师生的态度和能力,关注过程评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是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培养和研究中,自身的潜能是否有效发挥,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是否增强。这些举措的目的是要打破以往偏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表现性评价的局面,建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陈 晨

猜你喜欢
发展瓶颈农村教育对策建议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我国成人教育呈现瓶颈滞胀状态的原因分析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对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