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

2018-01-16 10:08黄瑞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稳态张力

摘 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文的一部分,作文必然也是综合性、实践性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教课文的观念上升到教课程的观念,开放课堂,开放自身的观念,让作文教学走向更广阔的生活。文章探讨了如何运用作文综合课,打破课堂教学的平衡稳态,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非平衡;稳态;张力;作文综合课

作者简介:黄瑞夷,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教师。(福建 厦门 361000)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1-0010-03

固定的班级、固定的学生、固定的老师、固定的教材构成固定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极易构成稳定的平衡态。学生的写作思维缺乏张力,难以看到不同学生各异生活状态下的个性化作品,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作文时的情感、态度、思维、意志都难以有较佳的状态,写作的动力不足,而失去写作过程与写作的意义。

一、课堂是一个平衡的稳态

许多人会说,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不是课堂里习得的,写作水平不是老师教的。如果是就课堂本身而论,这事还真是辩论不清。所以,本文引用耗散结构理论来分析,似乎可以明朗一些。

耗散结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在这个概念中,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两个关键词——涨落、突变。

涨落:一个由大量子系統组成的系统,其可测的宏观量是众多子系统的统计平均效应的反映。但系统在每一时刻的实际测度并不都精确地处于这些平均值上,而是或多或少有些偏差,这些偏差就叫涨落,涨落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随机的。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涨落,称为内涨落;系统外部原因造成的涨落,称为外涨落。处于平衡态系统的随机涨落,称为微涨落;处于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系统的随机涨落,称为巨涨落。对于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系统,随机的小涨落有可能迅速放大,使系统由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从而形成耗散结构。

突变:阈值即临界值对系统性质的变化有着根本的意义。在控制参数越过临界值时,原来的热力学分支失去了稳定性,同时产生了新的、稳定的耗散结构分支,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从热力学混沌状态转变为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其间微小的涨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种在临界点附近控制参数的微小改变导致系统状态明显的大幅度变化的现象,叫作突变。耗散结构的出现都是以这种临界点附近的突变方式实现的。

可见,在课堂这个系统中,学生要获得突变,必须要有巨涨落。而我们的课堂系统恰恰是缺少巨涨落,更多的是微涨落,即学生的发展变化是难以看到的,是如身体发育般,看不到却实际上有所长的,这种微乎其微的效果,难以说服学习个体的能力提升是由课堂学习的结果而得。为何课堂教学效果是微涨落呢?因为缺乏好奇心,老师是熟悉的,教材也“熟悉”过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难以在课堂里大放异彩。学生看到的基本上是同一性的内容,所以课堂就缺乏一个引发个体产生非平衡的元素,而使学生总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无序的平衡态。那么,课堂里是否有过巨涨落呢?答案是“有”,那就是在下述的三种情况下会产生巨涨落:一是新的班级。班级成员彼此陌生,这段时间的交往会引发学生的巨涨落;二是新的教材。在学生对教材完全陌生,而又非常想翻阅教材的这段时间里,学生对教材的猎奇心理会引发巨涨落;三是新教师。更换教师时,新教师的新个性、新思想、新方法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涨落。而一旦这些都固定下来后,每天接受着相似的信息刺激,个体的学习就会驱向稳定的平衡态发展,此后,各种刺激就只会起到微涨落的效果。

由上述的三种情况可以看出,能激起巨涨落的最关键也最重要的元素乃是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学生个性的放大是由教师决定的,教材能否翻新也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自身的发展的思想的更新更是关键。所以,打破课堂稳态的重任在教师,那么,教师怎么打破作文课堂的平衡稳态呢?

二、作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

综观十几年来的作文教学观摩课,笔者发现,课堂教学形式少有变化,所有的观摩课教学都跳不出两种形式:一是课堂先活动。如讲故事、做手工、玩游戏、做实验、实践观察等,之后写作文,可以归纳为先体验后写作。二是先写作后评改。把学生作文以片段式或全文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起评改,然后再针对某一细节或写作知识、技能写小片段,这种教学可归纳为先写后导。这两种作文教学形式各有利弊:

先体验后写作,有利于解决学生作文素材难的问题,有了体验就有了感情,为情造文符合学生写作心理,但其弱点也显而易见,即钝化了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素材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什么非要老师创设了情境后,学生才感到有内容可写。就如潘新和教授所言:“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生活和情感,所缺的是将其艺术化的本领。教师该关注的不关注,不该关注的却花大力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学上的重大失误。”这种先体验后写作的教学通病,正是教师花在体验上的精力与时间远远大于把体验艺术化表现出来的指导时间。许多教师在体验阶段完成之后,基本上就完成了教的任务,大多是让学生自己快速写,而教师只是等待下一步的评讲,在指导艺术表现技能上所花的时间是极少的。这样造成学生在体验时快快乐乐,而提笔写作时便死气沉沉。学生上了一堂这样的写作课,除了体验了一次活动,在情感上有了增值外,在写作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如果这种课堂不只限于观摩课,而日常课也都如此,那还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即课堂如果没创设体验情境,学生就没素材可写,或是兴致游戏败兴作文情感罩着整个写作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参加活动前总要先询问是否要写作文,如果要写作文则宁可不参加活动。先写后导的作文教学,优点是针对性强,学生作文中有什么优点与不足,教师的指导可以非常明确。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获得要教什么,通过现场片断练习后便能了解到已解决了什么。这种作文教学按理说,实效性是很强的,可现实并非如此。首先,在写作前没有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之难,在心理上不能得到较好的疏导,有些学生很可能打马虎眼,在这样的心态下写出的作文就不是其真正的水平,教师讲解的针对性也就打了折扣;其次,课堂时间与学生个体人数上的矛盾,造成一节评改课能拿出来当示例讲解的只能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则事不关己而无心听评,或是个人有个人的体验,听别人的并不真切。所以,学生的参与性与老师想要的收获无法成正比,这也就是先写后导作文教学的缺陷。

十多年来观摩课上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少有教师上课本上的命题观摩课,除了硬性规定一定要上课本上的题目外,是不会有教师在观摩课上选择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这就反映出一个更大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教师作文教学都是教学课本上八个单元里的内容,因为这些作文是上级要检查的,不能不写。那些教师必教而且是课堂里最常见的作文教学,观摩课上却看不到,我们看到的都是执教老师自己课外选的作文题,那么,这些观摩课对听课的老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作文教学更大的主流是普通老师日常的普通课,这些普通课呈现的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形呢?十多年来一贯如此的作文教学之瓶颈难以突破。

三、作文教学的非平衡之源——作文综合课

想要突破作文教学之瓶颈,就要视课堂为一个耗散结构,打破作文教学课堂的平衡稳态。这就要求教师要开放课堂,开放自身的观念,不能把作文教学仅仅看成是单一的技能训练,只是跟着课本一个技能一个技能的累加。作文是综合性的,教师要从教课文的观念上升到教课程的观念,语文课程的性质乃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文作为语文的一部分,必然也是综合性、实践性的,作文的综合性体现为写作主体内部语文能力是综合性的;作文与其他学科是综合性的,作文与生活是综合性的,而所有的能力、知识又都统一于实践的运用过程中。因而,作文教学除了单一的技能训练外,更要有综合性的作文教学,至少要在单一技能训练中分出一半的时间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

作文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示例如下:

请一位生物老师给学生教学冬瓜的种植,课后给学生种苗,让他们分小组进行种植,种植过程中要观察、记录冬瓜种苗的成长情况,从开始到结束设置一系列作文。

《记一堂冬瓜知识课》作文课与生物课相结合;

商量怎么种冬瓜,写《我们的冬瓜计划》,口语交际课与应用写作课结合;

在小区与管理员交涉种植地或在学校与校长交涉种植地,口语交际课;

观察种植冬瓜的成长,学习有关冬瓜种植的资料或向生物老师讨教,阅读与观察相结合;

写《冬瓜成长记》,学习课文《三味书屋》,用课文方法感受写自己的种植过程,阅读写作相结合;

测量秧苗的成长速度,量一量冬瓜叶片的宽度,数一数有多少叶片后开始开花,测量花的大小,请教数学老师怎么搭瓜架,瓜架要搭多高多长,要用多少料,数学课与写作课结合;

冬瓜的外形观察,长度、重量测量,每棵能收获多少千克?预测并写出冬瓜介绍的说明文;

展览成果,开收获会,写《策划收获会》,数学与应用文写作结合;

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写《冬瓜的自述》《冬瓜广告》《冬瓜对联征集》《冬瓜营养分析》《冬瓜的快乐》等。

一系列作文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技法,而且是综合性地用语文、学语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学习也是自主的而且是积极主动的。

这样的作文课堂就是开放的,作文教学突破了教室作文教学的瓶颈,走向了更广阔的生活,写作不仅有对象、有内容,而且学生也知道自己为什么写,写作的生活意义也在其中,也就明白写作文不仅仅是给老师批改,而是有实际的作用,是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就是非平衡之源,老师进行了新组合,学生也进行了新组合,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新组合,新的刺激因素不断地涌进课堂,与教学进行能量的转换,课堂就会出现一次次新的涨落,从而向着不断提升的层次发展;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让写作变得十分有意趣,而且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2] 哈肯.协同学[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易红郡.“设计教学法”评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稳态张力
一维有界区域上单稳态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
一维有界区域上双稳态方程多重正解的存在性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巧测水膜张力
方寸之间
电感和电容在直流电路中的状态分析
浅谈人体免疫系统对稳态的调节
2MW空冷风力发电机热性能分析及改善
露天矿运输站场边坡稳态远程监控及工程对策
无溶剂复合张力控制的方式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