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下的企业业财融合运作模式研究

2018-01-16 12:30张玉缺
会计之友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业财融合

张玉缺

【摘 要】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互联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使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但财务信息系统相对比较独立,无法与企业业务和IT技术协同合作来组织管理企业资源,也就无法从源头驱动企业价值增值。文章以国家电网的智擎云操作系统为分析对象,研究企业如何利用云计算系统实现业财融合管理,如何将企业财务、企业业务和云计算系统实现自动对接,如何搭建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框架,重构企业竞争优势,以期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支持。

【关键词】 云计算技术; 业财融合; 信息一体化; 协同系统

【中图分类号】 F2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24-0058-03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可见,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技术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电网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发展,近年来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以支撑互联网创新发展为使命,打造云服务、物联网、地理信息、运维服务和信息安全等业务,不断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切实提高云计算等互联技术与企业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信息化之路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云计算的技术创新即“智擎云操作系统”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以及在云计算下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研究,探寻国家电网如何将企业信息孤岛的管理模式向信息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改进,从而实现低投入和高回报的管理目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云计算运用的优势

云计算最早是由John McCarthy提出的,他提出使用者使用云数据资源更多的是一种共享模式,相比传统的技术模式,它具有按需付费、弹性大、资源池、跨域协同等特点,这深刻改变了人们使用IT的形式,从以前的“买”转换成“租”,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具体内在动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成本太高,经济效益低。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系统都是基于PC办公模式,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众多基础硬件的支撑和不断升级,IT设备就需要频繁更换,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第二,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降本增效需要新的技术环境。我国企业现阶段处于转型时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控制企业风险,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势在必行,而“云计算”正好满足这样的需求,它为企业提供一个庞大的资源池,通过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得企业快速获得大量的数据,无需负担高昂的数据中心运营成本。

第三,互联网时代,创新业务需要快速、灵活弹性的基础架构。企业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创新业务具有不可复制性,需要有充分的数据资源与之快速匹配,用于企业在短期内抓住商机,制定战略决策。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支撑体系,“云计算”服务属于公共资源,更换的成本很低,满足企业当期业务需求。

二、国家电网“云计算”技术运用现状

电网行业作为国有大型的能源基础行业,其业务数据具有规模大、类型多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数据的信息化处理,才能对业务故障等做到及时处理。国家电网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将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发展至今,可以说是国企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企业。而国家电网最近提出的基于云计算技术创新的智擎云操作系统,进一步推动传统业务的“云化”转型,打通了企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该操作系统基于双态IT的理念,一方面将传统的成熟的应用架构在稳态IT之上,具有稳态运行的特点,可以承载具有业务流程固定、数据模型稳定、业务逻辑复杂、负载变化不大等特性的应用;另一方面同时开发敏态IT的应用来构建应用系统,具有敏捷创新的特点,可以承载业务灵活变化、资源水平扩展要求高、负载波动明显、事务弱等特性的应用。

国家电网运行的智擎云操作系统,具备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为企业进行业务融合提供了IT技术基础环境。第一,数据传输发布的速度得到较大提升,相比传统信息架构模式,通过云操作方式实现的资源分布速度提升至少40%以上;第二,是实现了资源的按需供给,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可以迅速并且准确地被获得,较好地实现了业务之间的信息互通,构建起大数据平台的架构;第三,是具备弹性伸缩的功能,这为企业创新业务、节约成本提供了基础架构;第四,是实现了数据的跨域协同传递,这为国家电网提供了巨大便利,因为国家电网的子公司和数据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通过跨域协同计算实现了数据从不同主体、地域和业务之间迅速流转的可能。

三、“国网云”下的业财融合运作模式

国家电網的“国网云”平台已经实现业务应用的全覆盖,如企业管理云,是覆盖管理大区的资源及服务,为企业管理、分析决策、综合管理类业务应用提供支撑;公共服务云是覆盖外网区的资源及服务,为电力营销、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提供支撑;生产控制云是覆盖生产大区的资源及服务,为调控运行及其管理业务提供支撑。

(一)全面实现“横向业务集成、纵向财务贯通”的业财融合

“三朵云”支撑起完善的基础业务平台,包括人资、物资、财务、基建、规划、运行、营销、生产、综合管理、协同办公等业务,实现了设施、数据、服务、应用等IT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提升了信息存储、传输、集成和共享等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业务横向集成融合,快速响应业务变化的能力,实现了业务的产业链运作。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纵向贯通的,涉及集团公司总部、省(市)公司、县级公司和三地灾备中心四个层面,公司总部建立起统一的标准、政策和制度,如集团层面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业务规范和业务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编码,在集团层面开展战略制定、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等工作。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下发至各个省(市)公司,省(市)公司则按照统一下发的战略目标和业务任务,执行并按照自己的实际业务进行细化,再下发给县级公司。同时,公司总部会及时收集各省(市)公司和县级公司的业务汇总数据,实现整个集团公司“一本账”,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实时评估和监控集团各个分子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打破了集团内不同单位的界限;除此之外,国家电网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正常运行,分别在北京、上海和西安三地建立了灾备数据中心,主要用于预防某地的数据存储出现异常,可以立刻切换到另一灾备数据中心来支撑业务继续运转,保障了信息的安全运作。

(二)财务与前端业务系统紧密集成,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服务

集团总部通过与基层业务的信息纵向集成,将基础业务的原始单据通过影印系统直接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从而形成整个集团企业范围内的“一本账”,最后再生成集团报表,集团总部实现了从源头搜集经营信息,将财务信息前置化,实现了集团范围内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这样的处理模式,一方面全面消除手工凭证,减少了业务人为判断因素,规范了集团业务的处理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报表编制方式,企业不再需要层层递进地提交财务报表,提高了集团报表信息的质量和传递效率。同时,集团总部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析公司的典型业务,将典型业务与业务规范、业务处理规则等关键财务内容固化在业务凭证模板,对于典型业务做到特别处理。业务通过票据影像系统直接传输到财务共享中心来进行,这在集团层面实现了账务的共享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集团总部将资金的财权过渡到账权,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会计信息处理效率。

(三)建成集团统一资金池,统筹资金使用和监督,规范物资管理制度,推动项目采购的集中管控

国家电网建立了集团公司的“资金池”,通过内部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归集,减少资金沉淀。构建集中支付平台,实现大额资金集中支付,统一结算,减少费用。建立资金监控中心,集团对资金往来实施实时滚动监控。开展内部网上银行或银企互联,使得公司财务系统的数据中心与银行业务系统的交换平台更加畅通,加速资金周转。总之,国家电网总部建立了高效的资金计划体系和规范透明的制度流程体系。

国家电网从多角度规范了采购管理制度,物资部按照“公开采购为主、集中与授权相结合、提高采购效率”的原则,实施以“班车化”批次采购为基础,“框架协议+二次竞价谈判”为辅助,应急采购为补充的立体采购策略,保证采购高效、有序地满足各类工程项目需要。公司还建立起供应商质量跟踪体系,积极开展供应商资质业绩核实,加强与项目管理中心、业务部门合作,制定服务外包供应商的资质核实工作方案,改善供应商关系,促进双方合作共赢。

(四)整合市场资源,搭建分布式协同环境,建成覆盖全业务、全员的协同系统

国家电网搭建起分布式协同环境,实现数据的跨系统和跨域协同,如集团总部按照不同级别单位内部的业务协同双方或跨级别单位的业务,协同业务记账平台、预算系统平台、关联业务平台、对账平台和抵销平台等,自动生成交易双方的会计凭证和合并抵销数据,通过协同平台发起和确认业务发生过程,基于确认信息生成协同双方的抵销数据和会计凭证,确保协同业务处理准确,提高协同业务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关联交易信息联动处理,确保内部协同业务的高效准确一致。跨域协同是指不同地点、不同单位的数据可以快速传递,如集团企业建立专业的预算管理平台,集團企业各下属单位均可在该软件平台上协同工作,系统自动实现预算目标的制定和分解、预算编制、多级审批、汇总、下达等流转过程管理,在系统内优化、固化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并通过业务计划对应生成业务预算,业务预算对应生成财务预算,为全员参与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平台。

四、启示和借鉴意义

企业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路径,业务、财务和系统能否协同发展,体现了企业的管理高度,搭建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框架,是企业提高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实现业财融合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根本

价值创造是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都要为企业创造价值来展开,即通过运用管理工具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用于指导业务操作,然后改进业务资源配置,促使企业价值优化,即以价值信息指导业务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由此可见,连接企业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实现企业业财融合,是企业保值增值的基础。

(二)不断更新信息系统是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和业财融合的技术基础,高速运转的操作系统实现了业务的高度集成和财务信息的跨域共享,为企业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打通了信息通道,从而促使财务从传统的信息孤岛向与业务信息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变,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价值创造型职能转变,为企业决策和有效管理创造了条件。

(三)财务的协同系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保证

社会日新月异,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商业模式创新、业务类型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等等,企业的创新性要求财务信息必须能够及时快速满足市场分析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增强财务信息化,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广度,跨域、跨层和跨系统的协同环境是企业财务未来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金江军.如何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N].人民邮电报,2015-03-16(05).

猜你喜欢
云计算技术业财融合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存储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于保险消费者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研究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