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教学模式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2018-01-16 08:47卫绪华
大学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

卫绪华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课程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并实施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上,绪论课应充分展示“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抓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问题,创设“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等教学专题,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三三制”教学;在教学设计的实施条件上,制定高校政策支持、基础课教师能力提升、学生主体体验式教学以及“三三制”教学网站建设等配套措施。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三制”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087-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的“三三制”教学模式是指坚持“理论引领、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三个教学原则,从网络自主学习、课堂理论教学和研究性实践教学三个维度,以及教师问题导入、学生合作研讨、教师引领与提升等三个环节实施的教育教学综合体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教学设计是实施该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以绪论课为关键点和突破口,如何设计涵盖“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创设实施的具体条件,是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三三制”教学模式下“基础”绪论课的重要意义与教学目的

“基础”绪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第一堂课,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行“三三制”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一)从绪论课开始让学生了解、认同并支持“三三制”教学模式

学生对“三三制”教学模式的认同、支持和主动参与度是“三三制”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为“三三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实践活动,课堂小组研讨、辩论比赛、模拟实践等课堂活动也有赖于学生的参与,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和重视直接影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所以在绪论课上,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从学习纪律要求、教师指导方案和考核考试方案等外在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益需求讲解“三三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当学生认识到该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全方位、多渠道地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且这些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与大学生大学階段乃至未来人生的发展密不可分,才能激发学生支持与参与“三三制”教学的内在动力。

(二)从绪论课开始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具体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

“三三制”教学模式下的“基础”课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必须具体、详细且富有操作性,才能保障师生有条不紊地予以完成。绪论课之后每一次课堂理论教学不仅以学生完成网络自主预习为基础,而且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成果和思考,将直接影响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最好在绪论课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专题内容等,具体详尽到每一周,引导学生紧跟教学计划完成课前预习与实践调研等学习任务,在绪论课为顺利开展“三三制”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开端。

(三)从绪论课开始强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

“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三三制”教学模式从课程性质出发,确立和强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和体验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在实践中感知并验证所学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理解和认同。为此,从绪论课开始就应当有意识地利用与学生学习、工作或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法律与道德案例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譬如绪论课可以要求学生必须自觉购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正版教材,禁止携带复印教材或盗版教材进入课堂,这一类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案例有助于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及其价值,培养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和道德观。

二、“三三制”教学模式下“基础”绪论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创新

“基础”绪论课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是实现绪论课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其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基础”课的核心内容与教学要求,又符合“三三制”教学模式的目标。

(一)展示“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

以介绍和展示“三三制”教学模式为绪论课的教学导入,有助于学生明确“基础”课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了解“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三个维度之间的学时和学分安排以及考试考查方案等。“三三制”教学模式由网络自主学习、研究性实践教学、课堂理论教学三个维度组成,主要需开展以下学习活动。

一是网络自主学习。网络教学是为了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前置程序,学生按照课程章节依次开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的预习,经过一定学时的资料浏览与思考后,参加本章的网络测试,掌握了本章基础知识后才便于进入下周的课堂学习。

二是研究性实践教学。学生先依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要求以及教师的指导意见,自主设计实践主题和方向,设计调研问卷,安排调研分工协作与具体进度,策划、组织和实施具体活动方案,在课堂之外通过参观访问或开展道德与法律现象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等活动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最后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成果考核展示。

三是课堂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既可以由教师根据章节专题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小组互动讨论,然后教师点评引领,也可以由学生小组就网络自主学习或研究性实践学习中观察、思考、探究所得的问题形成课堂讨论主题,开展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课堂理论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引导式或体验式等教学方法。endprint

总之,在绪论课上,教师应当重点介绍上述活动的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实际演示“基础课”“三三制”教学网站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提升学生对教学网站以及学习资源库的认知度和兴趣,并指导学生选取和设计研究性实践学习的主题与方案。

(二)抓住“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根本问题开展绪论课的“三三制”教学

“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根本问题是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主旨问题,是学生学习、实践以及教师教学和研究该门课程的出发点,是经过授课教师熟悉、把握课程章节内容及逻辑联系、知识体系之后抽象出来的核心教学内容。“三三制”教学模式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而不仅是教学方法做出重大改变,因此,笔者尝试参考“基础”课绪论章节的导读,凝练课程内容的根本问题,形成以下绪论课教学设计框架。

一是以“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为绪论教学专题。在“三三制”教学中,以专题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系统且深入的思考、探讨和分析。结合“基础”课的教学目的与理论内容,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学阶段以及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这类专题内容开展绪论课教学。其一,该教学专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亟须思考的现实课题。“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以及未来发展紧密结合,具有生活化、直观化的特点,同时还富有方向性和时效性,有助于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促使大学生针对这一专题结合自身的行为实践、现实案例等开展研讨式的自主学习,从而帮助与引导大学生去构思大学和未来生活所希冀的美好蓝图以及实现路径。其二,该教学专题是“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根本问题,在全部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这一专题反映了大学生发展的基本矛盾,即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大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之间的矛盾。例如从社会进步和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来看,大学生发展面临现实与理想、学习与工作等问题;从社会民主与法治建设来看,大学生发展面临权利与义务等问题;从社会交往来看,面临友谊与爱情的问题等。大学生对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关系着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贯穿于整门课程的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在绪论课开宗明义地提出这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引发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推动“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主题选择、提炼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调研主题,可以成为绪论课的讨论主题。充分结合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提高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把握其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了解当代大学生所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以学生实践调研的优秀选题“广西师范学院课堂无手机活动与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调研”“关于大学生宿舍节约用电和用电安全问题的调查”为例,问题本身源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反映大学生客观存在或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既能结合“基础”课“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等章节内容开展调研汇报和课堂讨论,又能使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的深刻含义与内在价值,进而认同习得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并自觉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绪论教学专题的思想高度。创设“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这一问题情境后,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教学专题的思想高度,归根结底需要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绪论部分是‘基础课程教材核心思想的集中概括和高度浓缩”,而绪论的核心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课整个知识体系的“树干”,两者的关系表现为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又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规范与素质。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其一,大学生通过遵守道德与法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其自觉行动。其二,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其精神追求,从内心信念到外在行为符合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自身成长成才的使命要求,从而解决大学生发展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见,教师在绪论课的教学总结与提升阶段,应当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实践中,最终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并促进实践履行。

三、“三三制”教学模式下“基础”课绪论教学设计的实施条件

“三三制”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基础”课绪论教学中有效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条件。

(一)高等院校应重视并支持“基础”课的“三三制”教学改革

创新模式的“基础”课绪论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有关,特别是与课程教学任务、教学计划、考核方案等高校教学管理紧密相关。为了推进“三三制”教学改革,高校教学管理既要遵循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和严格性,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三三制”教学模式改革“基础”课的教学、考核方案,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三三制”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灵活设计“基础”课的教学計划和学时安排。“三三制”教学改革后,“基础”课教学包含网络自主学习、课堂理论教学和研究性实践教学三个维度,总课时安排应当与之相对应,而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学时,要允许“基础”课教研室依据教师与学生在三个维度的投入合理规划和分配学时。特别是加大实践教学计划的学时比重,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可或缺,同时,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也可以通过实践调研报告汇报、模拟辩论、模拟问题情境等多种形式凸显实践性教学的安排,提升“基础”课教学有效性。其次,改革教学效果检验方式即实践报告与考试方案,综合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三三制”教学改革的外在激励机制。考核方案形式应多样,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网络测试成绩、实践报告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应计入课程总成绩,所占比重要合理,重点考查学生参与行为实践与训练的内容。即使在期末理论考试中,考试内容也应当强调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分析能力,而不再重复网络考评环节考查的基础知识,试题要紧密结合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话题,并且设计开放式的试题答案,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克服以往“基础”课片面强调知识考试所带来的局限,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高校对公共课教学改革应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为了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教师开展“三三制”教学改革,给予“基础”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等资助政策或经费。endprint

(二)“基础”课教师应具备主导“三三制”教学和激励学生参与的能力

“三三制”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安排上的改革对“基础”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能否上好绪论课,能否设计好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以及理论高度的课堂教学精品专题,能否确保学生按教学计划积极参与网络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和教学实践活动,能否指导和组织学生完成实践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并做好考核以及评优,是检验“三三制”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标准。

首先,教师要重视做好绪论课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材内容整合、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公开课制度等方式融会贯通课程内容,设计内容精当的教学大纲、进度表等,实现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社会现实、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其次,教师应具备专题教学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绪论课可以开展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模式需要将教材内容凝练为核心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学生参与专题教学需要提前预习,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一起通过提问、研讨提升思维能力、学习创造性以及分析技巧与方法。课堂讨论是开放的,不是预先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给学生自主思维和讨论的空间。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并各抒己见,整个课堂教学在师生交流中完成。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提升。最后,教师应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的能力,可以在绪论课指导学生设计实践调研选题、安排学习计划、指导调研报告写作,提出相关问题或建设性意见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代表的带动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调研,特别是形成小组汇报讨论的惯例,让学生把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集思广益,开拓解决问题的途径,营造活跃的互动式教学氛围。总之,从绪论课开始推行“三三制”教学模式,受益者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自身,能促使教师更关注和思考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学习用易于被学生理解的方式表达思想,并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适应这种教学需要,同时,学生的即时反馈也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

(三)重视以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达到道德与法治自我教育的境界

“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决定了课程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即要求学生摆脱被动、顺从的地位,通过自我参与和主体体验进行自我教育。“教育别人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通过人们用以自我教育的途径来引导他人”,“基础”课教育本质上属于自律式的自我教育,且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效果远优于被动接受,仅仅靠道德或者法律知识的单向传授并不能解决“基础”课空洞说教、实效性欠缺的窘境。只有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和体验者,在真实的现实情境或虚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探索、思考和学习,通过自主思维活动和行为选择,自觉将所学道德、法律知识转化为真正能在实践生活中起作用的道德、法治素质。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收集、整理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案例,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真实情景模拟、事件处理模拟、道德或法律情景剧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理念、法治理念与实践行为之间的融合与对接,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对思想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的思考和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这些知识与观念转化为行为。以绪论课要求学生购买正版教材的教学设计为例,可以就课堂纪律要求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结合当下鼓励“大众创新”的政策,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产权保护的道德、法律规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大学生自身权利保护之间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既是知识创新的受益者,又是未来的创新者和知识成果所有者,他们的利益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有权利也有责任维护知识产权。教师由此类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里的道德与法律关系以及价值追求,符合青年大学生认知特点及教育规律。

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和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方案,开拓学生的实践思路,动员学生到校园、社区、人才市场、法院等广阔天地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真实体验现实生活,切身观察和思考道德与法律问题,也可以亲自组织和带领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司法单位等地参观调研。在参观体验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挖掘教学资源,生成教学设计案例,从而为教师提供鲜活的教育教学素材。总之,在“基础”课体验式教学中,希望学生能生成真实情境下道德与法治的主体体验,意识到道德与法律规范中蕴含的秩序。这种秩序是人类社会在发展和人与人的社会關系中形成的,是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人类行为规范的应有之意,大学生自觉地认识、体验和理解道德与法律,才能将道德与法律规范上升为行为指南与内在需求,在行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四)利用“三三制”教学网站引导学生开展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研讨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塑造着我们的行为乃至未来,学习网站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也为“三三制”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建立、完善和利用“三三制”教学网站开展“基础”课的教学活动,既贴近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又有利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依据绪论课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需要在每次上新课前登陆教学网站进行规定时长的基础知识预习和测试,以便在下周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思考、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为实现这一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投入人力物力,组建网站建设团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硬件设备与技术,建设、管理和维护好“三三制”教学网站。

首先,网站教学资源应当观点正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可以按照课程章节依次开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扩展知识”等内容设置,可以共享教师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参考文献、热点难点关注与解析、微课课堂视频等,还可以提供窗口和相关机制,动员和鼓励学生上传优秀调研报告、实践教学活动照片与录像等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依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其次,网站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答疑平台、专题论坛、课程信息发布电子栏等形式,形成师生之间开放、平等、民主的网上交流空间,围绕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生活、学习、“三三制”教学管理等问题予以讨论、答疑解惑,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思想碰撞。再次,网站应当建立、逐步完善并不断更新网络试题库,供学生通过网络测试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避免网络自主学习因缺乏监督而流于形式。最后,网站应当链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等网站与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地畅游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平台。

综上,本文提出了“基础”绪论课涉及具体层面的教学设计,但教学内容既需要与时俱进,又与教师主体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等紧密相关。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推广教学设计内容本身,更希望总结规律和原则,最终能助推“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进程。

[ 参 考 文 献 ]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

[2] 岳鹏,屈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绪论部分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8):57.

[3] [法]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M].洪洁求,洪丕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266.

[责任编辑:庞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