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万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300032)
承载着几代皮肤科学人夙愿的《中国皮肤科学史》,于今年3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皮肤科学界一件值得称道的大事。该书由马振友、张建中、郑怀林主编,全国百余名皮肤科专家共襄盛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竺等作序,历经二十年精心著述,终得以奉献给全国及国际同仁阅览。该书不仅全面客观地叙述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近代传入中国后不断发展成就辉煌的西医,还系统总结了在两种医学基础上,由皮肤科同仁创造的中国独具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史。
全书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让读者清晰看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发展史的完整脉络。近代西医传入中国之初,中西两种医学就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并不断发展,如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1824年—1901年)早在1872年著译《花柳指迷》、1873年著译《皮肤新编》和1895年被编入中西医丛书十种的《花柳解毒神效方》中,就使用了中医病名和中药,例如使用熟石灰、硫黄、硼砂、白(蜂)蜡、猪脂、杏仁油、三仙丹、密陀僧、鸡蛋黄等,以补充西药之不足;外用制剂中使用的白(蜂)蜡、猪脂、杏仁油做软膏基质,亦取自中医中药之技术技法。孙中山、梁培基等150名医学人才均受教于这些早期的中西医结合教材。另一美国传教医师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年—1925年)1897年著译的《皮肤证治》中,使用了证治的中医名词,将表皮称为“皽”、真皮称为“腠”,并按中国传统文化规范了皮肤性病学名词.自此开启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之先河。
与此同时我国的中医师也在学习西医,进行中西医汇通,如张山雷(1873年—1934年)在其著作中载锌氧油膏、樟丹油膏、水杨油膏,既用西药锌粉、水杨酸及凡士林等,亦用中药东丹、梅冰之属;碘酊、石炭酸等西药均收载入书,将西药性质按中医理论进行归类,西药中医化,用于临床,屡验效。顾鸣盛1918年纂就《中西合纂外科大全》,汪洋1920年—1926年主编《中西医学讲义》,其中有《中西外科学讲义》《中西花柳病学讲义》《中西皮肤病学讲义》,从基础理论到临床用中西两种理论、疗法、器械、药物认识和治疗皮肤病。
至20世纪50年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赵炳南、朱仁康先生即与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胡传揆等专家共同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培养了大批人才。边天羽、张志礼、秦万章、张作舟、吴绍熙、徐汉卿、袁兆庄、庄国康、蔡瑞康、禤国维等数百名医师进入西学中研究班,系统学习或进行师承教育,接受双学历教育,都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硕士生导师遍及所有医学院校,现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40余名,全国名老中医20余名,禤国维教授被选为目前皮肤科学界唯一的国医大师。
百年探索追梦,一路风雨兼程。也许昨天、今天出现过对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疑议甚至异议,但是《中国皮肤科学史》以客观、完整的事实告诉世界,如今,我国中西结合皮肤科学发展已成三足鼎立之势,硕果累累,蔚为壮观。领衔学术组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创立发展壮大,并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国皮肤科学领域的重要力量;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研究深入,著述颇丰,成为中国皮肤科学史上的一颗颗明珠;在临床治疗上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可以自豪的说,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张志礼、秦万章等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为医学界所接受,特别是在红斑狼疮、痤疮、银屑病、白癜风、黑变病的治疗,皮肤保健和化妆品开发方面有成熟的经验,为世界所瞩目。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天津市长征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沈阳市第七医院、杭州市第三医院成立“全国皮肤科四强联合体”,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皮肤科诊疗,应用本院自主配制的中西结合皮肤科制剂,疗效显著,得到患者信赖。联合体的每家医院门诊量均在每天1 000例以上,住院病床数均在100张左右。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单位,都是当地门诊量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好的医院、科室,这些都无可辩驳的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的特有优势和光明前景。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创造的医学成就,是中国医学界的骄傲,其值得有一座历史丰碑来记载。这件事是《中国皮肤科学史》做了前无古人的事。
刊载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