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阴湿区鲜食春蚕豆赤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1-16 16:06仲彩萍孙新荣漆文选杜立和
蔬菜 2018年5期
关键词:菌核分生孢子鲜食

仲彩萍,孙新荣,漆文选,杜立和

(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渭源 748200)

甘肃省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1 930~3 941 m,年平均气温5.7 ℃,年平均降雨量550 mm左右,无霜期135 d,属高寒阴湿区,土壤肥沃、气候凉爽阴湿,非常适宜鲜食春蚕豆种植。鲜食春蚕豆富含淀粉、植物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市场需求量持续稳定增长,农户大量种植,面积在0.3万hm2以上,其已成为高寒阴湿区仅次于马铃薯、中药材的特色优势农作物和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随着多年种植,加之气候的变化,自2008年以来蚕豆赤斑病在蚕豆种植区从次要病害上升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更是普遍发生,在开花鼓粒期为害尤其严重。据田间调查,赤斑病田间发病率在85%以上,病株率在65%以上,一般667 m2减产15%左右,受害重的地块减产30%以上,同时导致豆粒严重秕瘦,影响鲜食春蚕豆的生产、市场竞争力及农民增收。本文从鲜食春蚕豆发病特点、病原菌、发病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鲜食春蚕豆种植户参考。

1 田间症状

赤斑病主要危害蚕豆叶片,其次为害茎秆部和豆荚,病斑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中后期与蚕豆褐斑病等病害混合发生,导致植株枯死,田间一片焦枯状。

高寒阴湿区鲜食春蚕豆于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上中旬出苗,5月下旬至6月初开花,6月中下旬开花、坐荚,有17片复叶,株高85 cm左右。一般植株下部5~6叶处的叶面上首先发生蚕豆赤斑病,开始出现直径为0.8 mm的赤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直径为1~10 mm的圆斑,中心灰褐色略凹陷,边缘稍隆起,病健部界限明显。7月上中旬病害始盛发,7月中下旬盛发,在盛花结荚期和7月中下旬结荚鼓粒期,植株下部叶片上布满直径为2~8 mm的病斑,同时中上部叶片病害也开始发生,直径2~5 mm的叶面病斑迅速增加;8月上中旬随着降雨增多,病害暴发流行,豆荚感病的同时,叶面上的病斑扩大,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枯斑,发病叶片变成灰黑色,枯死脱落,茎秆干枯,豆荚秕瘦,发病田块一片焦黑状。

2 病原菌

蚕豆赤斑病主要由半知菌的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拟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iopsis)3种病原菌引起,其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蚕豆葡萄孢菌丝白色,绳索状,其分生孢子梗直立、细长,具隔膜,顶端分枝,大小为(836.0~1 823.0)μm×(13.0~20.0)μm;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或近圆形,透明至灰白色,大小为(10.6~24.3)μm×(8.2~16.5)μm;菌核褐色至黑色,圆形至椭圆形,表面粗糙,大小为(0.5~6.2)mm×(0.3~4.5)mm。灰葡萄孢菌丝白色,其分生孢子梗蓬松,单生或丛生,大小为(767.0~1 784.0)μm×(5.0~15.0)μm;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至淡褐色,大小为(6.3~17.2)μm×(4.8~11.4)μm;菌核黑色,不规则形,大小(1.2~11.9)mm×(1.1~5.8)mm。拟蚕豆葡萄孢菌丝绒毛状,白色至灰白色,孢子梗大小为1 459.0 μ m×(13.0~18.0)μm;分生孢子单胞,透明,表面粗糙,卵圆至椭圆形,大小为(14.8~26.2)μm×(8.9~20.1)μm;菌核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9~12.1)mm×(1.5~5.9)mm[1]。病菌适宜生长气温1~30 ℃,最适气温15~25 ℃,在气温18~22 ℃,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

3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和病残组织上越冬,靠风雨传播再侵染。在低温、多雨及有散射光的条件下,残留在土壤外表的菌核可反复产生大量孢子,萌发后侵入蚕豆叶片而致病;残留在土壤内的菌核长出菌丝,再经腐生阶段后侵染寄主。病害侵染气温1~30 ℃,最适气温15~25 ℃,潜育期2~3 d,侵染循环7~10 d。调查发现空气湿度大,气温在18~22 ℃时病菌大量侵染,病叶病斑增多,病害加重。

发病首先从多年种植区和低山区开始。在可控因子如品种、栽培管理措施等不变时,湿度大、温度高,抗病性较差;密度较大,受冻害、虫害和因施肥不足而生长不良的田块首先出现病斑。病害流行与7—8月蚕豆盛花期至结荚期降雨量呈正相关,7—8月降雨量在25 mm以上,7 d内有2场阴雨的天气且相对湿度达80%时,病害易流行;连阴雨天气多时流行快,出现干旱时段病害流行受抑制,长期受旱病斑枯死;多雨年份病害发生严重,干旱年份病害发生较轻,在常年降雨量较多,多云雾、多露的高寒山区发病严重。植株抗性差、密度大时,病害易流行;在瘠薄地、低洼地,防治不及时的田块提前10~15 d枯死。

4 防治措施

4.1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中晚熟品种,如临蚕5号、6号、8号,青海8号,青海9号等。

4.2 种籽处理

选择粒大、胚部饱满、色泽鲜明、无虫蛀、无褐变、具本品种特点的种子,每667 m2用籽量25~30 kg。播前将精选的种子在日光下曝晒2~3 d,以杀灭附着在种皮表面的虫卵和病菌,促进后熟,然后用磷肥或优质农肥进行泥浆拌种,晾干水气后播种。

4.3 精选地块,轮作倒茬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不易积水的壤质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晒垡以杀灭病菌。前茬选择小麦、马铃薯、中药材等地块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减轻病害。

4.4 增施有机肥,补施磷钾肥

鲜食春蚕豆优质生长对磷、钾肥需求量较多,对氮需求量较少,同时需肥主要集中在出苗期、开花期,中后期需肥较少,仅占20%~30%。肥力较低地块667 m2增施优质农家肥1 500~2 500 kg,肥力中等地块667 m2增施优质农家肥1 000~1 500 kg,高肥力地块667 m2增施优质农家肥500~1 000 kg。播种时667 m2施尿素5.0~7.5 kg、过磷酸钙40 kg或磷酸二铵11 kg、尿素3 kg、硫酸钾15 kg,氮磷钾质量比为1.0∶1.6∶1.2。

4.5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适时早播,使鲜食春蚕豆盛花至结荚期避开多雨、高温高湿等病害易发生的时段。合理密植,减少遮阴,利于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可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从而减轻病害流行。在3月中下旬,当地温稳定通过0~5 ℃时播种,采用宽窄行和等行距播种的方式,每667 m2保苗1.3万~1.6万株,等行距播种行距保持20 cm,株距20~25 cm;宽窄行播种采用“种二空一”的形式,宽行36 cm、窄行18 cm,株距15.4 cm[2]。

4.6 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

苗期勤除草,及时中耕。花期叶面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和微肥水溶液,每隔7~10 d,连喷2~3次,补充磷钾养分,延长叶片光合寿命,防止植株早衰。在株高1 m左右、有10~12层花序时,进行摘心打尖,以防徒长。

4.7 加强测报,药剂防治

6月上旬及时开展病害监测,病害发生前叶面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来预防;6月中下旬病害初发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且每隔7~10 d喷施1次,连防3次以上。

4.8 清洁田园

鲜食春蚕豆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并结合耕翻捡拾出根茬,集中销毁;同时,压缩重病区面积,改种中药材、油菜等作物,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残存量。

参考文献

[1]黄燕,段灿星,陆鸣,等.蚕豆赤斑病病原菌鉴定[J].植物保护,2012,38(6):115-118.

[2]漆文选.高寒山区春蚕豆标准化栽培及采摘与加工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8(4):202-203.蔬

猜你喜欢
菌核分生孢子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鸡 妈 妈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