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珉
(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山东 邹平 25620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往往导致严重并发症,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1]。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是治疗方案仍然是以药物治疗为基础[2],其他有创性治疗方法如介入性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限于不同医院的设备条件及患者的接受程度,使用仍然受到限制[3]。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抗凝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是两架马车,笔者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病例来源及特征: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及CT、MR检查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2~59岁,平均年龄(48.92±4.29)岁;对照组50例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1~60岁,平均年龄(49.97±4.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qd,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神经节苷脂40 mg静滴,对于脑水肿比较重者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药物脱水降颅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每次5000单位,腹壁下皮下注射,每日两次,联用7 d。另外要控制基础性疾病,高血压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糖者给予降糖治疗,血脂高者给予降血脂治疗,同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4]。
1.3 观察指标: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统计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且记录[5]。不良反应情况主要观察是否出现皮下瘀斑,是否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出凝血时间是否出现异常情况[6]。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有效性的界限是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月后 t P观察组 50 18.76±2.65 10.57±1.32 3.29 0.021对照组 50 19.16±3.45 13.88±2.64 4.42 0.029 t-0.83 3.96 P-0.494 0.035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76±2.65)、(19.16±3.45),治疗1个月后分别为(10.57±1.32)、(13.88±2.64),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3.29、4.4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t=3.96,P<0.05),具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下瘀斑3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0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出现皮下瘀斑1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1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4,P>0.05)。
急性脑梗死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有较大比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患者通常情况下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供血异常以及缺血、缺氧等临床病症,脑组织部分坏死,该类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生概率、致残概率和死亡概率[7]。目前,伴随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虽然能够对于大部分疾病起到一定的抑制和治疗效果,但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出现昏迷、失语、偏瘫以及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8]。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缺血半暗带的供血,预防血栓进展及再次栓塞[9]。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几十年,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已经被广大医务工作者认可[10]。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血栓及抗凝的药物,能够增强体内纤溶酶的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皮下注射吸收较为完全,半衰期较长[11]。但是英语低分子肝素钙容易导致出血等并发症,临床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3.29、4.4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t=3.96,P<0.05),通过以上数据我们清晰的发现,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下瘀斑3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0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出现皮下瘀斑1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1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4,P>0.05),由此我们发现,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未出现上升的情况[12-13]。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临床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林杨扬.低分子肝素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改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69-70.
[2] 秦敏俭.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5):83-84.
[3] 满祥鑫,王娟,翟长皓.奥扎格雷、法舒地尔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2):35.
[4] 李亚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50.
[5] 庞贺春.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联合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6,25(5):38-40.
[6] 冯欣,黄晓飞,邹达良,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用药效果初评[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4-45.
[7] 黄波.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8-9.
[8] 张利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123-124.
[9] 徐隽莹.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4例疗效观察[J].兵团医学,2015,43(1):43-44.
[10] 史丽华,荣阳,荣根满.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62-63.
[11] 熊军,胡增.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153-3155.
[12] 王盛,周凡,王朝平.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改善作用[J].中医药导报,2014,20(3):41-43.
[13] 秦雅鑫,王国祥,汤武装,许冬华.低分子肝素钙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