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芝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核医学,北京 100073)
全身骨显像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其具有安全、无创的特点,可在一次检查获取患者全身骨骼影像学资料。可用于原发性骨骼肿瘤、关节疾病等的诊断与治疗,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但,全身骨显像图像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图像质量问题,影响患者的疾病诊断与鉴别。基于此,本文试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常见影响因素,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96例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展开回顾分析,详细的研究具体因素,制定质控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96例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展开回顾分析,其中,96例患者男性60例,女性46例,年龄区间21~75岁,平均区间(53.94±2.18)岁。另外,取实施针对性质控的患者为96例,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统计分析96例患者的质量情况,并回顾分析具体全身检查的流程,检查选择Discovery NM/CT670仪,配置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显像剂为亚甲基二膦酸盐,放化纯度>95%,显像剂静脉注射,注射后3~4 h进行检查,扫描速度15 cm/min,矩阵256×1024。对于异常位置,再展开局部静态或断层显象[1-2]。
1.3 观察指标:将图像质量分为两种,良好与较差。图像质量由具有多年影像学诊断经验的医师,展开目测法。其中良好:骨骼与软组织的对比对良好,不存在局部放射性污染,无重叠等。较差:图像清晰度不佳,存在明显放射性药物污染,骨骼与软组织对比差等。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回顾分析96例患者全身骨显象结果显示,其中82例质量良好,占,85.42%,14例骨显像图像质量欠佳,14.58%。再对具体的检查流程进行回顾分析,可得知造成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包括尿液污染、放射性药物污染、患者准备和操作失误等,见表1。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全身骨显像图质量控制措施,强化检查前准备、规范操作等操作下等措施取同类患者实施全身骨显像,质量良好率可达95.83%,与之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回顾分析96例全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全身骨显像是临床常用诊断措施,可用于诊断骨转移,且为该病诊断的首选方式,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具体的全身骨显像诊断中,全身骨显像图像的质量的是影响临床诊断准确率与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如果图像清晰度不高或是受到污染、骨骼与软骨的对比度不佳,必然会对后续的诊断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误诊与漏诊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疾病转归。故此,获取高质量的全身骨显像图像,是临床全身骨显像检查中的重要因素[3-4]。本次研究试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常见的影响因素,得到影响本次研究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因素包括:尿液污染,占6.26%,放射性药物污染,占4.17%,患者准备占3.13%,操作失误占1.04%。详细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3.1 尿液污染。检查前患者被嘱咐多饮水,多排尿。如果检查中,患者膀胱充盈,会诊断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检查前,患者不能排空小便,则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现象前导尿。另外,小便时,需要避免小便尿湿衣物的情况,受到小便尿湿衣物影响,就会造成尿液污染的情况,严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
3.2 放射性药物污染。放射性药物是保障全身骨显像顺利展开的关键,如果放射性药物的化学纯度、HP值、物理状态等存在异常,就可会导致图像的质量无法保证。另外,在的具体的放射性药物使用中,需静置10 min,之后才能注射。且在注射前,必须对药物进行标记与混匀,并保障混匀的效果,如果混匀程度与静置时间不足,均会造成表概率下降,从而导致图像的结果不佳。
3.3 操作的影响。操作因素对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具体的操作中,如果放射性药物注射效果不佳,就会导致猪舍部位的显像剂出现外漏的情况,进而导致具体显像过程中,出现药量不足的情况,造成图像模糊,分辨率降低,使得全身骨显像图像的诊断结果不佳。此外,具体操作中,注射部位的选择十分重要,注射过程中,选择可疑病变对侧的血管注入,推针时需做好按压,避免皮下渗血[5]。
3.4 患者准备。患者准备对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患者检查前,大量的饮水对提升骨骼与软骨的对比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注射显像剂后患者需在2 h,喝掉1000 mL的水。如果患者饮水量不足、患者进食等,均会结果造成影响[6]。
针对本次研究出现的上述问题,尿液污染护理人员展开患者检查前的观察,观察是否存在尿液污染,并去除金属物品,避免对全身骨显像图像造成影响,对于放射性药物污染,选择具有高质量的放射性药物,并按照规范的静置时间与混匀度,避免异常。对于操作因素,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找准注射位置,做好推针的按压,避免皮下渗血。对于患者的准备,包括对患者常规健康指导,并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检查,提高患者依从性。回顾分析得知,82例质量良好,占,85.42%,14例骨显像图像质量欠佳,14.58%。再通过质量控制后,同类患者的良好率为95.83%,与之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
由此可见,结合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改善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践。
[1] 王云雅,李桂玉,王喆,等.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常见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3):406-408.
[2] 焦建国,丁献敏,韩星敏.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8):66-68.
[3] 续蕊,周翠红,刘杰,等.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2):93-94.
[4] 曹仲年,耿建华,郑容,等.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5):12-15.
[5] 冯惠谊,邹德环,朱旭生.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1,42(4):26-27.
[6] 卢秀荣.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医药,20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