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财富标志产生于人类美化生活的选择以及对剩余财富储存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对象化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多,人类对储存和保值增值一般财富的需求不断发展,在社会交往和交换中,产生了各种形态的财富标志形式,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财富标志经济。但是,无论如何发展,信用和信心始终是支撑财富标志内在价值的灵魂,生活对象化是财富标志实现保值增值的本質原因。探究财富标志的理论内涵及其发展演进的历史,客观认识和正确把握财富标志经济的发展规律,对释放社会生活生产力,助力社会消费升级,推动和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富标志;演进历史;保值增值;理论内涵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7) 03-0052-12
Basic Concepts of Wealth Symbol and its Evolution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Value Theory
WANG Yan-liang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Chongqing 400014 , China)
Abstract: Wealth symbol arises from the choic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need for the storage of surplus wealt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more and more value fromcivil life has been created, and the demand for storing, maint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general wealth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hrough social exchanges, various forms of wealth symbol have been produced, and further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economic form - Wealth Symbol Economy. However, in any case, credit and confidence are the soul that supports the intrinsic value of wealth symbol,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wealth symbol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of wealth symbol and analyzes its evolution history. Understanding economic law of wealth symbol helps release the power of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which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wealth symbol, evolution history, the preservation and appreciation,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人类生活不同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类能够以美的规律来生产并构建自己的生活,而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正是人类为了这样的生产所能创造和利用的核心要素,这就决定了,除了物质财富,满足心理上需要的非物质(信息态)财富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财富标志的产生从本质上讲就起源于此。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劳动对象化已经进化为包括劳动在内的生活对象化成为了商品价值的源泉和社会财富发展的动力,人类创造和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信息态的财富占比越来越高,更加需要将剩余财富存储在一定载体上使之标志化,以满足人类追求终极财富的需要,保障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发展,因此,人类对于财富标志的需求越来越多,财富标志在泛化中快速发展,并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一、财富标志的内涵
财富标志是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按照林左鸣教授的阐释,财富标志是指“在心理上满足人们对一般财富(货币形态)进行聚集、浓缩、存储和转化(还原为货币)的一种约定成俗的(或法定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2]按照这个定义,能够作为财富标志的东西主要是与心理上积累和保值增值财富需要相关,也就是说这种财富不仅是一般商品价值的载体物,更是人们心理上追求财富绝对安全的一种终极社会形式。
财富标志作为一种标准化的社会财富或心理上的绝对财富,也是一种具体形态的商品形式,因此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是,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日常生活消费,而是实现一般财富的储存、积累、转移和保值增值;这种商品的价值,主要看它能够代表、变现或转化为一般社会财富的数量和价值大小。对于这种商品,马克思认为,“作为使用价值满足一种特殊的需要,构成物质财富的一种特殊的要素。而商品的价值则衡量该商品对物质财富的一切要素的吸引力的大小,因而也衡量该商品占有者的社会财富。”并认为,这种商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因为它能直接转化为商品。”[3]只是在今天看来,这种商品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更可能是满足人们心理上需要的信息态的社会财富的代表。endprint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典型的财富标志包括黄金、白银等物质财富,以及房产、国债、股票、字画等虚拟财富,这些财富形态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人们凝聚财产和保值增值财富的标志品。
也可以说,财富标志是一种形式化的使用价值、形式化的社会财富,是用于替代其他财富的社会形式,它本身也就是其他一般财富的价值存在形式,这种形式化的使用价值往往表现为“把商品当作交换价值来保持,或把交换价值当作商品來保持”[4]。广义虚拟经济理论认为,这种财富的内在价值是“基于道德取向(约定成俗)和法律制度所确定的规范和标准的经济价值,这是表现为终极和绝对的虚拟价值。因此,这一类型的经济价值最容易确定形成法定财富标志以体现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终极财富和绝对财富。”而且,财富标志的价值往往还体现在对一般社会生活要素的吸纳、保持以及二元要素的容介态增殖能力上,重要的是在未来能够变现为增殖了的社会财富。
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企业可以通过生产和供应财富标志产品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发展,比如,像微软、IBM这样的跨国公司,就是在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和文化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核心发展能力,通过生产和供应品牌产品,最终构成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生活要素吸引力和财产的保值增值能力,这些企业的股票、债券成为了社会性财富标志;它们供应的产品,像Windows软件平台和IBM笔记本电脑,通过消费者在时间、精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再投入,可以产出新的增值了的财富。因此,发展财富标志经济,加强人文技术创新,生产和供应强大的技术、文化产品以及坚强的信用和信心至关重要。美国就是在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实力的支撑下打造了美元霸权,形成了技术文化综合优势,美元、美股、美债、美房产就是美国为全球提供的国际化的财富标志品。
人们拥有、储备在未来可以转化或变现的绝对财富,是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目的是满足人们心理上拥有财富或克服未来生活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因此将今天生活凝结而成的财富储存起来,作为财富(生活)的载体,在未来的生活中转化或变现为新的生活(价值)形式,这种载体和储存的越多,储存的财富保值增值的空间越大,未来的生活的物质基础就越坚强,这就是生活对象化逻辑向我们展开的财富画卷。因此,如果说财富就是生活,那么财富标志就是人们心理上标准化的生活对象化凝结,有了财富标志作保障,未来生活就是在今天生活基础上的进化与提升,这种生活化的载体或储存的财富就是财富标志。
今天,在追求绝对财富需要的驱动下,土地、房地产、黄金以及股票、汇市、债券、基金等虚拟经济空前发展,事实上已经超越实体经济成为了推动财富增长的核心领域,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起初,人们甚至并不认可这种经济活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因为没有生产劳动的创造或者大部分不是劳动价值,但是在今天看来,以房地产、金融市场、文化艺术市场等为核心的广义虚拟经济,在生活对象化过程中,实实在在为人类带来了巨额财富,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二、中国历史上财富标志的产生及其发展
财富标志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对象性存在,自古有之。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极其缺乏,这时还没有商品交换或者交换很少,真正需要用于存储、交换和转化的财富也很少,只有社会生产力有了相当发展,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后出现剩余的时候,才有了交换的动力和存储、转化的需求。因此,财富标志作为储存一般财富的社会形式,或者说最初能够留存下来的财富,不过是在生活过程中找到的一些自然饰物(比如贝壳),因此可以说,财富标志最初产生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饰物)以及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是生活对象化过程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储存和交换的双重需要推动下,财富标志不断发展。而且,由于这种财富形式的特殊性以及可选范围狭窄,最初在商品流通中出现的交换媒介往往也就是当时的财富标志品(比如贝壳)。因此,货币和财富标志在最初总是以合二为一的形式出现,货币本身在信用可靠时也具有财富标志的功能。
在我国的夏朝至西周时期,海贝是当时主要的货币形式。但其实,海贝原来只是人们生活中的装饰品,因为海贝具有光泽,美丽漂亮,所以很受人们喜爱,人们把海贝佩带在身上或装饰在盔甲、帽子或头发上,是人们心理上的财富,也是在社会风俗中发展形成的财富标志。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因为其坚固耐用、携带方便,慢慢就发展成为了最初的货币,在这个时候海贝也仍然是财富标志,两者是合二为一的。
在大约三千五百年以前的商周,贝币的使用达到了鼎盛时期,贝币以及贝壳类制物也就成了当时人们追求和储备一般财富的社会载体。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天然海贝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等这些泛化了的替代品,因此可以说,贝类制物以及贝币的发展书写了中国古代早期财富标志和流通货币历史的开端。后来,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铜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考古发现,在我国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铲、镰刀、犁铧等大量青铜农具,铜器在这时是最为贵重的“美的金属”,是绝对的财富形式。可以说,青铜农具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商周时期已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这一时期还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发展。从此,我们的祖先开始了以科技的力量制造工具、器皿和发行货币,并产生了以科技和文化支撑下的金属作为财富标志的历史。比如考古发现的车马饰、铜镜、铜香炉、青铜剑、度量衡等各种铜制品就是当时这样的财富标志;而那时的青铜“贮贝器”,不仅具有盛装货币(贝壳)的使用价值,还代表着很高的冶炼技术和艺术审美价值,就是典型的财富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发展以及冶炼技术的进步,使得金属铸币成为了货币和财富储藏的主要载体,当时各地因所处自然条件差异,也就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货币种类。正是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之外,黄金的出现为人们储藏财富和铸造货币提供了更多选择。考古发现,在我国最早的黄金实物,都是作为装饰之用,也就是心理上的财富标志。后来,黄金被制作成各种器物,品种繁多,比如金佛像、金碗、金钵、金花瓶、金酒杯、金兽等等,是富裕人家或皇家贵族储藏和保值增值财富的绝对化身。再后来,黄金进一步发展成了兼具饰物、货币、储藏财富等多种功能的载体,比如楚国的“爰金”即是中国发现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但是,即如“爰金”这样的法定货币,由于数量稀少,属性珍贵,因此,“爰金”并不是一般的交换媒介,而是作为大额货币,主要用于兑换一般货币和储藏一般财富之需。endprint
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以法律形式废除了战国时期在各国流通的不同的货币形式,并推出了全国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秦半两”。“天道圆,地道方”,秦始皇以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赋予“秦半两”不可逆转的皇权,作为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这一理念在中国几千年的钱币发展历史上被历代帝王和百姓所接受,成为当时的法定货币。而且,自秦始皇以來,中国金银器皿的制作水平已经很高,财富标志地位更加稳固;随着漆器、瓷器的发展,这一时期青铜制品的重要性呈减弱之势,但是,青铜制品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了很高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水平。可以说,自“秦半两”问世以来,这种方孔圆钱的货币形式几乎一直持续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将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象征赋予钱币和各类金属制品使之具有法定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可以说是中国货币与财富标志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至今仍然闪耀着千年不朽的历史光辉。
讨论财富标志和货币发展的历史,在中国,白银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性作用,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有人甚至把发生在中国明代的以白银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建立定性为第一次世界性的货币革命,有其必然的道理。我们知道,大约在1492年10月,哥伦布为了到东方的中国或印度寻找黄金和财富,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误打误撞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打开了西班牙人到美洲建立殖民地、进行淘金的历史,特别是到了16世纪30年代,哥伦布的后裔们在寻找黄金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储藏丰富的银矿,客观上为明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国际贸易创造了条件,也间接促成了中国白银货币体系的建立,使本来缺少白银资源的中国有条件建立起了以白银为基础的财富标志体系。
这个时候,大概是中国明代的嘉靖年间,当时明朝所生产的商品在世界上是最好的,比如丝绸、陶瓷、茶叶、铜制品等商品已经很先进了。当时西班牙的商品生产并不发达,但他们发现并掌握了美洲的白银开发,拥有了世界公认的绝对财富——具有财富标志性质的白银,这也契合了明朝时期中国商品开展国际贸易的需要。从此,西班牙及西方大量的白银开发和供应为中国商品打开与世界通商的大门创造了条件,中国商品因此得以走出国门,出口地遍及美洲、欧洲、南亚等国家,风靡全球的中国潮从此兴起,白银也首次作为了世界性的支付货币和国际性的财富标志,把东西方社会经济生活联系起来。据有关统计估计,当时全世界大约2/3的白银流向了中国,而相应的中国商品——丝绸、瓷器、金器、铜器、茶叶和其他商品被运往海外。
在国际贸易并不算发达的明朝时期,实际上实行的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而黄金和白银,按照马克思的阐释,作为“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执行职能”[5],发挥着基础财富标志的作用。由于当时中国商品生产比较发达,通过商品贸易,世界白银大量流向中国,这个时候甚至出现了以白银为基础的非物质形态的财富标志(信用汇票)。根据《皇朝经世文编》记载,嘉靖年间,首辅大臣徐阶以白银为基础经营起了中国最早的汇票——“官肆”,即为商贩或官吏走远门经商和办事提供一种有信用保障的有价证券,可异地存取、兑换白银或直接购物,这也是后来银票和山西票号等汇票的早期版本。“官肆”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进一步巩固了白银作为当时基础财富标志的地位,使人们更加确信拥有白银就是拥有财富,客观上催生了商业发展和金融市场雏形的建立,为次一级财富标志市场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今天看来这也是一次伟大的创造,如果说黄金白银奠定了财富标志地位的基础,那么在白银和商家信用支撑下的“官肆”银票就是财富标志的衍生品——我们称之为次级财富标志。
三、作为典型的财富标志黄金在西方经济发展历史上作用巨大
财富标志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以黄金最具代表性。金是金属王国中最珍贵的,也是最罕有的一种。金的质地纯净,拥有娇人的物理特性,是最受人们欢迎的金属。地质学家分析指出,除了在1802年才发现“钽”之外,金是世界上最为罕见的金属,而且因为黄金的发现、开采和冶炼难度大,因此凝聚了人类巨大的劳动贡献。黄金的稀有性使黄金十分珍贵,而黄金的稳定性使黄金便于保存,这是黄金得到人类格外青睐的重要原因。所以黄金不仅成为了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且成为了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说黄金不仅是天然的货币材料,更是天然的财富标志,是人们美化生活并将多余的商品或财富借以转化和储存的社会载体,是商品剩余部分的社会存在形式。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是“一种美的储藏形式,即占有金银制的商品”。[6]在亚洲甚至出现了将金银埋藏起来以储藏财富的风俗。
金是什么?按照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的说法,“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7]黄金就是这样一种绝对的财富!马克思更是指出:“金银充当国际购买手段……,它们充当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是在这样的场合:不是要买或是要支付,而是要把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8]这显然就是马克思对财富标志的一个直接定义。所以,黄金史学家格林指出:“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掠夺和占有更多的黄金是古埃及、古罗马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动力,也是他们强化经济帝国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统治者先后对努比亚进行了四次掠夺性战争,占领了努比亚全部金矿。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掠夺了大量金银。大量金银流入埃及,使埃及财富大增,因此有能力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发展农业,兴建豪华宫殿和陵园,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阿蒙神庙遗迹和金字塔。
公元前47年古埃及被罗马帝国占领,罗马大帝恺撒凯旋时,展示了从埃及掠夺的2822个金冠,每个金冠重达8千克,共计22.58吨,还展示了白银1815吨。抬着游行的金银重达1950吨。掠夺的金银使罗马帝国国力大增,因此有能力建起一批宏伟的建筑。endprint
黄金也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十六世纪新航线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对欧洲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美洲、非洲的黄金及白银流入欧洲,使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大为增加。在16世纪,葡萄牙从非洲掠夺黄金达276吨;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金银更多,16世纪末西班牙控制了世界黄金开采量的80%多。金银的大量流入,也造成了欧洲物价的上涨,出现了第一次价格变革,对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7世纪葡萄牙为了对抗西班牙,而与英国结盟,并向英国的工业品开放市场。此时,在葡萄牙的控制下,巴西黄金的开发高潮兴起,本来葡萄牙在巴西获取的大量黄金完全有可能转化为货币资本,从而使葡萄牙完成工业革命,从此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经济帝国。但是,由于统治者的封建专制,葡萄牙成了黄金漏斗,大部分黄金流向了英国,仅流入英国国库的黄金就有600吨;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流入,使英国迅速地积累了巨额的黄金资本——绝对的社会财富,率先于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为英国的金融体制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担保。所以,此时发生的第二次价格革命,不仅没有影响英国的金融业,反而为英国商品出口创造了条件,英国产品出口量占了当时全球总量的1/4,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
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十分悠久,而黄金作为财富标志的历史更早。出土的古罗马亚历山大金币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波斯金币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中国最早的金币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铸造的“爱金”,距今己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作为储藏财产的绝对财富要更早,黄金制品最早大约出现在商代,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
黄金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国际货币大约是在十九世纪出现的“金本位”时期。“金本位制”即黄金可以作为国内支付手段,用于流通结算;也可以作为外贸结算的国际硬通货,储存和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财富标志。虽然早在1717年英国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但直到1816年才正式在制度上给予确定。之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施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黄金货币属性确立的顶峰,也进一步巩固了黄金作为国际清算以及世界性财富标志的基础地位。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制长者二百余年,短者数十年,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这种货币制度。之后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基于绝对财富属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各国纷纷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难以维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主导下,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诺担负起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国际义务。
作为稀缺资源,20世纪60年代相继发生了数次黄金抢购风潮,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先是放弃了黄金固定官价,后又宣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义务,因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实现了黄金的非货币化政策。这一变革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到1978年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获得批准,可以说制度层面上的黄金非货币化进程已经完成。
至此,黄金的货币职能虽然被废掉了,但是,由于黄金开采成本高、物理特性良好以及稀缺性等特点,心理上的价值很高,黄金成为了作用更大的国际性市场化财富标志,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国际性储备金。从2000年公布的数据看,目前世界黄金储备列前10位的国家和国际机构是:美国(8137吨)、德国(3469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217吨)、法国(3025吨)、瑞士(2494吨)、意大利(2452吨)、荷兰(912吨)、日本(764吨)、欧洲银行(747吨)和波兰(607吨),英国和中国分列第11位(538吨)和第14位为(395吨)。[9]
黄金因为贵金属品质及其自然稀缺性,具有天然的保值增值性。因此,黄金储备一向被大多数国家央行用作防范国内通胀、调节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金相较于一般货币资产具有更强的保值增值性,是重要的市场化甚至逐步进化成了基础性的财富标志。在二战后的三次美元危机中,正是由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趋势严重,各国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场对美元币值的信心动摇,投资者大量抢购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勾连解体。
四、重商主义思想蕴含的财富标志理论意义
从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财富标志经济的发端也可以说开始于重商主义时期,重商主义作为较为完整的经济学思想第一次把金银作为真正的财富,并将金银等贵金属和一般等价物统一起来,金银因此成为经济学历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财富形式,至今仍然承担着基础性财富标志角色。毫不夸张地说,自从重商主义思潮出现以来,将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一个国家财富增长的标志和终极财富形式,其财富标志作用才真正在西方得以确立并延续至今。
纵观货币、财富标志出现和演进的历史,货币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对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之大毋庸置疑,随着社会分工和科技进步,人类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财富需要聚集、储存和保值增值——以满足人们心理上保有和增值财富价值的渴望,或者未来转化和变现之需,这就是财富标志之所以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动力。试想,如果没有财富标志的产生和发展,人类何以继承财富的历史,积累和发展辉煌的财富文明。
重商主义时代,国际贸易并不发达,用贵金属作国际结算有其历史必然性。在世界市场上,能够作为国际支付的之所以是贵金属而不是其他之物,除了金银内含的劳动价值,还有人们心理上赋予其中的文化審美价值,贵金属事实上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国际支付和世界性财富标志的双重作用。因为,黄金白银“这种商品的自然形式同时就是抽象人类劳动的直接的社会实现形式。”[10]这样,“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一般购买手段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执行职能。”[11]因此,金银就是绝对的财富,获得黄金白银就是积累财富,金银的剩余就是财富的积累。如果这种贵金属只是价值尺度或一般性的支付手段而不能够转化为储藏财富,不能够在未来实现保值增值,就不可能成为人们用于保有和增加财富的标志品。endprint
更为重要的是,重商主义不仅重视贸易,而且重视以生产为基础的贸易,强调将获得生产剩余和贸易顺差所积累的黄金白银看作是财富,实质上是将贵金属看作是剩余财富的化身与载体——财富标志,这是金银这样的财富标志——也是国际货币的重要职能。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引用洛克的话指出:“其他动产是那么容易消耗,以致由这种动产构成的财富不太靠谱……,反之,货币却是一个可靠的朋友,很不容易消耗。”[12]在这里亚当·斯密所谓的“货币”当然不是今天的“纸币”,因为纸币也并不是那么靠谱。亚当·斯密所讲的货币是指金银等贵金属——不易消耗的东西,是比一般动产更为可靠的财富。用这种“货币”来表征国际贸易顺差和生产剩余,实质上就是作为财富标志来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国际货币。可见,在亚当·斯密那里财富有的可靠,有的不可靠,而黄金白银作为可靠的财富形态是其成为财富标志的重要基础。
人们往往批评重商主义把财富同货币混为一谈,批评重商主义把流通领域(主要是国际贸易)作为增加财富的主要来源,实质上这是一个并不成立的命题。一方面,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顺差带来财富并没有错,提倡国家应该鼓励增加出口,限制进口,从而增加国家金银的收入,这种思想强调了外贸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重商主义强调通过加强对外出口促进本国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国际贸易顺差终归是来自工业或农业生产。重商主义思想不鼓励增加引进外国产品,有贸易保护主义嫌疑,但本质上还是强调要促进和发展本国生产,增加国家财富,这是重商主义背后的逻辑,只是重商主义没有把生产领域作为其价值阐释的核心,这是其局限所在。
另一方面,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唯一财富,并不真正是说一切货币都是财富,而是说既充当国际货币又代表国际贸易差额的金银(财富剩余)是真正的财富,这样,金银在当时经济形态下就是当然的财富标志,具有储存和保值增值社会财富的性质。在没有其他更可靠商品的情况下,将生产剩余交换来的金银作为财富标志非但没有错,恰恰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根据“霍尼克的观点:‘在必须的范围内,要不断寻求把一国的剩余产品卖给外国人,以换回黄金和白银。”[13]实质上就是将“剩余产品”这些“动产”换成“黄金和白银”这类世界性的财富标志。而且,重商主义重视国家在发展贸易和国内生产中的作用,更多地实现本国财富的积累和资本化,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过去不少学者重点讨论了重商主义“将金银等同于财富”的思想,批判其不惜一切代价获取金银财富的观点,实际上没有看到金银所富含的劳动价值以及人们赋予其上的虚拟(文化)价值,没有看到金银作为财富标志的基础地位以及在国际贸易开展中的巨大作用。事实上,正是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拓展殖民疆域,甚至以炮舰政策武力打开国际通商口岸,世界上巨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因此奠定了西欧以“金本位”为核心的货币体制和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也为欧洲第一次经济腾飞奠定了物质基础,从此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工业经济,实现了货币的全球化和资本化,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中国也正是在这一轮货币战争——财富流转和再分配过程中,损失了巨量的黄金白银,始自明代以白银为基础的货币和财富标志体系被摧毁,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体系被破坏,也是中国走向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的重要原因。
再试想,如果不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储备了全世界最多的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建成吗?美元霸权能够建立吗?而且直至今天,黄金白银仍然是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及其隐含的秘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中国等被侵略国家社会财富遭到全面洗劫,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实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美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加强,德、意、日等作为战败国国民经济和生产体系破坏严重,英国、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其工业体系和国家财力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只有当时的新兴帝国——美国不仅远离战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实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战争期间,美国通过“租供法案”向英、法等同盟国提供了价值470多亿美元的军火,世界黄金白银源源不断流入美国,其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21770吨黄金),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的将近6成。同时,美国还趁机占领了西欧各国及其附属国的广大市场,为实现和巩固美元霸权创造了条件。由于国外市场需求扩大、对外投资猛增,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债权国。这一切都为美元建立霸权地位创造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形成的政治经济剪刀差优势,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使美国以黄金储备为主的财富标志大为丰盈。到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进一步达到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达到战后最高水平。黄金储备作为世界上最为坚挺的财富标志,使美国因此具备了确立美元霸权的物质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美元霸权地位,也为美国大力发展广义虚拟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充足的黄金储备为基础,美元与黄金价格挂钩确立了其纸黄金地位,从此美元实质上替代黄金成为了世界货币,也是国际性的财富标志——人们俗称美元为“美金”或者“硬通货”,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成为了以黄金同时也是美元为国际性财富标志的货币体系。
布雷頓森林体系的建立契合了当时资本主义主要经济体要素聚集、财富生产和财富分配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良好,对战后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保障国际贸易顺利进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13—1918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到1948—1960年达到了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endprint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最初仍然基于实体的财富标志——美国充足的黄金储备,有了这样可以信赖的财富标志与美元直接挂钩,使得美元本身成为了间接或衍生性质的财富标志——世界“硬通货”。这还不够,毕竟相对于世界经济总的需要,黄金储备总是有限的,这一点美国人也很清楚,所以美国极力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包括世界银行)的建立,使美元在法理上成为了国际结算的唯一或基础性货币,从此建立了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的主次关系,美元替代黄金成为了国际货币,确保了美元占据国际金融舞台中心,美元因此事实上成为了世界性的财富标志。按照马克思的阐释,美元在这个时候,“货币硬化为储藏货币,商品出售者成为货币储藏者。”[14]
可见,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名义上是维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开展,赢得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战后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实质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化财富标志地位,从此以黄金为基础、美元及其衍生品如国债、股票等金融产品为财富标志的货币金融体系得以确立,美国通过向世界源源不断供应美元、美债、美股、美房产等市场化的财富标志商品,大力发展财富标志经济,成为美国输出过剩资本(财富标志)、控制和掠夺世界战略资源、物质商品和服务的工具,主导了世界财富的流转方式和分配方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但是,在这一体系的运转过程中,无论是流通还是国际储备,黄金的作用逐步被美元所替代,美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财富标志的主角和国际支付的世界货币。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以每盎司35美元锁定与美元挂钩价格,使美元黄金化、黄金美元化,储备黄金的价格因此被美元货币固化了,加之政府对黄金流动的严格限制,原本作为基础财富标志的黄金并没有真正发挥这样的作用,转而真正发挥财富标志(储备资产)作用的成了美元和美债,特别是在人们心理上美元成为了纸黄金,美国通过印刷美元纸币,向全世界供应美元及美债等金融衍生品,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保持了汇率的稳定,实质上增值了美元等财富标志的价值。
其间,黄金非但没有升值,随着美元信用的下降及其虚拟价值的下跌,实质上相当于黄金贬值了,美国人为地废掉了黄金作为基础性财富标志的作用,从此建立了以美元为基础的霸权地位。对世界经济而言,这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制度性的缺陷:一是这种制度选择了单一黄金作为储备基础,这种制度事实上根本无法提供既数量充足、价值坚挺、又可以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黄金),使得国际储备(黄金)的增长根本无法适应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二战后20年里,国际经贸发展迅速,而同期黄金增长缓慢,为了适应国际经贸的发展以及吸纳和储藏财富的需要,可供选择的策略只有一条——增加美元供应。二是美元的信誉及其对一般财富的吸纳能力则完全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国际收支状况,一方面美国黄金储备相对不足,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此消彼长,虽然美国仍然在经济上占据超强地位,但美国国际收支远远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上穷兵黩武,又深陷战争泥潭,进一步消耗着美国的国际收支成本,滥发美元必然导致信用缩水,信用危机和美元贬值最终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导火线。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和义务,不肯再将剩余的黄金兑现给西方各国,不肯再用剩余黄金兑换回他自己发行的美元了,于是西方各国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政府放松了对黄金的管制,作为商品的黄金因此可以上市交易,国际上黄金进入了非货币化时代。也可以说这实质上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革命,从此以单一实物财富(黄金)作为货币基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还看到,黄金从法理上实现了非货币化,但是黄金毕竟在人们心理上有很高的价值,至少远远高于信用不足的美元等非实物的信用货币,由于黄金本身在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和文化上约定成俗的财富标志属性并没有被打破,甚至反而强化了,作为一种人们愿意接受的财富标志和金融财产仍然活跃在投资领域,也是各国储备财富的重要选择。而且,由于不再受到严格的价格约束和流动管制,在市场自组织机制选择中其保值增值的属性得到充分释放,储备资产和财富标志地位更加稳固了。因此我们看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每盎司35美元,到2010年底黄金价格一度攀升到了每盎司1400美元,作为财富标志其保值增值的基本属性得到充分发挥。
六、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霸权地位的维持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的国际货币和财富标志地位面临严峻挑战。那么,美国凭什么来维持美元霸权,独占世界储藏货币供应的价值高地?答案是信用价值供应。其实,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形式上是美国黄金储备量大,实质上是美国的黄金储备量赋予了美元充足的国际信用,所不同的是黄金是人类千百年来约定成俗的财富标志品,也是世界人民共同赋予黄金的信用(信心)价值,而充足的信用是支撑财富标志内在价值的灵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表面上黄金作为货币体系中财富标志(货币储备)的地位被废掉了,但是在人们心理上黄金仍然是具有很高虚拟价值的可储备财富,因此黄金转型为了非货币化的市场(泛化)财富标志。在美元脱离黄金这个基本信用支撑之后,美国只有通过强化其国家信用,使之成为能够替代黄金储备基础并支撑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这也符合虚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事实上,国家信用和历史上曾经的黄金白银一样本身完全可以成为基础性财富标志,尤其是美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科技、外交、文化实力支撑,国家信用的建立具有强大优势。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同时期除了美国谁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实力,美国也深蕴此道。
这个信用是国家的信用或者主要是指政府的信用,美国如果整体上信用高,世界对美国经济发展有信心,那么美元就能够维持其货币霸权和财富标志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设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货币体系方案虽然未被采纳,但是其加强政府调控(看的见的手)的思想得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认同,政府在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整理税收、战略投资、资源配置等方面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可以为经济活动创造一个信用供应的“心脏”,使得美国信用(货币发行)可以建立在国家整体财政能力基础上,把“财政—税收”水平作为国家信用供应的基本依据。正如亚当·斯密所指出的,“現代国家的国家能力,不是建立在武力征服的基础上,相反,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国家能力,都必须建立在国家财政盈余和税收盈余的基础上的,而财政盈余和税收盈余更是一个国家货币稳定的基础。从而,确立这样一种财政—税收为主体的国家,是一个政体向现代转变的标志。”将国家信用(货币发行)建立在财政—税收基础上,就使得美元有了一个稳定的信用基础,而财政—税收的基础是国家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对象化)——国家自然资源、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的科技文化创造能力,这是信用血脉供应的动力源泉,也是支撑美元国际性财富标志地位的根本动力。endprint
不仅如此,美国保持其强大信用的另一大利器是国际贸易,即利用国家科技文化优势和货币霸权地位,通过国际贸易大规模输出科技、文化、美元、美债等非物质财富,掠夺世界战略资源、物质财富和服务,进一步吸纳和积累“财政-税收”资源,提升其国家经济实力和信用规模,从而保持发展广义虚拟经济的主导权。这种优势通过世界关贸总协定等机制得到了不断强化。
如果要问,今天美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们的答案是,世界经济发展对美国产生的心理依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制权(霸权)文化”,以此嗜血全世界的信用价值,支撑着美国发展广义虚拟经济。亦即,美国霸权的建立不仅仅在于军事上的强大,更在于以其强大的人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起来的心理优势,在于通过科技文化产业和财富标志供应建立起来的信息和文化制权。文化霸权的可怕之处正在于,美国可能在有的战争中军事上失败了,但通过战争,传播了美国文化和美国的生活方式,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肯德基、爵士乐、披头士以及裸露的乳房所展示的摩登生活,全球前十位的广告公司大多在美国,诺贝尔奖和发明专利从技术上保证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和全球影响力。
当前,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两个最大的债权国,中、日两国都把美元和美债作为主要财富标志品来储备。截至2014年6月底,全球外汇储备总额大约11.86 万亿美元,仅中國的外汇储备就高达1.4万亿美元(见下图)。 [15]
美元和美债是什么?从根本上讲,不过是货币数字或债权凭证而已,只是因为美国“财政—税收”能力赋予了其强大的信用价值而成为了可储存的财富标志品。可见,直到今天,除了美元和美债,两个具有巨大财政盈余的国家还找不到更多其他可替代的财富标志品。不仅如此,即使在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之后,美元和美债的信用受到严重冲击,世界上可靠的财富标志品供应仍然困扰着世界各国,到今天,除了美元、美债、美股等还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可储存社会财富的标志品,因此,危机过后美元美债的财富标志地位不但没有崩溃,反而逆势上扬不断走高,中、日两国不仅没有减持美元和美债,反而在大幅度增持,美元外汇储备加速提高,这也体现了美元、美债的财富标志地位仍然处于超强的领先地位。
七、结语
财富标志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发展成为一种经济形态,能够吸纳社会生产生活要素,实现一般财富的储存和保值增值,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社会生活对象化过程产生的信息态——以人文科技为核心的非物质要素,以及在社会生活对象化过程中物质和信息二元价值的容介态进化。实际上,人类之所以把黄金白银作为绝对财富来储存,不仅仅是因为其闪闪发光的物质本体,更重要的是,千百年来人类赋予其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这是一种心理价值,是一种约定成俗的对象性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和信息的二元价值容介态。
人类对绝对财富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财富标志从基于稀缺物质的形态走向基于无限使用的非物质形态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16],这是金融(资本)、房地产、品牌、文化艺术等产业能够发展成为财富标志领域的根本原因。而且,非物质的财富标志越发达,可容纳的社会财富的规模就越大,当然,潜在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正确认识和运用财富标志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强可靠而充足的财富标志供应以及制度平台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注释:
[1]王彦亮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活价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
[2]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 人民出版社,2010:326。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56。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54。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68。
[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57。
[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55。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68。
[9]豆丁:香港恒信贵金属有限公司官方网站www.hx9999.com《黄金的价值与地位》。
[1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66。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67-168。
[12]赵鹏:《重商主义的重新认识——兼论重商主义货币观》,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8。
[13]赵鹏:《重商主义的重新认识——兼论重商主义货币观》,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
[1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153。
[15]新浪财经《:日媒:中国不再做美国最大债主为哪般》,2015-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