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初论

2018-01-15 01:25尹国平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要素

尹国平

摘 要: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以创造和实现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为核心,以实体经济(物质态)与虚拟经济(信息态)融合发展作为价值增值主线,依靠人力资本、知识产权、品牌、商业模式、价值网络等新的核心元素创造价值。产业融合是推动广义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要素;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7) 03-0064-06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YIN Guo-ping

(1. 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2.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Beijing 100822,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s focusing on virtual value creation. It uses the fusion of the real economy and virtual economy development as the values of the main line and relies on human capi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and, business model, value network such as core elements to create new value.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Keywords: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elements, industrial convergence

一、引言

黨的十八报告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1],目前我国已经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了大量改革攻坚。现有文献及政策文件认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三个内涵。第一要转变总需求结构,从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消费、出口、投资协调拉动增长。第二是转变供给结构,从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增长,转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特别是服务业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就是转变要素投入,从数量扩张转向依靠知识、科技、管理等全面提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广义虚拟经济是关于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林左鸣、吴秀生2002年提出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概念,认为全世界都在创造和交换主要满足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广义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二元价值容介态,即传统商品价值由于不断容纳入旨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信息介质而进化为更高级的商品价值[2]。广义虚拟经济的直接表现是消费品的功能属性逐渐从主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转向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作为“类存在物”从“生存”到“发展”的进步正从哲学设想变成现实。归根到底,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价值”的概念内涵、创造手法及规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并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论文在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现有基础上,研究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逻辑、核心要素及产业融合战略。

二、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逻辑

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正如林左鸣研究员所指出,人类社会已经从物质消费时代走向了物质消费和心理需求消费并重的时代,体验经济、创意经济、娱乐经济、文化休闲等消费比重日渐增高,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人作为类存在物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发展战略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电力、钢铁、交通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发展中国家仍存在,但从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看,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和调整,比如:欧美发达国家依托狭义的虚拟经济(金融)操纵世界经济并获取利润;通过操纵大宗资源商品的价格和汇率的变化,能够获取经济利益并实现特定国际政治目标;实施再工业化、工业4.0以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再平衡;通过影视、文化等产品掌握制文化权,向他国和地区输出价值观、生活方式,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个人的发展也呈现出颠覆性的变化,由于网络传播“放大”和资本市场“套现”,可以把一个人瞬间捧红、让其一夜暴富,当然也可能一夜之间面临失败的深渊。

(一) 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内涵

从经济理论研究的脉络看,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方式,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中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社会财富(GDP、价值)增加的源泉和动力,一般认为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是财富创造的基本要素,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和管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由此体现出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我国目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要改变传统的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品牌设计等方向发展,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提高产出的效率和效益。

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针对价值创造的元素和动力而言的。林左鸣研究员将广义虚拟经济要素总结为“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的三位一体”,以对应传统实体经济发展中“土地、劳动、资本”的传统三位一体。根据经济理论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界定,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视角出发,区别于传统工业经济中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生产和创造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使用价值的发展方式,将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定义为:以创造和实现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为核心,以实体经济(物质态)与虚拟经济(信息态)融合发展作为价值增值主线,依靠人力资本、知识产权、品牌、商业模式、价值网络等新的核心元素创造价值并形成具备寻租能力的更高层次价值(财富标志)的经济发展过程。endprint

(二) 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起点:生活价值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曾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习近平同志指出,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也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使我国经济增添更多的内生动力,获得更多的主动权[4]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在生活价值论哲学思辨之上。广义虚拟经济理论认为应从生活价值论角度解读财富属性。生活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即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它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人首先是一种对象化的存在物,人必定会把自身内在的本质力量通过对象化的过程凝结于客观对象。对象化的世界则一定体现了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力量。这就是人类生活活动的全部解码”[5]。人所追求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或对象化自身,就是要成为全面的人。翻开人类的生活史,人的发展和完善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和最终目的,物质产品的丰富、生活样式的增多、人的能力的增强其实都是它的表现。人的存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实在的和象征性的,或生理的和心理的。在这两类存在方式中,實在的或物质的存在方式其生存性质更为明显,因为这是人类为肉体需要所逼迫不得不从事的生存性活动。而心理的或精神的存在方式,不是直接为满足生存的活动,它们更多地体现出作为人自我实现的性质。以心理需要为主的高层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财富本质是对象化于一定形式上的人类和谐生活的一般性,人类和谐生活对象化的凝结不仅仅表现为物化的,而且表现为非物化的形式。这样一种既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又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人的和谐生活对象化作为商品,构成了全新的财富观念。从生活价值论的角度看,以虚拟价值的创造和交换为核心的虚拟经济蓬勃发展,不是人的异化,而是人类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作为“类存在物”走向全面发展的标志。人正是在解决生存的生理需要之后,通过消费形式、内容、方式等的变化实现了人自身的进步。扬弃悲观的异化观,树立积极的全面发展观,是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重要论断。

在广义虚拟经济看来,只有基于生活方式重新定义产品,才会发现产品存在的真相。“在生活方式的世界里,主角永远是人、而不是产品,只有当产品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恰好符合人的生活方式时,产品才会畅销起来”[6]。将生产、消费融入生活,把当今时代的新技术、新传播手段和人们的生活题材相结合,是发展虚拟经济、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

三、 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要素

在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之下,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仍旧是主要的价值创造要素,但不同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不但这些要素创造价值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二元价值容介态的作用下,这些元素已经转变为广义虚拟经济形态下的价值创造新元素。

(一) 人力资本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二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多寡,以此说明上述经济领域中难以解释的现象。人力资本即“文化主体化”的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随着专业分工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知识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基础。人力资本又可以细分为生产者人力资本(即工人的知识与技能)、管理者人力资本(管理知识、才能)、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精神)。由于人力资本的“文化主体化”特点,员工个人对其自身的人力资本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企业要将人力资本转化成生产力就需要向员工支付“对价”,而随着人力资本对“价值增值”重要性的增强,人力资本的主体已不满足工资奖金所得,纷纷以“股权”“期权”等形式获得更高回报,这更加凸显了人力的资本属性。当创造虚拟价值成为企业的重要使命时,人力资本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一种创意,给客户一种崭新的体验,都源于企业经营管理层对信息资源的敏锐把握和激情的投入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时,就创造出源源不断地虚拟价值。

(二)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与人力资本不同,知识产权资本是将文化“产权化”、“客体化”,知识产权一旦获得受法律保护的地位,不但可以投入生产中创造文化知识价值,而且知识产权自身的运营(买卖、授权使用等)还可以产生新的虚拟价值。目前,随着知识产权的发展,其已经成为典型的财富标志。

(三) 品牌价值

品牌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所售产品、服务或形象的一种信号,而且它本身体现(象征)了企业以往和现阶段对该品牌产品所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和发展业绩,与其他营销信号相比,品牌所涵盖和传递的信息更完整、更全面,且在作为传递产品属性的信号方面意味着更高的信息成本。品牌价值的内涵可以界定为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所赋予产品的物理功能之上的情感和体验附加值,具有虚拟价值的品牌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品牌价值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过程。品牌价值是虚拟价值的聚焦,消费者购买并消费产品之后并不是虚拟价值的结束,而是以二元价值容介态的形式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品牌价值资产。品牌可以看作是企业投入文化要素(信息态)和技术要素(物质态)“生产”出来的“产品”。品牌中的文化因素是蕴含其中的人文信息,品牌中的技术要素是物化在产品中的质量和性能,经过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长期的循环容介作用,最终形成独特的品牌价值。endprint

(四) 商业模式

林左鸣研究员认为,传统的商业模式是“G—W—G′”,而广义虚拟经济商业模式是“G—X—G′”,其中W是指物质商品,X是可能是物质商品、也可能是包含虚拟价值的商品、也可能是非物质货币、服务等,这样一个变化就成了在价值细分基础上商业活动能级的跨越,这样一种现象即商业模式创新[2,P(429)]。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商业模式的重心则在于虚拟价值的实现,即低成本生产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品牌价值的不断积累和提升、顺利实现顾客价值并做到企业利润最大化、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以商业模式的资本化创造新的更大的虚拟价值等。

(五) 价值网络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开始对价值创造流程和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从设计、制造到销售都是自己负责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向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企业间的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通过合资合作、战略联盟、供应链伙伴关系等形式实现资源和战略共享,逐步形成了价值创造的新形式——价值网络。价值网络是企业生产组织领域的“物质态”和“信息态”二元容介态发展的结果,从形式上表现为相关企业的自组织行为。价值网络的构建往往是由核心企业凭借核心要素主导和驱动的,而虚拟价值要素逐渐主导了价值网络的构建。

四、产业融合推动广义虚拟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技术变革、产业管制放松,不同产业、企业间的竞争与协同等多种因素互动导致产业融合成为一种新态势。产业融合现象最早出现在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印刷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个人电脑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出版、电影、音乐、广告、教育、金融、保险、物流等产业的融合。2000年1月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收购最大的传统媒体——时代华纳,交易金额达到1840亿美元,成为产业融合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目前,产业融合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比如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对传统工业的渗透融合;二是产业间的延伸融合,更多的体现为服务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三是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内部相关联的产业通过融合提高竞争力,比如工业内部的产业调整等。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角度看,是典型的以二元价值容介态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通过融合发展而成的新业态,已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之一。

目前,产业融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一些重大经济政策都是围绕产业融合展开的。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工业4.0”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美国全力实施“再工业化”战略,2009年4月奥巴马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6月正式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一条重要主线是用新技术、新材料等调整、提升传统制造业结构及竞争力,此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出发展包括先进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及设计与数据基础设施等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2016年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美元持续升值,这里面有美国技术储备充足、创新体系完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因素。

2015年5月19日,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转型。《中国制造2025》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融入“互联网+”的大潮,实质上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互联网+”战略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中国也积极的以产业融合方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7]。一般认为,经过技术融合、产品与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三个阶段,最后才能完成产业融合的全过程。产业融合的发生是经由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来进行的,即来自需求方的功能融合(functional convergence)和来自供给方的机构融合(institutional convergence)。当顾客认为两个产业的产品具有替代性或互补性时即發生了功能融合;当企业认为两个产业的产品之间存在联系而生产或销售这两个产业的产品时即发生了机构融合。产业融合使产业间边界消失,因而给企业带来挑战,迫使它们面临新技术、新顾客和新需求。在当下经济中,产业融合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由于高技术产业部门的迅速变化,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甚至整个商业模式可能在短期内就被淘汰,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产业融合是广义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行业复制是抄袭,跨行业复制则是创新。将现有的企业核心能力(品牌、技术、管理能力等)容介到其他产业(行业)之中,是一种虚拟价值的创新。从现有的实践看,产业融合的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成功率高,且能充分发挥虚拟价值可重复使用、并在使用中增值的独特优势。跨界往往是企业在某领域取得成功之后,利用积累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虚拟价值)向其他相关或不相关领域拓展,借以不断做大做强。跨界的方式非常普遍,比如演艺圈的“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比如海尔集团家电制造取得成功后,将产品延伸到“提供美好家居生活解决方案”;比如惠氏原本是制药公司,在制药、疫苗和生物技术方面具备领导地位和悠久历史,但惠氏凭借其在制药领域的声誉、技术,将产业延伸到营养品领域和健康药物领域,比如在儿童奶粉行业,惠氏凭借“以制药的经验制造奶粉”的跨界定位塑造了产品的独特核心价值。

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效解决了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我国出现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很多企业找不到新的增长点,创新驱动缺乏支撑。基于产业融合的广义虚拟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开拓新思路,通过技术与人文的双向交流融合,不断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产品、产业的交叉点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尽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 c_113722546.htm.

[2]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3]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03/ content_12926039_1.htm.

[4]习近平.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 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EB/OL]. http://news.k618.cn/ society/201612/t20161225_9852565.html.

[5]林左鸣、吴秀生.虚拟价值的人类活动论依据 [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3-44.

[6]孙景华.生活方式创造商业价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7]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上海管理科学,2002(04):4-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要素
基于“七要素”的教学设计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4年11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