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杰?尹田田?王渺渺
[摘 要]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各种秘密和未知。人类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对自然界进行不断探索,一直追逐事实和真理的脚步。从上古神时期到如今的繁华世间,人类对大自然的挑战和认识从未间断。上古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黄帝时期的夸父追日,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然而,在人类对自然界不断探索的进程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关键词]自然界;物理现象;物理知识
一、自然界中黑色花非常稀少
自然界因其神秘而充满魅力,因其魅力而更加美丽。绿色的大地多彩的花朵点缀着每个角落。细心的你是否发现自然生长的黑色花非常稀少,这是为什么呢?
自然界不断进化,黑颜色的花不能引来昆虫受粉,不能繁殖,因而无法自然生存下来。在长期自然选择的情况下,导致自然界中黑色的花朵极其稀少,这就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提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么黑色花为什么不能适应自然环境呢?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光组成,七色光的波长不同频率也不一样,因而其具有的能量也不同,频率越大能量就越高。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较柔嫩,容易受高温伤害。自然界的红、橙、黄色花较多,这是因为花反射阳光中能量较高的红、橙、黄三种颜色,不会引起灼伤,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而黑色花能吸收全部的光,在阳光下升温快,花的组织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黑色花的品种便所剩无几了。
二、海市蜃楼
神奇的自然界总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现象,海市蜃楼便是其中的一种。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光学幻景,简称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蜃景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导致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的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折射率较大的空气进入下层折射率较小的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蜃景。
三、“白雾”的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寒冬的早上,河水上方的空气中弥漫着层层“白雾”,仿佛人间仙境;然而夏季的早上却不容易出现这种“仙境”,这是为什么呢?
任何温度(绝对温度达不到)下水都存在蒸发现象。寒冷的冬季,昼夜温差大,早上气温比较低,蒸发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就会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水面上空,形成“白雾”。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小水珠重新汽化成水蒸气,“白雾”现象消失。夏季昼夜温差小,早上的气温也比较高,蒸发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无法液化成小水珠,因此水面上空不容易出现“白雾”。
四、 不同形态的云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萦绕在耳旁。音乐是美妙的,大自然是神奇的,晴天白云,阴天乌云。不论白云还是乌云,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形态,这些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云是怎样产生的呢?
云是由许多水蒸气分子凝聚成小水珠组成的集合體。当晴天时,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杂质,水蒸气分子就无从依附。一般情况下,水蒸气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能力很小,彼此碰撞后又分开。即使它们聚合起来形成细小的水滴,但是其形成的小水滴很微小,因而迅速被蒸发掉。不含粉尘颗粒的小水珠反射太阳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时就会看到白色的云。然而在阴雨天气,降雨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云层中的小水珠达到饱和水气压同时必须含有大量的凝结核(黑色尘埃)。含有大量黑色尘埃的云层,就像是一个“黑体”,将照射在上面的太阳光全部吸收,因而看到黑色的云。在一定的水气压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就会演变和转化成不同形态的云。
五、 彩虹的形成
彩虹是一种雨后常见的景象,人们经常见到的彩虹,是由于雨滴或雾滴对太阳光折射和反射而产生的一道七色的光谱,从物理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光学现象。当空气中集聚大量水蒸气时,阳光照在水蒸气中的小水滴上会折射出七彩的色带。通常彩虹多出现在雨后,这是因为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非常多,此时阳光在水蒸气中发生折射和反射,就容易出现彩虹。彩虹一般分为2种:一种内侧是红色而外侧是紫色,俗称“虹”;另外一种彩虹被称作“霓”,内侧为紫色而外侧为红色。霓和虹都是阳光经小水珠折射和反射的综合效果。光线被水珠折射两次反射一次形成虹;折射两次反射两次就会呈现霓。由于“霓”比“虹”反射多一次,光线的强度较弱,所以并不常见。
六、 结语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应加强与自然现象的联系,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物理知识走进自然,将自然带入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连友,张宝贵,陈小雷等.出现海市蜃楼的天气特征分析[J].气象,2008,11(34):84-88.
[2]周燕.海市蜃楼的光学原理[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12(43):44-45.
[3]葛新才.虹的光学原理[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11(29):57-58.
[4]吕晓阳.霓虹形成的光学原理[J].广西物理,2001,1 (22):37-39.
作者简介:李晓杰(1987-10—),男,汉族,齐鲁理工学院助教,毕业学校: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凝聚态物理。
尹田田(1989-8—),女,汉族,齐鲁理工学院助教,毕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光学设计。
王渺渺(1987-1-),女,汉族,齐鲁理工学院讲师,毕业学校: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