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生活化”,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制

2018-01-15 08:22张英
学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课程改革

张英

摘 要: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是改革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方向。《道德与法制》课中,社会生活是其源泉,唯有回归社会生活实施教学,才能够焕发出道德与法制的活力。道德与法制教学要改革“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试图将生活知识与课程知识相融合,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80

教育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这是提高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效果强有力的手段;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是变革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的方向。社会生活是道德与法制的源泉,唯有与生活紧密结合进行教学,才可以使道德与法制课程充分发挥作用,让小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制的魅力。基于此,我在平时的道德与法制的课堂教学中,积极研究、紧紧围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活用”教材。將道德培养寓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经验,提升思想品质。

一、课程生活化教学内涵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中引入形式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小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到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学要求以促进小学生发展为主,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技术,让自身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动力,最后升华自我的艺术情感。《道德与法制》这一教材贴近小学生生活,以推动学生道德与法制为主要目的。无论在何时何地,教师都要对小学生生活经历与成长需求有所关注,以学生当前已有的知识与实践为主,确保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到科学利用教材,整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可以自主认识和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让小学生可以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和学习,确保教育与生活的紧密性与相关性。

二、将课程“生活化”的方法

(一)从教学内容入手

想要《道德与法制》课程生活化,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着手,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作为切入点,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学生第一次入学时参加开学典礼的照片和视频,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身临其境,好像回到了那一天似的。之后,让学生发表感想。这样将生活化的视频、照片导入课堂的方式,使得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再如,教学《我们爱整洁》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拿起清扫工具,分组分配学校区域,让学生去整理打扫,然后体验什么才是整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书本的内容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令学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德育知识。

(二)从教学环境入手

基本上大部分的小学教学环境,就是整齐摆放的桌椅、白色的墙壁,如此单调的布局格式,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我们不妨试着改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在墙壁上贴上学生喜好的花草、动物的贴画,或者在窗台上放上几盆花花草草;再或者教师可以根据上课内容,适时的带入一些生活化的工具来改善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仙人球、吊兰等带入课堂中,使得整个教学环境变得生机盎然。在授课过程中,可让学生离开自己的课桌,走到窗前去亲自感受花草的美丽。

三、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制”的方法

(一)开展同学辩论

在新时代的今天,学生道德认识不能只单单通过课本,还需要在各种活动中深入认知,而课堂辩论可以更好的引导小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在创设的道德认知冲突下,让学生利用辩论形式来妥善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在辩论过程中明理深化,提高小学生道德行为能力。在平常教学中,思想道德教师应有意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情节来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辩论气氛。例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这课中,教师可以放一段情境视频: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洗手,就坐下来吃饭,并且边看电视边吃饭,吃饭还挑三拣四的,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吃。放完情境视频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视频里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这时学生就会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他们就会了解到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才是有讲究的吃饭。

(二)开展社会实践

在《道德与法制》课程中,应重视课堂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开展课内教学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校内训练。课堂与课外教学方式有效融合,能够大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大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现代儿童中,特别是城镇中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例如,在《道德与法制》课程中《美丽的冬天》这节知识学习中,教学者可带领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在校园中,小学生可以看到冬天白雪皑皑的校园是如此美丽。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把他们分组,进行打雪仗比赛,学生在欢笑声中感受这个美丽的冬天。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合作堆雪人,让大家一起齐心竭力堆成一个小雪人,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还让学生通过实践学到《美丽的冬天》这节课要传达的内容。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还会越来越喜欢上《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

(三)角色扮演、身临其境体会生活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情节内容生动、故事内容完整的课文。这样的课文为教学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在这种类型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可让小学生自由分组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将一系列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有时候小学生还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自行改编故事的结局。每个小组可以表演不同的故事,在一个个故事的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要性。另外,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制》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家人的爱》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家庭里的不同角色。在分组中,有的学生扮演母亲,有的学生扮演父亲,有的学生则扮演孩子。母亲为孩子洗衣整理家务、父亲辅导孩子课后作业等等。在扮演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父亲和母亲的不容易,也能够体会到来自家人的爱。小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每一天之所以能够这么快乐,是离不开家人的关爱的。因此,也会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感恩父母,更加深刻的了解家人的爱。

(四)安排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的课后作业大多都是文字性的,如抄写、背诵,比较枯燥乏味。教师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负担,学生没有兴趣,每天也是敷衍了事,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安排一些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例如,在教完《新年的礼物》这节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亲手制作一个自己认为适合的新年礼物,然后送给爸爸妈妈。开学后和其他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制作过程。这样的课后作业,学生乐意去完成,并且会非常积极,使其不仅学习了课本的知识,也提高了创新与动手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制》这门德育课程中,由于其特殊性,决定着其教学必须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生活。若是教学者漠视现实生活变化,忽视人们生活所需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势必不会有效果的。所以,我们需要摒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联系本地区生活实际,寻找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链接点,积极探索、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运用生活化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出《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教学应用价值,更好的发挥这门课程的魅力,使《道德与法制》学科真正“活”起来,让“生活”之花盛开在《道德与法制》课堂的芳草地,使我们的课程真正成为最具魅力的课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2] 赵丹.涂尔干与杜威道德三要素之比较分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5).

[1] 张雷.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述论[J].青少年学刊,2015(1).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课程改革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